2024年4月16日_02 真實的教法是無生 “轉識成智”的認知會給人造成一種錯亂,就是識是智的因。轉識成智,這智是從哪來的?從識那轉過來的,或者智是識的因,實際不是。為什麽不是?虛老從彌勒內院回來說:“智識何分,波水一個”。識不是智的因,智也不是識的因。如果識是智的因,那生就是無生的因,生怎麽能說為無生的因? 但是在我們這兒,生就是有,無生就是無、就是空。這種說法還是在相、用,沒有談到體。有怎麽能變成空?壞有成空。這杯子是有,怎麽沒有了?把這杯子打碎了就沒有了,有壞了就變成空了,我們的認知是空有對待的。 真正的無生不是說沒有生,無生就是境生。比如你的夢境裏邊有沒有生因?夢境裏你照樣有吃飯、排泄,但是夢境說為生嗎?在夢境裏肯定是生,醒了以後看是生嗎?同樣,我們現在是生,但是一旦錯開境了,現在就是無生。真實的教法一定是無生,無生至少是生無生同時,這樣才有法界的顯現。 宗教不是哲學,一定高於哲學。我們要信仰宗教,絕對不能用我們認知的道理來推演宗教,你也推不出來,從我們這兒能推出一個不生不滅的佛來?能推出一個生滅同時的菩薩來嗎?從我們這兒能推出一個淨土來嗎?不可能,所以不是我們這個思維的推理。換句話說,智不是以我們的識為因的。生滅有因和果,沒有因和果哪有生滅?但涅槃境是無生無滅,無生沒有生因。所以說西方極樂世界不是阿賴耶識所攝。為什麽?極樂世界國無女人,女人代表生因,在我們這兒沒有女人種族怎麽延續?國無女人,但是他的國不是沒有人,隻是國無女人。國無女人,那極樂世界裏的人是從哪來的?無生來的。 第二是轉女成男,第三個是蓮花化生。所以四十八願不是沒有道理,是一層一層遞進。國無女人這個女人不是男尊女卑那麽講,這個女人是生因。一個國家沒有女人種族肯定就完了。但是極樂世界都是蓮花化生,不是男女和合而生。既然不是男女和合而生,它就不是阿賴耶識所攝。所以念佛同時要讀誦大乘,為什麽?大乘佛法非阿賴耶識所攝。 說到一時,三時不是一時的因。有了三時才有一時?不是這個意思,完全兩回事。一時不在三時裏,一時是沒有生跟滅。所以這裏有很多的道理,我們學佛就一定得接受佛法是信仰。現在很多人說佛教不是信仰,佛教是哲學、佛教是科學,胡說八道!佛教如果不是信仰,我們就沒必要花這麽多精力去學佛教。如果佛教不是信仰的話,他的確解決不了生死問題。因為生死是因,生因,女人是生因,生因帶來了一切的問題。沒有生因就沒有分別,就沒有善惡,最大的惡實際是生。就是所有我們認為的業,所有的惡都總結那個源頭是生。所以佛說的無明就是生。生是無明,為什麽?本來是體相用、性相用,你把體跟性去掉了,你隻從相用上來談生,你這缺一塊。 四十八願,你們要一定要把這個談透。所以大唯識不僅是唯阿賴耶識,也是唯阿摩羅識,同時唯一心識。就是按我們說的唯八識、唯九識、唯十識。根識含攝心識,心識含藏一心。同時,阿賴耶識含攝阿摩羅識,阿摩羅識含攝一心。有了這個認知,上上含攝下下,下下攝藏上上,才會講三根普被,萬聖齊收。 體佛法師講的《妄盡還源觀》雖然講的很好,還是屬於經部的教法,比如體佛法師在出家之前有一個師姐,他問師姐,我講的你明白不明?師姐還是不明白。為什麽?因為所有東西都是心的影像,為什麽還會有煩惱?如果是心的影像,煩惱不應該存在。 學:但是外境還是有壓迫。 師:外境是心的影像,外境不存在,這麽說可以,但他存在啊,他怎麽不存在?這麽說有一個問題,就是沒有錯開境,你不能在境中說境是影像。他這裏邊忽略了什麽?把阿摩羅識和阿賴耶識混為一體了。醒了,不用你說,夢裏邊的自然就不執著。他現在人好像醒了,境沒醒,肯定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簡單的說外境是心識的投影,但是我一直離不開外境,所以就沒有辦法錯開境。