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後雨前的博客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秋漁蔭密樹,夜博然明燈。
個人資料
正文

美杜莎守護下的西西裏(二):希臘和羅馬的古文明遺珠

(2025-03-27 10:31:43) 下一個

【續前】美杜莎守護下的西西裏(一):多元文化的共生融合之地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503/15676.html

公元前八世紀,古希臘人開始來到西西裏,在此建立了大希臘殖民地,保存至今的廟宇和劇場遺址成為島上最著名的景點,因此有“看古希臘去西西裏”之說。公元前582年左右,來自西西裏島東部以及克裏特島和羅德島的希臘殖民者定居西南海岸中央點阿格裏真托(Agrigento),該城今年當選為 “意大利文化之都”。 阿格裏真托考古遺址的中心——神殿之穀(Valle dei Templi)是希臘境外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多立克柱式古希臘神殿群,雅典城市規劃的典範, 1997年列入UNESCO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圖為遺址中最完整最壯麗的協和神殿,以羅馬協和女神孔科耳狄亞(Concordia)命名。公元六世紀協和神殿曾改為天主教堂,供奉聖彼得和聖保羅,UNESCO的世界文化遺產的標誌就以這座神殿為模板,UNESCO六個英文字母代表神殿正立麵的六根立柱。

神殿之穀號稱“諸神的居所”,位於阿格裏真托城外一座山丘上,坐擁山穀綠地,周圍是沃野和果園,可遠眺阿格裏真托新城區。所有神殿均建於公元前五世紀左右,人們在此與希臘眾神不期而遇。左上圖的卡斯托爾和波呂克(Castor and Pollux)神殿,又稱雙子神殿,是用遺址各個時期散落的石料重新組裝而成,阿格利真托的象征。奧林匹斯山是希臘神話中眾神的居所,右上圖的奧林匹亞宙斯(Olympian Zeus)神廟廢墟曾經是世界上最龐大的古希臘寺廟建築,但始終沒有竣工,目前隻剩下殘留的底座和主祭壇。左下圖是希臘天後赫拉(Hera)或羅馬天後朱諾(Juno)神殿,其規模與協和神廟基本一致,位於遺址最高處,廣袤的地中海盡收眼底。右下圖是遺址中最古老的亞格力士赫拉克勒斯(Hercules)神殿,現僅剩八根廊柱。

神殿之穀遺址是曾經的希臘古城阿克拉加斯(Akragas),這是西西裏島最後一個主要的希臘殖民地、古希臘黃金時代的主要城市之一,在公元前三世紀的第二次布匿戰爭中被北非的迦太基人摧毀。在神殿之穀還有其他幾座神殿的廢墟、有九個城門的阿克拉加斯古城牆的殘垣,以及晚期羅馬和拜占庭墓地。右下圖是波蘭裔藝術家伊戈爾·米托拉伊(Igor Mitoraj,Igor Mitoraj)捐贈的一件青銅雕塑 ——源於希臘神話的“墮落的伊卡洛斯(Icarus)”,作品融入了協和神殿的背景,使寂靜的遺址成為永恒史詩的一章。米托拉伊以大型人體碎片雕塑表現希臘神話人物而聞名,他的作品常常擁有精良的軀幹、殘缺的頭顱或四肢,具有一種破碎的古典美,仿佛是一個已經消失的世界的沉船殘骸。他以後現代主義風格重新詮釋古典美學,戲劇性地表達了當代人類的脆弱與痛苦。

海拔931米的山城恩納(Enna)位於西西裏島的地理中心附近,是西西裏唯一不靠海的省份,也是意大利海拔最高的省府,有 “西西裏的眺望塔”之稱。恩納是島上最古老的連續有人居住的城市之一,保存了許多曆史遺跡。恩納因崇拜希臘地母神德墨忒爾(羅馬的克瑞斯)聞名,希臘神話中德墨忒爾與宙斯的私生女珀耳塞福涅就在這一帶被冥王哈迪斯擄走為妻,左上圖是西西裏的保護神克瑞斯神殿遺址所在地Rocca di Cerere地質公園。1801年,第一顆小行星在巴勒莫天文台被發現,就以克瑞斯的名字命名為“穀神星”。右上圖是島上最大的中世紀城堡倫巴第(Lombardia),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兵家要塞,13世紀初由腓特烈二世建造,他還在此召開了西西裏首屆議會。左下圖是在懸崖邊遠眺Dittaino山穀和山上美麗的小鎮,山路崎嶇,穀歌導航也不時迷路。

