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6年07月談話記錄

(2022-06-11 17:10:02) 下一個

三十三、2016年07月談話記錄

 

2016年7月19日
一、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839d06a90102ww4e.html?type=-1&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1 
【克裏希那穆提】時間感的消失即是“涅槃”

 

 

2016年7月24日
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OTE4NjM0MQ==&mid=2652123342&idx=1&sn=1d1157bff964b3516082c58d4517f376&scene=1&srcid=0721capqxCKx3s9CLVI60gtI&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key=77421cf58af4a653269adfe1a1f1dececbbd9957f3fb397e5a0a2bf35e875c3fd998141d17d71e36caf9e8c0715c7a67&ascene=1&uin=NjQ5MjU1MDYx&devicetype=iPhone+OS9.3.2&version=16031610&nettype=WIFI&fontScale=100&pass_ticket=ExnEbMFS8ncCsSdJDcTF6jx2ZKQ9fMKbOc%2F2dPQCQkxo4zMFBOekJGwLmj%2Fig7la 
一位央美動畫係學生,繪製了10093幅工筆畫,曆時三年完成,不僅將古畫“複活”,並成功飛向奧斯

 

 

2016年7月25日
一、下一階段學習大寶積經,一百二十卷,用十二周三月學完,每周學習十卷。
http://www.qldzj.com.cn/htmljw/0020-01.htm?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1 
上海佛學書局印有大寶積經四冊,需要可網上聯係購買
新老學員一起學習。
http://m.jingshu.org/dabaojijing/58542.htm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1 
佛教典籍簡介:《大寶積經》

 

 

2016年7月27日
一、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2NTE0Mjg3OA==&mid=2651217693&idx=1&sn=f0114b36024faa805d3cd42d61a0ced0&scene=1&srcid=0705Fu2y105c1MUmjvsVskc7&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wechat_redirect 
僧侶與哲學家的對白(深度好文!)


2016年7月28日
一、轉大龍老師:大唯識講意根中攝藏心意意識,密乘則施設金剛身中含有氣脈明點...見談師善說顯現喜宴,細讀談師善說講義,比較無上瑜伽與大唯識中觀的開合。依漢藏佛法觀修的比較研究,開顯大乘佛法的真實。兩宗比較非是爭勝,是找出適合當代大眾學佛的捷徑。寫好課題分享。
六識平台依《辯法法性論》說為虛妄分別,依淨識阿摩羅施設果阿賴耶,可說為真如佛壇城,依一切一心識,可說為佛內自證境,法爾密嚴佛土。這些實際都是內蒙講課的內容,大家試著講一下
杭州四位,翰文,小輝,馬秀才,慧子,二位穀老師都要參加。

 

 

2016年7月29日
一、劉校長:學校有關課題組的計劃,公布如下,希望大家自願參加。
       漢藏佛法觀修比較,要結合法王善說顯現喜宴,與談師講義共同完成。
要求大家的課題作業,都要按次序完成。課題組每人都要交五篇論文,完成即可獲得學校頒發的法師證書。歡迎課題組外的老師們,能踴躍報名參加。


 其中講義從密咒果乘,分四章講說,課題研究應依每章分別講說比較,分四部分進行。講義第一部分第三章因乘餘說部分,可以依大唯識展開,比較二宗的開合。


  完整課題共分五個部分,課題包括大圓滿前行作業分享。
 建議慧子老師在喜宴講義第二章四節後,續寫第五節大唯識中觀。馬老師完成講義第三章解說,大鞋老師完成密咒一章的解說,戚老師完成密咒果乘第二章,劉校長完成三章,第四章瀚文完成。其餘老師可以隨意自選。

每周一篇,各位老師先收下,分享佛陀的喜宴[太陽][禮物]


 各位老師:課題組的作業從大圓滿前行開始,次第上傳分享。目的是找出藏傳佛教隱藏的唯識機理。可以參考祝老師的作業[微笑
 

大唯識與大中觀的比較研究,目的是為更好的進入大乘佛法施設的觀修境。 依大唯識重新解讀藏傳佛教建立的觀修機理,對大乘佛法的延續很重要。用二層看一層,容易進入大中觀見,看切卻與托噶同樣,不一不異。
 

 課題研究越細越好,要有耐心,多為後學著想。一周做不到,二周。課題研究等於對新學講課。 要點,唯識今學對應大瑜伽,古學對應無比瑜伽,大唯識對無上瑜伽。古學果阿賴耶即可對應無上瑜伽心髓講的以果入道。切卻依兩重僅講到境智。

 

 講義講說彌勒瑜伽行的深廣僅在識境建立,因不明立體唯識,此說可商榷。講義一心兩門說同樣可商榷。課題研究針對理不對人,對談師要尊敬。留白即可。(此段隻在這裏分享)
 滿清政治需要,打壓禪宗,在禪之上建立秘密禪,禪傳佛心印,真實不虛,兩重教法對比一層,涇渭分明。 
 還有對六識境之三說,日前講過,虛妄分別,佛壇城,密嚴自證境 

 我給出的僅是建議,不是法則,  以上是龍師今晚的建議,大家可以自取. 

2016年7月30日
一、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839d06a90102wx2a.html?type=-1&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1 
【全麵大揭露】《矩陣---創造我們的現實



2016年7月31日
一、檢驗佛法的標準是看其能否平等遍在,看大唯識中觀教理,不能僅限於顯乘法相唯識,要看其能否適應完整的佛法觀修,我們開展漢藏佛法觀修比較的目的,就是在藏傳佛教的大中觀教理中,找出大唯識兩重變現的佛法機理,使學人在掌握大唯識教理的基礎上,修學顯密佛法觀修,不再有法理的障礙,同樣我們也可以依大唯識中觀,探討禪宗,淨土,唐密,及顯密各派建立的佛法觀修。(轉龍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