要錯開境才能成,學佛信仰必須得把境錯開。錯開境了才能知道剛才境中的你是無生,沒錯開不行。這回講課要講怎麽錯開境,佛怎麽教我們錯開境。要真講這個錯開境了,殺傷力就很大了。 學:要大死才能大活。 師:不是。錯開境可以是一個智慧,但這個智慧,從修行來說叫智慧,要從人類文化來說叫反人類。一旦錯開境了,人類所有的價值觀就都要錯開,那對於整個人類是一個否定。這是兩頭,你聽這話,這頭聽可以,那頭聽就有問題,所以這個東西那就必須得用密法來講。 我們為什麽可以這麽說呢?要談這個必須得分出層麵來談,上上含攝下下,我們反的是虛妄分別。有很多東西,得有事先的鋪墊。上來一說,我教會你了,回頭你萬一出事了,過兩天你不在了,你家屬找我,你把我媽弄哪兒去了?那這可不是就邪了。 你沒有怕是因為一點一點帶著你們過來,我們慢慢這麽講過來,你能記住,冷不丁的進來會錯會(經意)。 信仰的建立 宗教有它的境,比如說天堂,天堂一定比人間好。從天堂的角度來說,對人間一定是否定。佛教淨土,淨土一定比人間好。從淨土的角度來說,對人間這一定是否定。你要這麽講,它一定是合理的。但如果你認為天堂是一種麻醉人民的鴉片,是某些利益集團的某些忽悠,那這個性質就變了。 還有一個,我們說的是很容易,但是因為我們現在落在根識這一層,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見不到天堂,也見不到淨土。所以說比如說這單位來調查,你說天堂好,你給我找出來?你說菩薩好,你們哪位是菩薩?菩薩身份證咱們查查,網上來查查。你還真沒辦法,因為我們講實證,你舉不出例子,那你肯定是忽悠大家。 所以我們隻是在生死麵前來談這個事情,一定有很深的道理。這個道理講出來,你要分出層麵來,才可以不壞世法而成就佛法,所以必須要圓融。不圓融你本身就是一個精神分裂者。我們認知世界和認知實相的工具有問題,雖然我們工具有問題,但是我們潛藏的功能沒有問題。 比如說做夢,夢裏邊我們可以變現一個跟現實同樣的場景,而且我們在夢裏邊也有男女、飲食,有我們所有的情緒的變化。夢境都是我們自己夢出來,同床異夢,再好也不可能做一個夢。我們能夢出世界,夢世界也是造世界,我們具備造世界的能力,但是這個能力隻有在我們休息的時候才能出現。什麽是菩薩?菩薩就是他在休息的時候、他活著的時候,他可以夢醒同時、有求必應,他隨時可以把這能力開發出。但你不能說菩薩跟我們是不一樣的,因為菩薩跟我們都有做夢的能力。菩薩能造白日夢,我們隻能造黑日夢。 (教法)有不同的施設,光(??)這麽一個東西,那輪回也不在了。如果站在阿摩羅看阿賴耶,阿賴耶那就是一個幻化,不是真實,是一個趣味。 過去信息不是很流通,另外,佛教也有一個教化的作用,儒釋道是一體的。而且佛教不是傳統文化的主流,沒必要深入挖掘。 佛教講阿賴耶識是表識,是我們認知的真實,因為我們有我執。佛教是無我、無生,從這個角度來講是趣味,就是你的苦跟樂實際是不存在的,是從這兒講的。 我們傳統文化裏沒有宗教的基因,我們一直是人治,我們隻是講天理,沒有講天道,我們天地君親師就可以了。現在全世界來說,隻有中國人沒有信仰。甭管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都已經瓜分了,隻有中國這兒沒有,這跟我們的文化有關係。 比如念佛求生淨土,那我要念的不好能不能去啊?這是中國人念佛。基督教從來沒有懷疑自己死了以後能不能到天堂去,為什麽?因為上帝造世界,你也是上帝造的,上帝造世界的時候沒有跟你商量,造天堂的時候也沒有跟你商量,你去跟不去,不是你定,是上帝定。