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9日001北京
武娜整理
淨土和藏傳佛教密續的區別
嚴格地說大乘佛法的修學都是密續,甭管是依氣脈、依明點,還是依心識的相續。大圓滿教法不屬於密續,大圓滿講一切事物本來就是圓滿,實際上我們講的大唯識就是大圓滿。中觀從法相到法性講得比較抽象,唯識把法相放在境裏就變成了境相,境相到境性就比較容易理解了,法相變成境相就不再抽象,境相的性都是境性。大唯識講的一心佛覺就是大圓滿,為什麽叫一心佛覺?佛由心生,心隨佛現,所以說為一心佛覺。密續修學是依相依,相依我們修起來很難掌控,尤其六識是平行的,佛法觀修境是七識的境界,行人能夠掛起來,因為有上師能相的加持,我們念佛把佛號掛在能相上,七識能夠統攝前六識,真正的佛法觀修依相依理不行,必須得依變現理,依唯識變現七識能統攝前六識。
藏傳佛教沒有講法相唯識,但是佛法觀修境的施設離不開唯識,學密有四皈依,四皈依比顯宗多出的是皈依上師,實際皈依上師就是皈依七識,上師代表七識能相,密乘修學沒講這麽細。我們看夏老匯集的《無量壽經》裏講到真實之慧,真實之慧就是佛智,法藏比丘依真實之慧升起的是佛智,顯密教法都是相通的,真實的修行必須得依佛智,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如來的指導下,經過四劫的觀察,覺知已經不在六識所相,已轉依到七識能相,七識依真實之慧已經融入到一心佛覺,所以法藏即如來藏才能成就一心極樂世界。
我們馬上要開始講修淨土,講淨土之前必須得把一心佛覺弄清楚,真正的淨土要放在華嚴境界裏邊講,八十華嚴是最全的,四十華嚴是最後翻譯的,在四十華嚴裏有普賢行願品,加在一起《華嚴經》有八十一卷,華嚴教法講般若為導、淨土為歸,普賢十大願導歸極樂,學佛通過華嚴的修習才能明白什麽叫一心,才能明白學佛為什麽要導歸極樂淨土,佛法一心淨土最難得。
大家遠來我也沒什麽可招待你們的,隻能跟你們講一下一心淨土,宗門有萬法歸一,一歸何處,極樂淨土的不可思議,在一心六識同樣具備一心的功德。
問:佛法平等是在這個時候講的嗎?
龍師:凡夫念佛可以帶業往生淨土,在淨土修學覺知就可以遍在,極樂淨土有菩提樹,三世十方一切有情想知道他們在幹什麽,親人在什麽境界裏,依菩提樹都能看到,行人在淨土修學可以不起於座,功養十方如來,這些都是一心的功德。淨土行人和佛的功能可以共享,但是他們仍然是凡夫,這就是萬法歸一,同歸一心佛覺。佛覺是一心,菩薩是境覺,天人是境智,有情認知的背景都是一心如來藏。現在很多人修學密續大幻化網,嚴格地說幻化還是天道,我們的認知是實有,天道的認知是幻有,佛道的覺知既不是實有也不是幻有。西方極樂世界是無衰無變、建立常然,常樂我淨絕不是幻有。涅槃與輪回的基不一樣,阿賴耶的認知都是個體,如來藏法身則是一個。阿賴耶變現的須彌山世界是幻有,有成住壞空,一心佛覺的世界完全不同,兩個不能擱在一塊說。
問:老師,這個花開見佛是什麽?
龍師:你們應該好好看看真諦三藏的論著,九識阿摩羅淨識超越染淨,在染淨對待之上,九識淨識既超越了染也超越了淨。
阿賴耶是個體,個體最高修到境智,修不到境覺。把佛法拉在我們這裏講是不對的,你們對阿摩羅識的理解還不夠,佛法不是幻,大幻化網跟天道帝釋天的青金石、摩尼寶不一樣,摩尼寶的幻相是有生滅的,天道修到無色界識無邊處天還有半個阿賴耶,依阿賴耶識的認知永遠都有生滅,阿賴耶識是依妄動而生識覺的,與一心如來藏不是一個平台,一心是寂而常照,阿賴耶是依動而覺,就跟青蛙逮蟲子相似,青蛙捕捉蟲子是看動相,我們的根識沒有外緣不起功用,阿賴耶識的認知是依相依理,一心佛覺是依變現理。
一心是寂而常照,變現理是很深的,我們現在帶著大家依變現理修學大乘,要不然大家就對佛法沒信心了,離開佛的開導我們學習佛法是不可能的,甭管是心識的密續還是相續。你現在聽我講話的同時,思想就可以走神,我現在講話眼睛也可以看著外邊,這個平台特點就是這樣,阿賴耶識和一心的阿賴耶可不一樣。不是你不懂作業就不寫了,該寫還得寫,菩薩、凡夫都要成佛,成佛有四十二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這是四十,還有等覺、妙覺,《入楞伽經》裏邊還有一個大圓成位,加起來就是四十三位,寧瑪派講菩薩修學有十六地,談老講法報化各有法報化,最後破的是生相無明,這些都不是凡夫境界!
