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心性
大中觀把心識與外境的相對定義為心性。心性認知還是依個體視角在一重平麵的觀察。真實的你到底是什麽?真實的你既可以是月亮也可以是繁星,你的世界是沒有中心的,而你的問題大多是以你為中心才產生的,學佛就是把這存在的中心,從心性轉成心法性,從法性轉成平等性,中心的視角也會跟著轉移,最終歸到一心。什麽是法能相,能相不僅僅是心性,同時也可以是法性、平等性。以夢喻說那個能做夢的你,回過頭來看夢境和夢境中的你,既不能說是有,也不能說是無,因為夢境是幻。
你是平行的,法性、心性、平等性、唯識性就是平行的,那你還是顛倒,在八識平台如果按法相唯識定義七識平台為心性,這個心性與大中觀中的心性、法性、平等性中的心性不一樣,在這樣的情況下增加了一個法性,如果按識變的話法性也是心性的識變,這樣從唯識性的角度把從一重平台定義的心性、法性、平等性的定義都定為唯識性,大中觀的心性與唯識宗的心性的定義是不一樣的,唯識宗的心性中包含法性。
依大唯識教理,真正的心是一心佛覺,心的性是變現,心性就是唯識性,是一切顯現的源頭。凡夫,菩薩,佛的心都是識,都是覺,是一心佛覺,是法爾。
87法性
藏傳佛教講心性是作意,是我們的認知,法性是外境,是無為法。唯識境智,跟法性等同。個體世界觀的認知為心性,翻轉過來,你的認知才能融入境智。原來你認知的識境,都是心境相依。當個體心識翻轉到境智的時候,就能突破緣起的認知,個體的心識認知,就變成了法性的覺知。
佛法的建立不是依法能相,是依法性能相。法性能相不同於法能相,是一種法爾的境界,方便說為自然智。法性能相與法性所相是平等的,不存在對待的關係。法性能相是真如,是一心佛覺。大唯識講的法性就是佛的境界。一心佛覺非是於有無,法性能相是境界,法能相是個體。兩重唯識有很多環節,有法所相與法能相,法能相說為天道第一因。還有法性所相與法性能相的施設,這些是道名言。講到法性就離開法相的層麵了,彌勒瑜伽行說法性能相是真如,真如就不是我們認知的狀態了。大唯識的一心佛覺兩重識變,識變眾生與法,法的性是唯識性。
88平等性
法性融入心性,就是法心性,等持心性與法性,是平等性。此處所講平等性還是自法所相裏。因識變眾生與法,眾生的心性與法之外境都是識所變現,都是法所相,等持二者為平等性。 心性與法性的對待,一重二重是不一樣的,在每一重不同的境界中用詞也是不一樣的,因此施設了一心佛覺,傳統的禪宗的心就是指心性,一心就是指整個背景,所有的法相都是心的行相。
大唯識講平等性,是眾生平等,一切有情平等,是無上正等正覺,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佛說一切有情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就是佛的大平等性的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