信就得救,不信就不得救,你跟上帝不是一個平台,沒有商量的餘地,這是信仰。比如上帝造世界造地球,你信嗎?以我們的理講不清楚,講不清楚的才叫信仰,講得清楚的叫修養。所以我們很多念佛的人總是懷疑自己念佛能不能往生,那是修養不是信仰。信仰是佛說了你念佛,佛就接引你,就結束了。我念得不好,我忘了怎麽辦?沒有這回事兒,這是修養,這是你跟佛在商量,佛建淨土的時候沒有跟你商量。另外,淨土是無生,你是生,世界觀是不一樣的。生命的背景不僅僅是生,你是父母生的,夢裏的你是誰生的? 我們這裏談佛法完全是自願的。我們學佛直接是跟佛學,是依止佛的經論,而不是依止哪位大德或者以我們的價值觀、道德觀對佛教的理解。 我們傳統文化裏沒有信仰這回事兒,有事的時候說信仰,沒事兒的時候不說,這叫臨時抱佛腳。另外我們講的很多,比如我們學《法華經》有龍女成佛,這跟你沒關係。所以說《法華經》、《華嚴經》很好,《法華經》是一佛乘,但實際還不如《無量壽經》,因為隻講理,沒有接盤的地方。 所以還是講淨土的經典好,淨土有一個去處。《法華經》是一佛乘,為什麽說是一佛乘,三藏十二部經典沒有整個去閱讀,很難講清楚這個。比如《法華經》說,佛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一切有情都具備佛的智慧德相,為什麽?懂一心的道理,就沒有心外求法這回事兒,心外不能建立任何法,所有的都在一心。在一心裏麵不是說一心是一個觀察者、是聖和賢,一切都是一心的顯現。這就講到中觀的八不了,不增不減,不來不去……沒有成佛不成佛,都是一心。 大乘佛法是性相用、體相用合在一起 我們現在這裏講佛教,我們講中觀,講自續的中觀、應成的中觀、他空見的中觀、大中觀。講唯識有唯阿賴耶識、唯阿摩羅識、唯一心識,這樣分開層麵來講好一點。古代就完全講性,講空性我們很難理解,我們是見不到空性的。因為我們認知世界的工具有限,我們隻能從相上分別相的功用。 大乘佛法實際是體相用結合在一起。舉個簡單的例子說,你做什麽事情不是從你這兒說,得從地球這兒說。因為你做事情得有一個平台,沒有平台你怎麽做事情?把體加入,體相用一起不能分開,這個就慢慢契入了。 我們是生滅,在生滅的境裏,你能見到不生不滅嗎?你見不到。最早我們特別講到《法華經》是佛最後說的。最後說的實際還有一部經,叫《大般涅槃經》。《大般涅槃經》實際就講了一個事兒,就是佛到底死沒死?涅槃我們簡單說是死,大般涅槃,佛到底死沒死?死了咱就甭說了。如果佛沒死,那死的是什麽?沒死的是什麽?《大般涅槃經》裏麵死的是色身,佛燒出舍利了,沒死的是法身。必須得接受這兩個,學佛才有意義,而且法身不是隻有佛有,一切有情都有。如果你能接受這個,學佛這事兒就結束了。 色身和法身怎麽能合在一塊兒?法身不動,色身動,所以才有輪回。輪回就是顯的一些相,但是輪回的基是法身,生滅的基是不生不滅,這個不是我們的世界觀,我們依根識認知不到不生不滅,為什麽?因為我們把生和無生對立,在佛教裏講的非常清楚,有的事兒我們轉不過這個彎兒。 以經解經這句話隻是這麽說沒有意義,我們看經不是以我們的視角理解佛經,反過來要站在佛那兒來看我們,這事就結束了。我們是生滅、是色身,佛覺是法身。是佛覺,不是佛,佛是釋迦佛,就是印度釋迦族的那個人,那個人有生滅,八十多歲就死了。現在有佛的舍利,頂骨舍利在南京,肯定是死了。所以說佛這個具體的印度釋迦族的這個人是死了。但是,佛還有代表,同時佛還有佛覺的意思,覺就是思想、境界。 境界和生死就沒有關係了,佛的境界代表佛的化身,同時佛還有報身。報身是什麽意思?就是身土不二,報身就叫報土,因為十方諸佛都有十方的淨土,就是一個境。我們既可以住在生滅的境裏,也可以住在不生不滅的境裏。