生命的實相是不同層麵的顯現,不懂變現理宗教信仰很難建立,學佛要把天道須彌山的宇宙模型學透。我昨天跟他們說,古代韓愈不明白佛為什麽出家,不顧事業、不顧家庭,中國儒家文化裏我們家庭、事業是生命的底線,國人不相信三界的存在,不知道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種平台的存在。講到宗教信仰的時候,眼前能有一個立體須彌山的模型,講到華藏世界可以觀想三十層玲瓏寶塔,立體的佛世界就會展現在眼前。學佛得學會琢磨,薩迦派上師特別說佛法不對因明者說,格魯派的末流講法容易跑偏,建立量學跟宗教信仰沒關係,因明全是相依的分析,格魯派的教法是依正理,辯經都是落在所相上,能講的你離不開依他,就離不開遍計。唯識講先有境後有人,我們曾經以為毛主席去世革命就不會成功了,人的成功跟環境有關,沒有這個時代就沒有毛澤東。毛主席走了地球還在,中國革命怎麽會斷呢?能有這個理解你就能接受大圓滿教法。
2019年3月29日002北京
李美君整理
儒家、道家、釋家所依的是不同的識體平台
非常感激大家來參加我母親的葬禮。
解決生死問題在那蘭陀佛法大學,一直是我們的長項,我們是依兩重識變來看待生死的。今年我母親世壽八十四歲,在座的老師有些年齡也不小了,人道眾生都有生老病死,這個是不可避免的。怎麽看待生老病死的現象,怎麽建立生老病死的標準,對於我們學佛修道是很重要的,解脫生死對於宗教信仰的建立是很關鍵的。中國傳統文化有三家,儒、道、釋,儒家是孔子、孟子,主要講君臣父子、三綱五常,就是講社會應有的秩序;道家是老子、莊子,道家講崇尚自然,道法無為;佛家有大乘、小乘,還有密乘佛教,種種說法完全超越了前兩家,傳統講儒釋道三家合為一家,以儒家文化為中心。
昨天跟大家講到,曆史上韓愈曾經寫過一個奏章,當時法門寺迎請佛骨舍利,大家都爭先恐後甚至有些荒唐的舉止,韓愈的奏折引發了很多爭論。儒家文化符合我們的認知,代表中國道德觀、價值觀的建立,中國人很不理解佛為什麽要放棄王位出家修道,站在儒家的角度,生老病死是客觀規律,佛出家修道不僅棄小家也棄了國家,棄小家離開新婚的妻子和未滿月的兒子,棄國家離開年老體衰的父王、離開愛戴他的國民,自己跑到深山裏去修行,中國人多數不能理解,儒家說佛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依著儒家的觀點這些話沒有說錯。
儒家認為人生就是生命的全部,儒家建立了君臣父子、三綱五常的人間秩序。在中國文化裏沒有天道信仰,君王代表天子,子不語怪力亂神,不評價不同的生命形態。韓愈批評佛教的文章,大家回去都要看看。引申一步講,在佛出世的時候有仙人做過預言,這個王子將來要出家就能成佛,不出家可以做轉輪聖王。
我們看過《頂生王因緣經》,印度教有須彌山的宇宙模型,日月在須彌山的半山腰圍繞,須彌山頂有帝釋天的三十三天,須彌山以上還有空居天天人,印度教認為宇宙有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每個界都有很多不同的生命形態。須彌山四周有四大部洲,我們居住的是南瞻部洲,還有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轉輪王不僅是南瞻部洲的王,而且是四大部洲的王,不僅是地球的統治者而且是宇宙的外星生命的最高統治者,一個轉輪王可以統治四個星球。佛不僅放棄了國王,還放棄了轉輪王,這就更加不好理解了。
儒家的視角是人類根識的認知,非常局限,當時的科技還不夠發達,國人不能理解其他宇宙生命的存在。中國古代的農業經濟發展是最好的,也是最成熟的。當時歐洲跟我們做生意,瓷器、絲綢歐洲都沒有,歐洲的獸皮我們又不需要。儒家認為中國人的道德觀、價值觀是世界上最好的,的確,中國人一度在上千年的曆史中保持領先。
我們再說一說道家,道法自然相當於我們講的境覺,道家主要以老莊哲學傳世。道家的視角與孔子完全不同,孔子在論語裏講到,“柱下傳經,仲尼興猶龍之歎,”柱下代表國家圖書館,老子是館長掌握很多知識,很多賢者的著作都是人類思想的閃光點,老子能把握住當時最先進的文化。孔子與老子交談後感歎,神龍見首不見尾。以孔子的視角不能看到老子思想的全部,老子表達的深邃道理和智慧,孔子一時把握不了。但用佛家的視角來看道法自然的境還是太小,因為能變的一心更大,老子的境界可以達到七識能相,但還覺知不到一心法界如來藏。嚴格說道家的認知還在緣起中,惚兮恍兮其中有精,已經接觸到能相,這是道家的覺知狀態。
