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唯識名相:佛覺

(2022-05-11 17:34:43) 下一個

2.佛覺

佛在《入楞伽經》說法相唯識分為佛、菩薩與凡夫的識,施設了佛、菩薩與凡夫不同的識體平台,佛識又稱佛覺、佛智,並非個體的佛身。從佛覺看,生命的顯現都是一心的變現,佛覺是平等遍在的,所以又稱【一心佛覺】。

 

我們現在討論最多的往往不是佛法,而是菩薩的修法,我們多數是依菩薩的認知來修學佛法,這樣隻能認識到佛法的一部分,並沒有認識到佛法的全貌。嚴格地講菩薩的認知並不能代表佛覺,隻代表佛覺的一部分,菩薩的修法隻能是修學佛法的方便。為什麽這樣講?《華嚴經》裏佛在講課的時候,所有的菩薩都出現在佛講經的現場,菩薩要向佛提問一定有個前提,叫做乘佛威力。大乘佛經裏菩薩提問一定需要佛的加持,換句話說菩薩要不是乘佛威力,是沒有辦法在佛覺的平台上提出問題的,因為菩薩對佛法的理解,需要依賴佛的加持,有如經中數次講到的要乘佛威力,菩薩才能站在佛覺的認知平台上,那時菩薩講的法才是佛法,依據佛覺的加持,菩薩才能具備佛的視角。比如我們熟悉的《心經》,心經是觀世音菩薩在佛加持下講的。菩薩的講法沒有佛的加持,不能叫做佛法,從教理上講,菩薩的講法,隻是佛法修學的輔助方便。

 

佛是在做夢的那個平台上,佛覺包括做夢的、夢境和夢境裏的覺知,我們講過智界身,智代表佛法身,界代表佛的報身,等同於佛覺變現的報土,身就代表有情,相當於佛的化身。智也可以代表如來藏,界與身代表如來藏的功德,各種比喻都可以。實際上按大唯識來講,智有智的識,界有界的識,身有身的識,這三個完整放在一塊才叫佛識。如來藏與如來藏功德,有如太陽與太陽光,是不能分開的,單獨講太陽沒有意義,沒有太陽光的太陽,是不存在的,現實中的我們往往是把他們分開來談的。

 

修學佛法要信你不信的,必須要在佛覺與你的認知間,搭建一個橋梁,藏傳佛教叫做金剛橋。我們用大家的生活經驗,試著把佛覺引入到大家的認知裏,所謂即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佛覺是一個境界,法與眾生都是境中的影像。也可以說佛的心光變現法與眾生,佛法講的眾生,包括六道有情,不僅僅是人類。佛覺是站在法界緣起上,一心佛覺含攝輪回與涅槃。

 

佛在《大乘密嚴經》中講到,“是知識分別,現境還自緣”。當下你的認知,隻是識覺在境中的自緣。實際我們就是佛覺在緣起中的化身。

 

佛的內自證智境的描述也是一樣,佛覺非事於有無。給大家講的這些並不是什麽新東西。都是《入楞伽經》裏麵的經文。佛的內自證境跟有和無沒什麽關係,佛覺不在有無的界定之內。

 

學佛要懂得如來藏功德即是一心神變,那你學佛就不會依附在個體認知的視角上了,既然神變就是講佛覺遍在,你就不會以人生的相礙來理解法界緣起,即使你化身為多個個體,還是以個體為基,實際神變的無量眾生都是佛覺,佛覺現出的境界都是一心。

 

外道與魔隻是佛覺的所相,到覺的能相一切的顯現就不同了,但所有的顯現都離不開一心的背境,都是心光在不同意識層麵的折射,你們隻是給光影迷惑住了,就象寶石,有多楞的反射光,這就是所謂的魔境,探討這種反射光是一種還是多種的,這就是外道的見地,外道就是專業幹這事的。當你發現外道的討論是在如來藏的背景中時,所得的一切自然就變成如來藏的功德,所謂的魔道亦複如是。

 

佛覺是兩重的看,一重的我們是在二取當中看,有能取跟所取。那麽佛覺兩重的看,就不是能取跟所取,兩重看世界一切都發生在自心顯現的境中,佛對兩重的覺照可以同時,知道夢裏欺負你的也是你,夢裏幫你的也是你,所以佛的看不是能取所取,我們換個詞,叫能知所知。佛覺不是在二取狀態下的覺知,是離二取的一心覺照。(返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