佛還有法身,法身就是一心了,就離開我們的言說了。但是所有的言說都不離一心,以一心為基。這麽講隻是理,佛法報化三身,嚴格的說我們跟佛法沒關係,因為我們是色身,佛從來沒說是法報化色四身。因為色身就不要談宗教了,色身是物質、是實有,實有的生死是自然規律,還談什麽?談不生不滅是不可能的。 如果從色身能轉變成化身就不一樣了,這才開始進入境界有,後邊的宗教才有意義、背景才有意義、談論這個才有意義。到報土,報身就是境界,所有境界裏麵的事情。法身就是所有的基,簡單的說法身叫性相用。因為性這個東西很難說,比如說見性是什麽很難描述。報身是什麽?體相用,體相用就很容易了。比如我們人,體是地球,相是你的相,用是你在社會裏麵的功用,體相用這是報身,比如我們落在這個境裏麵。性相用是什麽意思?性這塊兒有無量個報身,有無量個世界。有的世界的人,類似像我們人,有的不是人,不是通過語言、通過我們認知世界的方式認知世界,甚至不是蛋白質組成,也不是碳基的,可能是矽基的。按我們的語言權且這麽說,就是完全不一樣,但不一樣不是不存在。 宗教不能講成純理,純理沒有意義,佛性很好,對我們有什麽意義?我們講佛法、講佛性的時候,舉個例子叫水活魚才活。水是活的,才能養活魚。換句話說,地球上的你是有覺悟的,難道地球沒有覺悟?我們說人類是地球人,地球人有思想,地球沒有思想?沒有思想的東西能產生有思想的你?不可能啊。地球一定有思想,有覺,而且地球的覺一定比地球人的覺要大。必須講到覺是活的,宗教信仰才有意義。如果僅僅是講理就講成數學了,就沒有意義,它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所以我們說一心、說法性,法性一定是活的,所以能產生十方世界、能產生十方的有情、能使我們在這個平台裏有覺受。 一心是怎麽變現這個世界的?《大乘密嚴經》說:是知識分別,現境還自緣。一心可以說成識,也可以說成智。一心是怎麽表現的?隻說一心很抽象,他先變現一個世界,變現出一個法界了,然後一心再扮成我們的角色自緣這個法界,說白了把一心說成上帝,上帝造世界,然後再進入所造的世界裏麵去體驗,這樣就容易理解。再簡單一點就是你做夢,夢境就是做夢的你造的世界,然後你再進入你的夢境來體驗你的創造。 做夢的你一定是活的,夢裏的你才是活的。做夢的你是死的,裏麵就沒有意義了。做夢的你是活的,夢境裏的一切都是活的。如果這個東西放在夢境裏麵,桌子也是活的,因為它是活的你夢出來的,他不可能是死的。夢裏一切都是活的,就沒有我們說的這是活的、這是死的,有機、無機,不這麽講了。所以有很多的視角不是我們平行的、相依的認知視角。 我們為什麽總有疑慮?我們總是希望跟佛商量商量,我是不是用功啊?能不能讓我去呀?我暫時錯了,我下回改。不是這麽回事兒。為什麽?因為我們不懂得變現理,佛不僅僅是一個印度人,還是覺、還是整個的境、甚至是整個境的背景,而且非常重要的一點,它是活的、是全息的、全知的。用我們佛教說,是大乘無量壽清淨莊嚴平等覺,就是所有你的覺他都知道,你的疑慮他都知道,你不用跟他商量,他比你的智慧高的多得多。佛覺就相當於等離子的計算機,我們這一劫裏麵的大腦,它一秒鍾就全運算過來了,而且是遍在。 我們不要理解成,哎呀,我念佛,佛知道不知道啊?佛要不知道。那還叫佛嗎?佛要不知道,還不如你的智慧,你拜他幹嘛?你跑祂那幹嘛?我們往往把佛當成人,因為我們習慣於人教師。我們要從人這兒進一步把佛變成一個覺,這個覺不是空的,同時這個覺展現成一個境。比如地球是佛覺,因為它能承載我們。佛覺不是一個覺悟、一個死的。所以我們傳統講成理了,我們這兒是理事同時講。 過去不能講事兒,因為我們的古代文化是君王文化,是人治。