我們再看一下大乘佛教的狀態,佛教的法界觀跟前麵兩位完全不同。我們學過法相唯識變現理,知道《華嚴經》講四重緣起,華藏世界的展現是重重無盡的,法界有如蓮花,有無數個花瓣,每個花瓣都發出千百億的光明,每個光裏又現出千百億個佛,每一個佛又變現出無量個世界,無量個世界裏又有無量個蓮花,每個蓮花又放無量光,每個光中又有無量化佛,每個化佛又顯現無量個世界,法界緣起是重重無盡的,而且這種變化隻是借用當時人類的表達方式,就像我們說夢境一樣。夢境的空間和我們認知的空間是重疊的,但又不是完全相同。佛法非常有意思,講的是一個心識幻化的世界,站在能相上看幻化的時空,與在所相上看是不一樣的,所相認知的世界是真實。依法界緣起對道家的定義為境覺或者叫境智,而佛家一心包含著無量個境覺。我們回頭再看說儒釋道是一家的說法,其實是不嚴謹的。講儒釋道是一家,實際上把儒家、道家、釋家都歸到儒家的視角裏講,把一心、心識都歸在根識的視角裏談,這樣講的道家、釋家都是在人間的這個範圍裏討論。當然宗教信仰為人間的生活創造了很多新的東西,比如宗教文化、音樂、舞蹈、建築、節日等,宗教對於我們日常的生活都有很多地影響和滲透,也使我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孔子跟老子的對話,不能站在一個層麵上看,孔子對老子是仰視的,有如孔子的學生子貢,說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這是孔子的學生對夫子的敬仰,孔子對老子亦複如是。境智是見不到境覺的,境覺同樣也是見不到一心的。佛在大乘經典特別談到,初地菩薩見不到二地菩薩的落腳處,他們的世界觀完全不同。這樣講起來佛法的見地很重要,我們學習宗教是為了什麽?怎麽才能生起宗教信仰?學佛僅知道人間的生活是遠遠不夠的。
印度有天道信仰,印度天道不像基督教、伊斯蘭教,《聖經》和《古蘭經》講的都是神跟人類的契約,神造人神當然要教人應該怎麽做人、應該怎麽去祭祀神、應該怎麽去信仰神。神看人類就像人看動物一樣,神跟人是不平等的,我們知道摩西在人間立個神訓的界碑,人不接受神訓就會受到懲罰。西方宗教對天人生活的描述很少,對天道描述比較多的是印度教。印度這個國家精神生活非常豐富,他們有九十六種外道思想,有不同的境界建立,他們認知的生命有不同的平台,在不同的平台生活可以得到不同的覺受。印度教有須彌山的宇宙模型,有三界的設立,欲界、色界、無色界,離我們最近的欲界天叫四天王天。有六道,天道、修羅道、人道、畜生道、惡鬼道、地獄道。
我們去寺院裏邊,在大門處都有四大天王的塑像,這四大天王都有各自的名字,他們拿著不同的法器代表風調雨順,四天王天是離我們最近的天。欲界天最高的叫帝釋天,帝釋天有三十三天宮,是在須彌山頂,帝釋天有上億的眷屬圍繞,帝釋天也叫他化自在天,也叫魔天。在欲界天之上是色界天,色界天之上是無色界天,小乘比丘所證的四果在色界也有四重天。
過去印度婆羅門教說自己是色界天人下凡,一個人在一生裏有過一次男女的行為,就沒有資格進入色界天了。色界天人修禪定喜歡清淨,沒有男女欲望的習俗。更加清淨的是無色界天,無色界天人修四禪八定,不同的天人壽命、身高、天衣的重量、男女表達的形式、天人化生的形式、欲樂的方式都不盡相同,經論中都有明確的描述。天人享受福報不需要勞作,天衣飲食都是化現。經中說,我們地球人最早是光音天天人下凡,當時地球有很多地肥,這些天人誤嚐了美味的地肥,身體變重就飛不起來了。當時的人類福報很大不用耕種吃地肥就好,慢慢地肥吃完了,福報不夠隻能增加勞作。
印度教跟佛教講的有什麽不同?我們昨天講過,印度教是以個體阿賴耶識為基,色界天大自在天王的名字也叫阿賴耶,印度教講大自在天王創造世界,最早婆羅門教講梵天造世界,後來佛教興起婆羅門教受到壓製,婆羅門教改革後統稱為印度教。印度教不再講梵天,改說大自在色究竟天王。個體阿賴耶識顯現的是生滅世界,大乘佛教依一心如來藏講佛與有情共一法身,涅槃佛國是依無漏清淨種子而顯現,不同天道是有漏種子的變現,涅槃與生死的本質不一樣。天道講世界由四大種子地水火風形成,有四災八難成住壞空四種變化。
在學佛教之前,我們要把天道一神教的機理講清楚。西方天道講上帝造世界,那麽是誰造的上帝呢?我問過學校的幾位老師,老師們很快就回答,是心造,這是學習大唯識得出來的結論。現代人很難把這句話講出來。誰造的上帝呢?佛說萬物唯心造,但是這個心不是肉團心,也不是心意識,造上帝的心一定在上帝之上。法相唯識能相是心,所相也叫心,能相也叫心,一心佛覺也叫心。當年彌勒化現的布袋和尚,講到心心心是佛,禪宗和尚的開示都比較抽象,《淨修捷要》講佛由心生,心隨佛現。玄奘法師講成佛要轉識成智,普通人成佛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的曆練,從凡夫到加行道需要一劫,從加行道到見道需要一劫,從見道到修道需要一劫,這還沒有講到究竟成佛。在《仁王般若經》裏佛提到菩薩成佛要經曆百萬阿僧祇劫,這個時間就等於是無量。佛的境界隻有佛跟佛才能認知,就是大菩薩等覺菩薩、妙覺菩都很難窺見,怎麽可能講佛由心成啊?我們都看過《西遊記》,孫悟空要把玉皇大帝趕出天宮,說皇帝輪流做,佛說你做不成,為什麽?因為玉皇大帝經過很多磨難,做過很多功德才有今天,你這石猴剛出來就想做皇帝那是做夢。
