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加入心識覺知,你就活在識變的境界裏
在根識認知裏沒有加入心識覺知,般若跟深般若就沒有分出層麵來,這 樣解說佛法就變成說教了,理跟事就混在一塊了,這樣學佛沒用,你又不當 老師。以前講課的人沒有心識的境界,不知道佛法怎麽用,現在我們講了唯 識變現,你應該知道佛法怎麽用了。一旦你接觸到大乘佛教,現在的你就不 僅是活在地球上了,你還活在識變的境界裏、識變的地球上。
佛經裏有一句話非常重要,一旦你學佛進入到心識的境界,外境就有一 種非常強烈的反應,有一種現象叫大地六種震動,為什麽?七識能相出現了。 因為七識覺知含攝六識,原來你的認知隻是六識,一旦更高的七識出現,六 識就變成了果識,六識就不堅固了,聽懂了嗎?我們認知的世界都是實有的, 六識搭建的地基是非常穩固的,學佛引入了七識變現的視角,六識的地基就 開始鬆動了,佛說為大地六種震動,聽懂了嗎?六識往上還有七識,七識的 境界是魔、天共用的;學佛再向上引入一心。佛經裏還有一種說法叫魔宮震動,在心識境界裏,原來的基是穩的,比心識再高一層的一心出現以後,心 識的基就不穩了,佛說為魔宮震動。心識的境界是不究竟的,但現在的我們 離不究竟還遠著呢。天人看事物是境界有,天人修梵行是清淨的,梵天是色 界天,色界天沒有男女,色界天人每個都是虹光身,與現在西藏修大圓滿的 虹光身相同,天身、虹光身都是細身,這在天界並不希奇。
我們現在先說七識的六識,原來我們講的多是六識的七識、六識的八識、 六識的一心,六識為基是從我們的認知講如何做人、做天人、做佛菩薩,今 天我們變換一下視角,從菩薩能相的視角來講,這樣講不是講理是講事,你 們要試著跟上。我們回到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嚴格地說是照見五蘊皆幻,你們一定要知道空不是什麽都沒有。佛法講空是 幻有,在七識能相的層麵可以照見根識的認知是空,七識的覺知是幻有,大 家得跟上。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後邊是著名的色空四句:舍利子,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按藏傳佛教的翻譯,應該是色 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用兩重覺知看色空四句就很清楚 了。
你們聽完以後,學佛別再傻乎乎的,真實的你不是根識下的你,你的覺 知又多了一個心識變現。現在學佛我們可以光明正大地講佛教信仰,念佛不 要老懷疑你怎麽樣?沒有阿彌陀佛,你怎麽做都不成,聽明白了嗎?有了阿 彌陀佛,你不成也成。佛經裏已經把宗教信仰講清楚了,佛說將來一切含靈 皆因此法而得度脫。佛經裏也說到,佛是三千大千世界之主,釋迦牟尼佛的 道場是三千大千世界。梵天隻攝受一個小世界,大自在天攝受的是一個小千 世界,佛覺含攝的是三千大千世界,等於佛是上帝的上帝。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後邊大家都會背,依兩重變現大家一定得能把《心 經》的密意順下來。菩薩覺知跟天人是一個等級,我們這麽說是有依據的, 佛在《仁王般若經》裏講到幾地菩薩要行六度,必須得跟幾層天的天王配合 在一起。現在的你行布施,你把錢都給了他,你就變成窮人了,你這樣做家 裏人也不會同意。有一個故事講,富人見到窮人很驕傲,說我把錢給你一半, 你要聽我的。窮人說你給我一半錢財,咱倆就一樣了,我幹嘛要聽你的?個 人能力是有限的,常說一個人渾身都是鐵,能打幾根釘?佛在《仁王般若經》 裏講到,菩薩作為天王行布施救度國民,可以讓天雨黃金,就是下黃金雨。 你在自己的夢裏下黃金雨是很簡單的事。心境一如,才能體會不同的發心。
初地菩薩配備的天王,與二地菩薩不一樣,我們學習《八識規矩頌》, 知道學佛要修學百法明門,在《仁王般若經》裏有百萬阿僧祗法明門,菩薩 要修學百法明門、千法明門、萬法明門、乃至億萬法明門,學佛發心不是那 麽簡單,所以說一切萬行都是在境界中行。舍利弗當時就沒弄明白,舍利弗 是佛聲聞弟子中的智慧第一,有一天他忽然間想發心度人,修學大乘,這個 時候梵天就下來考驗他。梵天變成一個老人,說我眼睛不好,我要你布施眼 睛。舍利弗沒辦法就摳出一隻眼睛給他,那人說你這人性情太急,我不是要 你這隻眼,我是要你那隻眼,舍利弗一咬牙另一隻眼也給你,那人又說你這 眼睛是臭的,不能用。舍利弗的心一下就涼了,嗔恨心一起說我不發心了, 結果五百世落入毒蛇身。學佛要想進步,不是說一發心就能成就。我給你們 講的都是大乘經典裏記載的。學佛要發菩提心,必須超越根識認知,佛經裏 說得很清楚,根識裏攝藏著心意意識,發心得依佛覺把心識開導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