從秦始皇開始就一直是人治。我們從來沒有說神治,沒有說哪個皇帝登基的時候,還帶一牧師或者道士或者佛。不像西方總統旁邊兒有一個牧師、神父。中國人從來沒有,我們沒有強調這一部分,宗教不是主流,我們的宗教隻講理,沒有講到事兒。 大家記住,佛覺是個事兒,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佛的報身不是毗盧遮那的像。什麽是佛的報身?具體講,地球就是佛的報身。什麽是佛的法身?不是大日如來的像,虛空就是佛的法身。因為一切的星係都是在虛空裏麵,它是事兒,不是一個相。報身也是個事,不是一個相。所以我們學佛、念佛往生就有意義。如果說隻是一個理,我們這麽大年齡還做一個好人、或者一個懂得道理的人,這沒有必要。 我們講的是生命的實相,講的是先進的文化,所有的宗教創始人都不是地球人,他的覺不是來自地球環境的覺。甭管科學家也好,領袖也好,他所有的智慧都來自於地球這個環境。同樣,你的成立離不開地球。但佛的智慧不是來自於地球。大乘佛法裏說佛有八相成道,佛是從兜率天下降而來,佛的知識積累不是在地球裏達成的。還有一個說法,兜率天是空居天,不是地居天。須彌山有地居天、有空居天,空居天不是腳踏實地,空居天不是沒有覺,宗教講整個虛空是一個覺,不是一個死的、什麽也沒有的虛空。 我們說法報化三身。法身是什麽?相對我們可以認知的,比如說虛空,虛空能含攝星球,星球裏麵有生命,所有的星係都在虛空裏麵。報身是什麽?報身是有情依附的平台,對於我們地球人來說,報身就是地球,對火星人來說,報身就是火星。對於太陽人來說,報身就是太陽,總得有一個平台。作為化身來說,就是我們在這個境裏麵的活動。所以人類的智慧再大,或者人類的破壞力再大,也大不出大氣層。我們談宗教,是談大氣層之外的事情,不是談這裏麵的事情。 學佛一定是事 這麽講佛法就講活了,不能僅僅就理來講,在理這兒講沒有意義。佛法不是講覺悟是個理,它有淨土接著。基督教也是一樣,也不是一個理,它有一個天堂接著。而且所有的宗教文化都比地球文化要先進。簡單來說天堂一定比地球好,要不然沒有意義,淨土一定比地球好,要不然也沒有意義。所以從天上這來看我們,我們是很落後的,我們是蒙在鼓裏麵。我們這裏學佛一定要強調它是個事兒,不是光談理。我們這麽大年齡,都做爺爺奶奶的年齡,我們不是還要學什麽道理,我們都退休了,我都六十歲了。所以這不是理,是事兒。純理沒有必要,世間學問都是理,世間的事兒就是地球。而佛法的理帶著事兒,它的事兒是法界。生命平台可以在地球這兒顯現,也可以在火星顯現,也可以在太陽顯現,甚至可以在他方世界顯現。可以在地居天,我剛才說地球屬於地居天,還有空居天,夜魔天、兜率天就是空居天,我們看不到,看不到不是沒有。就如虛空裏麵我們看不到,其實有很多微生物、很多細的東西,佛說一碗水裏有八萬四千蟲。我們看不到,不是我們的問題,是我們眼睛的問題,我們借助電子顯微鏡就可以看到。 所以我們的認知工具限製我們,隻能在這個界裏麵轉,這是一個。還有,學宗教,既然講宗教講背境是活的,那你就不是唯一。我講的是事兒,大家要轉不過彎兒來,學宗教也就沒有意義了。我就是我,難到還有一個別的我?確實有一個別的你。比如說夢境這個例子。夢境裏麵至少有兩個你,一個是躺在床上做夢的你,一個是夢裏的你,不是一個你,這還是我們簡單說。如果從做夢的你這兒說,夢裏的一切都是你,這就打破了(因果)。學佛不是隻講因果,這裏邊就不好說因果了。比如上帝造世界怎麽說因果?夢境就是你造的世界,在夢裏麵,幫你的是你,欺負你的也是你,這因果怎麽算?因果隻是我們覺的個體、就阿賴耶這兒來說,因為每個人是不共的,每個人長相不一樣,每個人都不一樣,這是不一樣的角度。