這是我們對現象界的認知,我們很難理解佛法是佛由心生,當然我們這隨口就過去了,實際業報也由心生,不僅佛由心生、神由心生,一切有情皆由心生。這個心就不能定義為肉團心,也不是心識的攀緣,一心已經超出了我們的定義。在大乘佛教裏講到法相唯識,為了把這個唯識變現講清楚,我們就施設了一心佛覺,一心不在我們觀照的範圍之內。嚴格地說這個心是來自於覺知的背景,我們能觀的覺知也是來自於一心,沒有一心的支持我們的觀照是起不來的。佛覺為什麽要跟一心合在一起,因為佛由心生,心隨佛現,所以一心是佛覺的一心,一心有佛覺做參照,就好象我們照相要有個參照物,才能反映景物的大小。學佛要真正生起佛教信仰,必須擴大我們的心量,知道法界緣起中生命依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展現,存在不同的覺受,在法界緣起中的生命是重重無盡的。寧瑪派也講過四重緣起,業因、相依、相對、相礙緣起,這四重緣起跟華嚴講的四重緣起有些不同。中觀講緣起偏重於相依理,從法相的緣起講到法性,而唯識是從法相唯識變現上來說法性,要從緣起上講法性比較抽象,從法相唯識變現來說境性即是法性,則比較直接也容易領會。要對佛教生起信仰,除了體驗人類的生活,我們還要了解天人的生活,包括畜生、地獄、餓鬼的生活,當然還有淨土佛國。
佛法的覺知超越個體認知,個體實有的認知放在境中,就變成了境相的認知,依境相的覺知就可以實現向境覺、一心佛覺的轉依。學佛了解到生滅界和涅槃界的不同,生滅界是依個體阿賴耶識,涅槃界是有情與佛共一法身,佛說食身的我們是依阿賴耶識,食身就是色身,食身的認知就是凡夫的唯識,食身認知實有的世界。佛法的覺知超越根識,在心識變現的境界食身是幻有,佛說如是心生如是境生,依境覺可以認知到識變眾生與法,境覺往上為一心佛覺,一心既不是實有也不是幻有,依一心才能見到生命的實相。天道的幻有超越了人類的認知,我們認知的有和非有是相對待的,幻有已經超越了有和非有,等於是非有非非有。
佛法中觀經常講離四句絕百非,四句是什麽?有、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肯定、否定、矛盾、不定。肯定、否定、不定、矛盾這四種,在我們的認知裏都可以概括,天道的幻有嚴格地說已經超越了四句,為什麽幻有能超越?依你的認知很難理解,在大乘經裏大迦葉特別說到無色界不是沒有色,在海燕老師的《奧義書》作業裏,講到躺著睡覺的王,看起來是無色,但是他活在有色的境界裏。兩重識變的視角超越我們認知的相依,好象在夢裏我們吃飯,有飯的覺受但沒有吃飯的實質,因為夢境是幻,你醒來後夢裏一粒米你也帶不出來。幻有不是沒有,不在根識的定義中,佛在《入楞伽經》裏講到空中花,你不能說它由何處來向何處去,因為空花是幻,說它從哪裏來到何處去,那空花就是真實有。
有眼病的人能見到虛空花,明眼人見不到虛空花,你不能說病眼中的虛空花是沒有,因為病人眼中空花是真實,你也不能說空花是有,因為是病眼得見,幻有超越有無四句。一心佛覺超越幻有,佛的境界是我們不能臆測的,我們認知不到兩重緣起,因為佛境界與我們不同步,夢醒以後才能追憶夢境。我們不能同時觀照兩重境界,能做到就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兩重觀照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的境界,不是我們凡夫的境界,行深般若波羅蜜至少是七識能相的境界,絕對不是六識所相的認知。七識能相的照見,這個“照”能統領根識五蘊,我們的意識統領不了前五識。
禪宗六祖講到唯識是“六七因上轉,五八果上成” ,前五識眼耳鼻舌身,第六識是意識,第七識是意即心識,這兩個識要顛倒,有情的認知就迷亂了,眼前展現的就是迷亂的世界。以假我為因的認知就會迷亂,阿賴耶識是假我不是真我,假我是以四大為我,這個因錯在那裏?學懂法相唯識就很清楚了,錯在假我的認知與識境同步,這個古人沒有講到。與境同步我們依兩重識變來解釋,夢中的我們不知道外境是夢,我們的覺知跟夢境的覺知同步,醒了以後覺知才能和夢境錯開,才能覺知境的不同,夢醒是不同時的。
覺醒要跟六識的覺知錯開 溪水上行整理
我們最近舉地球自轉的例子,現在地球就在自轉,但是我們認識不到地球在自轉,地球不僅自轉還在高速圍著太陽公轉,科學家說現在太陽係是螺旋式地圍著銀河係的中心在旋轉,這是經過科學觀察得出來的結論。我們的認知要跟宇宙同步,人類就沒辦法生活了。我們見的光是在可見光的光譜之內,之外我們就見不到了,比如紅外光,聲音也是一樣,我們不能感知大象、鯨魚發出的次聲波,無線電的短波、手機信號的中波我們也聽不到,人類的認識實際是非常有限的。
禪宗高峰祖師,一次和尚考問他,白天能不能做主?說能。夢中能不能做主?也說能。夢中能做主就超越了根識的認知,他的覺知就錯開了,這個覺是錯覺,錯覺的覺就是兩重關照。夢中的我們也是有覺知的,沒有覺知我們怎麽做夢啊?夢中我們的覺跟夢境相應,醒後的覺一定是錯開的,不錯開人是醒不了的。同樣我們要想覺醒,必須得跟六識的認知錯開,跟眼耳鼻舌身意的認知錯開。《心經》說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聽懂了吧?
不管你的認知多麽具有邏輯,你辯論得有多麽好,覺知與緣起同步都沒有用,都是顛倒夢想。彌勒菩薩在《辨法法性論》裏說到,法能相的定義是虛妄分別,法所相就是三界六道,佛說欲界、色界、無色界有情都是顛倒夢想。虛妄分別的法能相變現出來的世界一定是虛妄不實的,不管你崇拜大仙也好、大德也好,六識平台的基就是虛妄分別,等於甭管你見到的神也好、鬼也好,夢中境相的性都是夢性。聽明白了吧?你沒跟這個境錯開,怎麽能見到真正的大德呀?
