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念佛一向專念要掛起來念,不是你念佛是由佛來念你

(2022-05-17 10:14:55) 下一個

2019年3月24日003北京

禪花如伊整理

念佛一向專念要掛起來念,不是你念佛是由佛來念你

一心有個特點,我們念佛是由你來念,舉個簡單的例子,你現在聽課,能聽的是你,所聽的是我的聲音,你聽我講話的時候還可以聽到其他的聲音,會有雜念進來。一向專念和你念不一樣,一向專念是掛起來念,不是你念佛,是由佛來念你。你把佛號掛起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樣阿彌陀佛就來念你了,阿彌陀佛念你,就沒有了雜念進來的空隙,聽懂了吧?這樣念佛就加雜不進你的想法,使你走不了神。由你控製的事情都能走神,你聽課的時候能走神,因為是你來控製。如果你把控製權交給對方,那你就走不了神了。

我們學哲學也有能所,一般人沒有注意到,做什麽事都有能所,講唯識機理眼耳鼻舌身意六識是平行的,意識控製不了前五識,所以念頭就能進來。一向專念就是能緣變所緣,一向專念就是入唯識見把意掛在七識上,念佛不是由你來念,是由七識能相帶著你念,七識比六識平台要高一層,這樣就能控製住你的心念,你的雜念就進不來了。這樣念佛有一個特點,剛開始很累,你沒習慣由對方來控製,但時間長了你就容易精力集中,別的事就全忘了,隻有當前這一念佛號,這個時候就很容易入三摩地。

你現在還不要這樣做,為什麽?你還有好多工作上的事情,這樣做心識容易進入另外一個空間,看事情就是幻現。南傳佛教如果居士能進入四禪會產生大樂,就得出家,因為他已經沒有雜念了,這才是安住在當下,身體就起一種法樂,人會暈倒,因為不是世間覺受的頻率,這是小乘個體的修學。修學大乘佛法要發菩提心,發心學佛就不會跑偏。因為幻境中還有取舍,這樣念佛很容易入定,不要輕易去試,入定別的事就幹擾不了你了。別以為入定是很難的事,但真入定了就挺麻煩,過去有人入定一入多少年,和死了一樣。定在那個境界裏你叫他都不會醒。我們不修禪定,前五度沒有般若不成,出不了三界,普通人沒有修禪定的機緣。

六祖說唯識有一個特點,六七因上轉,五八果上成。五八講前五識眼耳鼻舌身,這五識是根識,沒有意識參與,看東西和照相機鏡頭一樣,加上意就有了識覺,就能看到好壞,就有了取舍。第八識的特點是不審,七識是恒而審,六識是審而不恒,八識是恒而不審,八識和前五識實際都不審。審就是分別,是第六識和第七識的功能,六識是分別,七識是了別,這兩個是出問題的識。凡夫是六識,天人是七識,天人把七識這個審直接交給一心八識,交給大圓滿就不同了。這分別落在個體上、落在變現境的個體認知上,因為有審才有凡夫、菩薩,才有分別、了別。

學佛把分別的六識和七識,歸到一心八識。我們用六識是見不到七識的,用七識是見不到一心的,就像大梵不知道覺後還有背景,上帝不知道識由心生,以為當下的識覺就是第一因,見不到一心。雖然識變很大的功用能變現眾生與法,天道是七識平台,比六識的人道平台要恒,六識也能變現不恒的境界,意識變現幻境是可以訓練的。

我經常給大家講要掛上,掛上念佛和你自己念不一樣,你掛不上就念不成。你聽課的時候,來個電話就能走神,不來電話也能走神,因為能聽的你不恒,不是說你不老實,根識的功用決定了你是凡夫,你不可能專心專意地聽課。甭說你人類也做不到,普通人幹什麽都三心二意,不可能全心全意,全心全意就是聖賢。

你不知道我們的見有能見和所見,你決定的事多是在所見上,所以你老是分心。能掛起來念佛就不一樣了,等於把你掛在七識上,七識的覺知比六識高一級,就能控製住你了。你不要小看念佛,不是簡單的事,能掛上還得心態正常,普通人學佛修道很容易跑偏,情緒、心理不正常容易走極端,練氣功容易開出鬼脈、妖脈,外道也有神通,人走偏了就會以少為足,就像《楞嚴經》裏講的,阿羅漢是五十陰魔之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