這是從境相來說。 如果加到體相用就完全不同,就是立體的世界觀。人可以叫男人,也可以叫女人,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名字,但是我們還有一個叫地球人,都是地球人。地球是一個生命的環境,地球人是一個。所以真正要學宗教,不僅要突破我們的世界觀,也要突破因果的世界觀。這裏不是否定因果,因為我們現在在因果的平台上,沒有因果我們就不在了,所謂生老病死都是因果。 但是佛法明確地講有真如涅槃界,涅是不生,槃是不滅。涅槃界是無生的世界,無生的世界哪來的因果?剛才講我們在夢境裏麵認為我們是因,但是真正的因是做夢的那個,夢境裏的你不是因。 中觀也是,什麽是中?比如這個桌子說這一點是中,那把這個院子加進來呢?這個中可能就變成邊了。真正的中不在我們這個平麵裏,在變現這個平麵的那裏。按基督教講真正的中是上帝,造世界的是中,我們這裏沒有中。所以談到宗教、談到生命的深度和廣度,一定要立體、要分出層麵,在一個層麵沒辦法談。我們誰見過佛?誰見過菩薩?你是見過佛菩薩的那個像,那個是不能動的,那個沒有意義。我們在這兒談佛性、談法性沒有意義,最後就談了一個理。我們學的大小乘教理多了,光知道理沒有意義,問題是事兒。 宗教談的是唯神論,我們的世界是精神物質化,宗教的世界是物質精神化。如果沒有這個基礎的轉變,學這些理一點兒意義沒有。隻能是你的生活裏麵學佛擺個佛像、插朵花、有禪的境界,那屬於另外一回事兒。不能說佛教國家有生活藝術,基督教國家就沒有,伊斯蘭教國家就沒有。我們去旅遊,你看伊朗那些清真寺,不同的玻璃、不同的寶石,建築也很好看,伊斯蘭圓頂的建築很好,看歐洲的尖頂大教堂也不錯。 我們大概的和大家共享一點兒,有幾個基本點必須弄清楚,弄不清楚學這個沒有意義,我們不是到這兒來學數學的,我們都退休了,腦力都不行了。不是說鍛煉腦力、鍛煉身體,鍛煉不鍛煉,百年人生到時候我們也得走。即使華佗在世(醫術高超,救人無數),華佗本身也走了,這個界就是這樣的形式。再怎麽治療,所有的人一定是受地磁的影響,脫離地磁就不存在了,治療隻是微調而已。 真的涅槃,有沒有常樂我淨?有,在我們這兒看不到。如果你的見能超越阿賴耶識,如果你能見到空性或者悟入真如,依阿摩羅識看阿賴耶識的時候,本身就是常樂我淨。佛法說夢為不生,幻為不滅,八不裏都有不同的境。夢裏麵的你也有生,醒來你一看,夢裏麵實際是無生。為什麽?因為醒的境和夢裏的境不一樣,境錯開了。為什麽你現在學佛沒有意義?你知道法性了,但你的境沒有錯開。我看諸位都是法性,我看諸位都有人性,我看諸位還都有惡性,因為境沒有變。 宗教為什麽不靈?因為境沒有變,當你錯開境了,你就知道不同的境相完全是虛幻,有生滅的相但沒有生滅的實質,境中的你有生滅的相,也吃喝拉撒,飲食男女都一樣,有生滅的相,但沒有生滅的實質。這就不一樣了。 宗教不是簡單的說緣起、講性空,緣起就是拆分、壞五蘊,把你拆了,肯定就找不出你。我弄一塊兒頭皮,這頭皮是我嗎?肯定不是。真正的宗教是不壞五蘊而說空,我們看夢境,不用拆分夢境裏麵的東西,夢境一定空。將來我們往生到天堂、或往生到淨土,看我們現在的境不用拆解,這一定是空。如果我們接受輪回了,人生一定是空,人生就是夢境了。輪回有不同的境,接受生命有不同的平台,你看某一個平台一定是空。 造你的生命跟你是一體的 宗教有一些基本的概念要講。為什麽講宗教比較難?因為我們一直沒有宗教信仰,我們隻是慎終追遠,隻是血緣、宗族,清明節陰陽溝通啊、風水啊,這些東西互相影響,隻是講到這兒。但是你想什麽它就有什麽,你想地獄就有地獄。怎麽回事?就像夢境一樣,你夢什麽就有什麽,而且很真實。