這是很嚴重的問題,要是這樣講,你所有的修行就都沒有意義了,修行大乘佛法要把見地放到第一位,你說我認識一個人他腦袋上有光,你是練氣功把眼睛練壞了。嚴格地說你我的認知都是虛妄分別,我們連地球自轉都感知不到,你能感知到大龍老師講得好?這怎麽可能呀!過去說相聲的講,在狗食盆裏有一塊好肉,那也是狗食,我自比狗食盆裏的一塊肉,其實也是狗食,這不是開玩笑。
大死才能大活,學佛最忌假死
過去學佛沒人講變現理,有很多的老修行,自認一生的修養非常到位,從來不犯口業,也不批評別人,一直保持他的認知,學佛法隻接受他能接受的,念了一輩子的佛,到臨終的時候卻不念了。平時大家認為這就是菩薩,修行很好,生活小節上沒有問題,但他自已的世界觀有問題,跟佛法講的完全是兩回事。禪宗特別談到,開悟一定要大死才能大活,學佛最忌假死,就是沒有死透,沒有完全放下自已的知見,對自己的認知有所保留,有些人學佛隻是修養沒有產生信仰,學的都是自己相信的,不相信的不學,這樣學佛就很麻煩,這是很嚴重的問題。
淨土宗說念佛就很容易成就,現在念佛的人很多,有上千上萬,但很難找到成就者,在我們周圍有十個人念佛,有九個人沒有現出成就相。問題出在哪裏?你認知的成就相跟佛法講的沒關係,學佛是依你的標準來認識。禪宗為什麽提出開悟要大死之後才能大活?過去學人到禪師那裏問禪,還沒張口就挨打,沒張口就挨罵,禪宗有德山棒、臨濟喝,德山為什麽要拿棒打學人?要把這個事講透了,學佛有你肯定不成,學佛有你就得挨打,因為相依是根識的認知,跟解脫不挨著,學佛真正放下自我才有資格問禪,不是說你放下就成,修學大乘要轉依能相。
學佛是通過佛的開導開啟如來藏藏識
最近有老師寫了一遍作業,談學變現理的體會,他原來認為靈魂是變現的,我們吃的飯還是廚子做的,後來她覺得不對,忽然間想起夢的例子,如果這頓飯是在夢裏吃呢?她開始有點害怕了,上帝確實挺厲害的,大家可以看看這遍作業。
天道信仰有一個局限,第一因的上帝認知不到生命的背景,依聲聞乘的講法,阿羅漢不知道他方世界有佛,阿羅漢同樣看不到生命的背景,小乘佛法的修行以寂滅為樂,見不到一心,在他的覺知下,以為空性就是佛法的全部。古人很少講天道自有他的道理,你在伊斯蘭教的環境下長大,自然接受真主阿拉,在西方出生自然會接受上帝,擁有一神教信仰的你反而很難調教。當時佛調教的外道有兩位,一個是舍利弗,一個是目犍連,他們各有五百徒眾,依阿賴耶識建立信仰還屬於相依,本質上還不是變現,上來就接觸天道變現理,反而容易落入宿命論。
中國的人文環境特殊,沒有產生天道信仰的環境,在皇權、人製的環境沒人講變現,中國人學佛多依相依理。顯密修學隻有禪宗講你不是你,禪宗修學有參話頭、起疑情,前提是要深入經藏,疑情多是從經論裏提取出來的精華,目的讓你進入七識能相的覺知。隻有七識能攝受前六識,依七識可以覺知到兩重變現,佛在《入楞伽經》裏特別說到,修學大乘佛法必須入唯識見,入唯識見要能緣變所緣,能緣的你變成所緣,這就是你不是你的由來。
能緣變所緣我們舉個例子,我跟大家講過夢境,過去中國人很少注重藝術的修養,這方麵西方人比我們強,西方人的繪畫、音樂修養是我們不具備的。中國社會有錢了,很多孩子都學鋼琴,藝術修養需要幾代人的傳承,而且西方藝術修養是跟宗教信仰結合在一起的。天主教堂有唱詩班,有風琴伴奏,從小跟著教堂音樂在一起,自然對音樂、藝術感興趣。普通中國人你讓他畫張畫,畫個線條都很難畫得完美。我們有書法、國畫,中國人喜歡寫意不喜歡寫實,解放前字寫得工整,就象晚清最後的狀元劉春林,顏體寫得非常好,就跟印刷出來的一樣。我父親的字寫得也非常好,他和蔣經國是同學,因為這個他生前經曆過很多運動,中國的知識分子修養都很好,詩詞歌賦都很精通,就是動手能力差。
我們換一個角度看,當覺知進入夢境的時候,隻要頭一挨枕頭,夢中的世界就能展現,這跟藝術修養沒有關係,識覺變現的世界跟真實的世界是一樣的,不一樣你就會醒。如果我們把做夢的能力開發出來,那每個人都是藝術家,這個世界就沒有藝術家了,每個人都能造世界,而且在夢裏都能舉辦音樂會,做夢的能力攝藏在我們的心意意識之中,我們造夢的能力佛法叫如來藏。
我們要想成佛要見到生命的實相,就要把如來藏的功用開導出來,開導如來藏就是把你夢中造世界的能力開啟出來,用法相唯識的道名言來說,就是開啟意根裏攝藏的心意意識。隻要如來藏是活的,這個世界就是活的,你在這個世界裏也能活。一切有情,就連我們家的小狗都會做夢,佛說一切有情都具如來藏,實際夢境並不占有空間,心識變現不需要條件,我們現在認知的空間,就是更高的識覺變現出來的。真正的宇宙虛空有多大,佛說為無間,密乘說是明點,這個明點可大可小,說大虛空也是明點,說小一個芥子也是明點,識變是不定的。佛法教理講中觀唯識,你說我學著難,歲數大眼花看書看不了,但是你做夢並不難,是你本具的能力,佛開悟之後驚歎道,一切有情皆具如來智慧德相,這個大家都能接受吧?
我們大家學佛都是跟著佛學,學佛不是學習印度人的生活形態,印度人吃素喜歡用手抓飯,我們學佛是通過佛覺,把如來藏藏識開導出來,密乘叫開啟秘密光明藏。我們學過《成唯識論》,如麒老師現在一直在寫,這次她生病沒來,《成唯識論》裏講到開導依,依佛覺可以把淨識開導出來。實際大乘佛教一直在講,佛出世的目的是讓眾生開示悟入佛的知見,開示生命的實相,讓沉迷於現象中的有情能夠錯開虛妄分別,悟入生命的實相。生命的實相不要你去創造,他本來就在,我們當下就在一心上安住,由於識覺幾重的顛倒,凡夫的我們認知不到一心,錯依阿賴耶識產生顛倒夢想。
六道輪回是心生滅門,涅槃淨土是心真如門,從心生滅門可以悟入一心,從心真如門也可以悟入一心。怎麽悟入?佛說了很多種方法,有中觀般若的悟入,有法相唯識的悟入,有深般若如來藏的悟入。由法相悟入法性叫顯教,依法相唯識變現悟入叫密教。佛法觀修離不開唯識變現理,密續建立觀修境同樣涉及到唯識變現,佛法觀修涉及到心識的相續,觀修入唯識見是顯密佛法的分界線。顯教、密教都是發現實相的方便,但是他們本身並不是實相,唯識中觀是指不是月,但這個指是非常重要的,沒有指很難發現圓月,聽明白了吧?你回去坐高鐵是到杭州的指,這高鐵是指不是月。
般若為導,中觀唯識為道,淨土為歸
講真實的佛法對我們來說沒用,講就跟沒講一樣,真實是大圓滿,他本來就不是增減來去。你知道大圓滿跟不知道一樣,你覺知大圓滿沒辦法攝受住你的心念,心識沒有辦法在大圓滿中相續,不是說你契入不了佛覺,你一念可以契入,一念可以相應,但你很難做到念念相應。一念無修容易,念念無修對你來說不現實,因為你的心念本身就是修證果。過去學唯識沒有能相跟所相的施設,傳統修學都是關注第一念,你關注的第一念已經是第二念了,因為你的關注已經是落在識境中,跟能相的第一念對比你的覺知已經是第二念了,這個問題就非常嚴重了。
學校上周布置的作業,是《菩提心普作王》,這部論非常明確地談到,無上瑜伽的修行是心識在境中的相續,無上瑜伽有心部、見部、口訣部,口訣部的重點是相續。噶舉派最高的教法叫大手印,講心性跟法性相印,從大圓滿的角度來說,一心不需要印證,大圓滿不需要你來證明,你認知不認知法界都是大圓滿,如果把你的認知作為大圓滿的條件,那大圓滿就不圓滿了。無上瑜伽講本初即壇城,就是無始劫以來顯現一直就是佛壇城,跟你出現不出現沒關係。你的心識能在一心中安住嗎?這個對於凡夫很難,尤其依凡夫的自力根本沒有可能,退一步來說密續的修學,密續觀修是在佛法觀修境中的施設,難易因教法而論,有的人糊裏糊塗,瘋瘋癲癲,一時明白一時不明白,這個一定不是大圓滿。《佛說四十二章經》最後一章講到供養十方諸佛不如供養一個無修之人,你供養他,他也不會執著。
從教法來說修學顯宗求解脫實際很難,你要通過緣生的法相認知法性,法性在中觀又分為心性、心法性、法心性、平等性,你要通過法相唯識認知一心如來藏,唯識實際分凡夫唯識、菩薩唯識、佛唯識,落在變現境裏能入還能出,這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不僅是對我們,佛法修學對於凡夫和等覺菩薩是一樣的難。等覺菩薩成佛要破最後一分生相無明,破生相無明才能夠同時生起兩重覺照,超越實有的同時超越幻有,離幻是什麽境界?佛法講離幻才能絕百非,菩薩要斷塵沙惑,聲聞要斷見惑、思惑,學佛開悟非常不容易。
學佛怎麽學才能悟入真實?對於我們來說是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那眾生要解脫是不是沒有希望?不是。佛法判教有小始終頓圓,我們要學圓教,就要了解華嚴教法。華嚴境界是諸佛的自證境界,《華嚴經》譯過來有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最後翻譯的是四十華嚴,其中最後一章叫普賢行願品,八十華把這一品加進來成為八十一華嚴,華嚴教法在世間的集結就完成了。最後一品普賢行願品講學佛要導歸極樂,漢傳佛教講般若為導,中觀唯識為道,極樂淨土為歸。修學大乘佛教,依實有見不可能讀懂佛教經典,凡夫不入唯識見沒法修學佛法,也沒法觀修本尊壇城。《華嚴經》講蓮花裏有無量個花瓣,一個花瓣裏放出無量光,一個光中生出無量佛,一個佛化現十方世界,每個世界裏又有蓮花,這蓮花裏又有光,光裏又有佛,重重無盡。這不是凡夫能觀的境界,六識攝受不住這麽多的影像。黃老講過,我看對麵你的眼睛瞳仁裏有一個我,在你眼睛裏的我也有瞳仁,瞳仁裏也有一個你,這麽轉來轉去無有窮盡,等於一個鏡子對麵再放一個鏡子,互相影射無有盡頭。佛法用我們目前的大腦認知沒有辦法完美地表現,學佛真得了解佛的境界是什麽,明白佛覺超越我們的認知,生命存在不同的平台。