因為夢境要不真實你就醒了,你就知道不是夢了。你之所以在夢裏醒不來,因為夢境非常真實。同樣,你認為有地獄就有地獄,你就會現個地獄的境,同時你就會進入地獄去體驗。同樣你認為有淨土,就會有淨土,你同時就會到淨土去體驗,這就是識變。 能變識是不可思議的,什麽是能變識?地球就是能變識。什麽是能變識?虛空就是能變識。這不是理,學佛要把理和事兒結合在一起才有意義。我們這不是純理論,純理論學習幹嘛?我們沒事兒幹了?咱們都退休、休息了,沒必要純理。而且理跟事兒要不結合,理就是歪理邪說。你講了半天理了,過去有人(奧修?)建一個“小鎮”,但是那沒有意義,隻是一個境。你到所有的學校上課的時候都守紀律,守紀律就是好?在一定的境裏麵都守戒律,地球上的好人壞人都守地磁的紀律,因為本身都是在地球的地磁吸引力下達成的,好人壞人都離不開地球。 學佛是為了什麽?為了獲得永生,不希望我們的一期生命結束。一期生命結束很可怕,按唯物主義,我們一期生命就像一次性筷子,這一生死了就死了,你這一生所有的姐妹、所有感情的付出全吹了。我們現在有養老院,很多人到養老院。原來收藏的東西兩個屋子,養老院隻給你一張床,一個櫃子,你不可能把東西都搬過去,那些東西必須扔。再珍惜的東西,你死了一個也帶不走。這樣的話,我們所做都沒有意義,生命是一次性的嘛。 我們求永生,並不是說我們賴著,總想活著不想死,不是這個意思,我們是要讓我們的生命有意義,這是我們得到永生。不是我們貪生怕死,是我們這一生要有意義。這個意義可以體現和父母、朋友之間的愛,和你生活中所有的感動和我們的親情,這都是有意義。人死了,這些東西變成空了就沒有意義。我們為了我們的孩子、為了我們的家人都默默的付出,我們的父母為了把我們養大也是這麽做的,社會也是這麽做的。但是這些東西我們能存在是因為有互相的這種緣。生命一下子就結束了,什麽都沒留下,生命的這種覺就沒有意義了。 所以佛教有兩本經,佛教開始一定要讀華嚴,佛一出世就講華嚴。佛最後講的是《大般涅槃經》。《大般涅槃經》六十卷,實際講到佛到底死沒死,就是人到底死沒死。他死的是什麽?不死的是什麽?把它搞懂了,接受了,你不接受也要接受,因為沒有別的路。你死了國家就沒辦法管你了,因為你戶口銷了,人不在了,福利沒辦法發了,收稅沒辦法收了,沒辦法聯係。 宗教實際是同時跨生跟無生,就是他既管顯現,同時也涉及到存在而不顯現,是跨界。我們人類文化不跨界,隻在這個界裏。如果你要認為生命隻有這麽一個界,那結束就是一次性的。如果我不認可,我不希望我對兒女的愛,或者是父母對我的愛就從此就消失,或者我對生命的熱愛像空花一樣就消失了,除非它不是一個界。這你活著都不明白,死了以後你能明白?不是你的明白,是造你的生命跟你是一體的。聽明白了? 做夢的你是活的,夢裏的一切都是活的,地球是活的,地球人才是活的。而且地球跟地球人的智慧是共享的,他一定是不可分割的。所以接受了這個,我們就接受了實際上我們是不死,這個六道就變成六趣,有六種不同的平台,每個平台就像演出的平台一樣,我們在一個平台裏麵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這樣的生命一旦立體就擴展了。實際我們學校裏邊講課非杜撰,所有的道理在佛經裏邊兒都有出處。我跟大家都在一個境裏生活,不可能自己突發奇想。包括我們講的變現理、相依理,包括講的法身、報身、化身都有經論的依據。 就是我們這裏學佛是依佛說,而不是依佛的二手、三手、四手、五手,佛說不是僅僅在地球中,佛是在法界說。他不是就一個境來說,就一個境來說是都變成一次性了,你有什麽好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