聽到這裏你也不要灰心喪氣,佛法給你我留著一條捷徑,這條路就是淨土法門,真實的佛淨土就是華嚴境界,佛法修學以般若為導,淨土為歸,導就導在華嚴境界,歸也歸在華藏世界,這個才是真正的淨土修學,極樂淨土不在三界,華藏世界是涅槃界。在黃老的《無量壽經解》裏稱《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儒家的《易經》是小本華嚴,為什麽說《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在黃老的大經解裏,講到華嚴十玄門,這在夏老集結的《無量壽經》裏都有體現,依此而說《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佛法講說都是有依據的。
學佛就能理解佛為什麽放棄王位,淨飯王僅有佛一個兒子,沒人跟佛爭王位,佛是獨子,王位隻有他來繼承,佛年輕的時候就是文武全才,在釋迦族人裏脫穎而出,武術、射劍、駕車、數學、天文、曆法各方麵都表現得非常優秀,治理一個國家完全沒有問題。為什麽佛要放棄王位?釋迦王子不是個懦夫,他在雪山苦修八年日食一粟,終日不休息是為了什麽?證到阿羅漢果已經離開隨眠掉舉,已經斷了見思惑,不會入顛倒了,不入隨眠心就不隨境轉,我們這個心隨時會跟著外境跑,凡夫要做到心不隨境轉很難。佛開悟成佛後開啟了淨土法門,讓眾生直接帶業進入一心境界。一心境界跟我們認知的生滅境界有什麽不一樣?一心淨土超越了人道、超越了欲界天,同時超越色界天、無色界天。無色界天人壽命是八萬四千劫,往生極樂淨土的行人是無量壽,你不了解三界六道就感知不到佛國淨土的殊勝,佛教信仰就升不起來,大家聽懂了沒有?
講淨土必須要講法界觀,要講法界觀就必須講佛法的決定見,在正確的見地之下你才能決擇法界不同的緣起,這個緣起是發生在生滅的平台上,還是發生在一心不生不滅的平台上。嚴格來說我們成佛進入一心的過程,就是法藏比丘觀察諸佛淨土得真實慧、勇猛精進成就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過程,這些都是佛經裏的話。法藏比丘出家前是世自在王,他的壽命很長,因為他能用四劫來觀察諸佛淨土,他的福報比轉輪聖王要強,在天人裏已經脫穎而出了。是自在王為什麽要出家?當時國土有一個世自在王如來出世,智慧高遠的世自在王見到了比他更高的佛智,世自在王於是發菩提心,棄國捐王行作沙門,他棄國不是被對手打敗了,是在智慧上臣服了才棄國捐王。黃老當年講到古代祖師很多都是棄國捐王出家修行,達摩祖師、鳩摩羅什法師、金喬覺都是王子。
西藏格魯派達賴喇嘛的政教合一、人王兼法王的做法不符合佛教傳統。出家修道不僅是換一個生活狀態,出家的目的是離幻,覺知跟緣起的幻境錯開,真正發菩提心修學大乘才是真出家,這在大乘經典裏都有。
今天講的內容很深,我們這裏講淨土跟以前有些不同,大家要想今生得解脫,想依凡夫身就能享受諸佛的功德,念佛、蒙佛接引、帶業往生極樂世界,就可以享受眾生本俱的智慧功德。無生極樂世界的凡夫,可以不起於座供養十方如來,淨土行人都是蓮花化身,行人要想了解他方世界,可以在菩提樹下見到。夏老在集結《無量壽經》的時候,多次到極樂世界親見蓮池大師,真正發心修行淨土的行人,很多人能夠親見極樂世界。佛講《無量壽經》的時候,地球有兩萬人親見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佛講《觀經》時韋提希夫人和五百宮女也親身見到極樂淨土,這還不包括學佛的天人、非人,當時人類就有幾萬人能親自見到淨土。現在很多修行人念佛也都能見佛聞法,我們這裏有的老師也多次夢到過極樂世界,將來我們大家共同發心到極樂世界見佛聞法、常隨佛學。
學佛、念佛、蒙佛接引、往生極樂世界不是簡單容易的事,學佛首先要認識到一心佛覺的殊勝,要認識到一心涅槃的殊勝,首先認識到阿賴耶識是果,果識變現的世界是虛妄不實的,你才能真正生起出離心,同時發起菩提心。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是法身境界,佛的法身跟一切有情是一個法身,佛的法身境界是一心如來藏,你念佛即是念一心如來藏,念如來藏即是念如來藏中的一切有情,念佛即是安住一切有情於一心如來藏,讓一切有情在如來藏中得到究竟安養,在一心當中得到真實之利、得真實之際,這個以後我們會細說。
大乘佛法是蠻深的,淨土不是那麽容易理解,學佛要老老實實讀誦大乘經論,大乘佛教包含密乘佛教的修學,學佛顯宗、密宗的教理都得弄清楚。顯現都是一心下的變現,七識能相的功用是什麽你得弄明白,否則學佛生不起信心,念佛的覺受生不起來不行,學佛得深入經藏才能開啟佛智。過去中國小孩子讀書叫開蒙,今天大家遠道而來,沒有什麽供養大家,以此念佛回向一切有情,也回向我的母親寶英大人,願我們臨命終時,能夠消除諸障礙,親見阿彌陀佛,往生極樂國。
2019年3月29日003-008
武娜整理
頭上安頭
我讓大家學習慈誠羅珠寫的《慧燈之光》,在《慧燈之光》之前,我們學習過寧瑪派敦珠法王的《善說顯現喜宴》,實際顯現有兩種,一種是共的,一種是不共的。你看不懂密乘是不明白唯識機理,老太太為什麽能見到蓮師?從密乘的角度來說蓮師是清淨心的顯現,這老太太的一念清淨心,就引來蓮師的顯現,蓮師本身就是清淨心的化現,這個清淨心可說為法身,就是有情與諸法共同擁有的法身,這個清淨心不僅包含老太太,也包含蓮師。老太太對著蓮師問怎麽修清淨心,這在禪宗就叫頭上安頭。我當時給你們講過,密乘行人能親見蓮師是很困難的事情,相當於清淨心契入清淨心,蓮師就會顯現,落到識境裏的行人把清淨心認知為蓮師,反過來問蓮師怎麽修清淨。蓮師就是清淨心化現的果,蓮師就給她講,你放鬆、專注自心,密法是清淨心的相續,密法修學為善說顯現喜宴。所謂有緣千裏來相會,無緣對麵不相識,蓮師跟大龍老師不一樣,名字不同顯現的功用不同,你能見到蓮師內心一定清淨。
佛曾經在王舍城住了二十多年,王舍城裏見到佛的人僅三分之一,有三分之一的人隻聞佛名沒有見到佛,還有三分之一的人不聞佛名不見佛。曾經有一個老太太,佛在東城她住西城,佛在西城她跑去東城,有人說必須讓他們倆見上一麵,就硬把老太太跟佛湊到一塊,老太太拿起扇子把臉擋住了。佛壇城就是清淨心的顯現,密乘修學的教理離不開唯識,老太太不識清淨心,反問蓮師就是騎驢找驢、頭上安頭,蓮師告訴她放鬆、專注一心。
看佛經不能當故事看,你不知道蓮師是佛境界,蓮師就是清淨心。我昨天跟你們說了,真實的大圓滿就是善說顯現喜宴,所有的顯現都是喜宴,這就叫大圓滿,顯現包括生老病死、成住壞空。今天我母親去世這喪事也是喜宴,孩子出生是喜宴,人老離世同樣是喜宴,增減來去都是喜宴,戒定慧是喜宴,貪嗔癡也是喜宴,一切顯現都是普提心,因為不可得故。佛說普提心亦不可得,生滅不可得,不生不滅亦不可得,這才是大圓滿。但是你聽不懂,聽到跟沒聽到一樣,學佛要好好學習,無修無作不是根識境界,這些你們聽不懂,為什麽講密續講佛法觀修?你覺得學佛必須得做點什麽,那就依著你講些增減來去的教法。當年無著菩薩要見彌勒菩薩,閉關修了二十年,才有鐵杵磨成針的故事,每次無著都想要放棄,十年出關看到一老太太拿一鐵棍在那裏磨,就問您在幹嘛?老人回答磨針。無著一看人家都這麽做事,最後一想就又回去閉關了。
二十年後出來,還是連彌勒菩薩的影子都沒見到,隻見到一條趴著的老母狗,身上的傷口有很多蛆蟲在吞噬它,這個時候無著升起了悲心。想到自己二十年閉關,就像躺在地上殘喘的母狗一樣,內心像被蛆蟲咬傷,要救這母狗就得把這些蛆蟲挪走,可這樣蛆蟲就餓死了,他就用舌頭舔這些蛆蟲,讓蛆蟲吃自己的肉。當他開始去舔蟲子的時候,忽然彌勒菩薩現前了,因為他的業障,彌勒一直都在他身邊可是他就是一直見不到,那個磨針的老太太就是彌勒,彌勒菩薩說我一直沒離開過你,無著就痛哭,說我這二十年無時無刻都在祈請您,為什麽您不回複我?彌勒說我一直就跟你在一起,你要不信,就把我放在肩膀上,到城裏去走走,看誰能見到我,無著說好,就讓彌勒菩薩站在自己的肩膀上。
走到一個集市,無著就大聲說快看彌勒菩薩,可是別人根本就看不到,隻有一個老太太看到了無著肩膀上的母狗,有人看到一條腿。佛說法相唯識變現,能見到蓮師的不是一般人,見到彌勒菩薩同樣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彌勒菩薩不在你的心外。我們講過佛由心生,心隨佛現,你的心清淨了,心淨則佛土淨,你心淨了眼中顯現的就是密嚴佛土,心不淨顯現的就是不淨的穢土。之前我們讀《慧燈之光》,你們都要看看,顯現與心是相應的,我就不具體說了書中都有。佛法講的不是故事,普通故事裏不會出現蓮師,普通故事不會讓你放鬆去專注內心,大乘佛法是在識變境中講的,在什麽境中能見到蓮師?一定是清淨的境,色究竟天的越量宮是密嚴佛土。
密法修學的確能親見蓮師,修學本尊可以升起不同的覺受,在佛壇城裏生起的覺受,與六識境界是完全不一樣的。
牛過去了尾巴沒過去,還是沒過去,尾巴和牛是不能分開的。回去寫篇作業,把聽課的體會寫出來,彌陀大願就是一心佛覺,學佛首要注重見地,為什麽要講禪宗?禪宗是決定見,學佛要明白什麽是實相?什麽叫現象?不要在生滅裏求不生不滅,現象界的生滅沒有意義,在火宅裏邊修座房子有什麽用,生滅是幻相,佛法講的是實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