簡樸的八角形腓特烈二世塔(La Torre di Federico II)看上去像個炮樓,與倫巴第城堡同為恩納的地標建築。關於這座塔的來曆,一種說法是13世紀腓特烈二世下令建造的,另一種說法是建於11世紀的古代天象台。一樓有兩個大窗戶,其中一個與夏至對齊,另一個則與冬至對齊。如果後一種說法成立,則八角塔是地中海地區第一個(也許是最後一個幸存的)天文大地觀測站,左圖和中圖是古塔外部及內部美麗的拱頂。右圖是始建於1307 年的恩納主教座堂,1446 年被大火燒毀後直到17 世紀才完成修複工作,融合了哥特-加泰羅尼亞、晚期文藝複興和巴洛克風格。山城人民古道熱腸,在一家米其林餐廳吃晚飯時,廚師親自到桌前介紹菜品,價格十分親民。

西西裏是羅馬帝國最早的行省和糧倉,卡薩爾的古羅馬別墅是羅馬大莊園的中心,西羅馬帝國農村經濟就依賴這些莊園。這個古羅馬別墅始建於4世紀,12世紀廢棄,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豐富和奢華的同類建築,1997年列入UNESCO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別墅遺址麵積約3500平米,63個大小房間,保存了眾多羅馬時期地板和牆壁上的馬賽克壁畫,描繪了各種動植物、日月星辰、幾何圖形、裝飾花紋,以及古羅馬時期精英階層的生活場景和神話故事等。左下圖的巴西利卡風格後殿大廳,是別墅中最正式宏偉的房間,來自地中海周邊各地的大理石製作的地板構成別墅中最精美的裝飾。右下圖中十位比基尼女郎,今日看來仍然健美時尚。卡薩爾古羅馬別墅美麗繁複流暢的敘事性建築構圖,後來被巴勒莫諾曼王宮和蒙雷阿萊大教堂的工匠們繼承並發揚光大。

西西裏西南海岸的“土耳其階梯”(Scala dei Turchi)是一處90米高的階梯形懸崖,位於恩佩多克港(Porto Empedocle)附近的兩個細沙灘之間,上新世早期的石灰石沉積岩(俗稱泥灰岩)經過幾千年海水的衝刷,形成一段壯觀的海岸線。土耳其階梯懸掛在碧海藍天之間,柔和蜿蜒,潔白得像雪一樣。傳說16 世紀這裏是阿拉伯海盜的一個登陸點,當地人將這些海盜統稱為 “土耳其人”,懸崖也因此得名。意大利推理小說作家安德烈亞·卡米萊裏(Andrea Camilleri)出生在恩佩多克港,土耳其階梯曾出現在他最著名的作品——“蒙塔巴諾警長探案係列”小說中。2007年,土耳其階梯與卡薩爾的古羅馬別墅一起列入UNESCO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2015年列入UNESCO世界文化遺產的錫拉庫薩(Syrackse,舊譯 “敘拉古”)位於西西裏島東南海岸,由古希臘科林斯殖民者於公元前734年建立。錫拉庫薩一度成為地中海最大的城市,與雅典齊名,是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口中 “最美的古希臘城邦”。 希臘三哲之一柏拉圖曾多次到訪錫拉庫薩,他在《第七封信》中詳細敘述了自己的錫拉庫薩之行,戲劇家埃斯庫羅斯,詩人品達和西莫尼德斯皆匯聚於此。公元前三世紀,希臘化時代偉大的數學家和科學家阿基米德在錫拉庫薩出生和去世,所以他通常被稱為 “錫拉庫薩的阿基米德”,左圖是阿基米德銅像。右圖是米托拉伊的作品——無頭無雙臂的巨型女神Big Ikaria的青銅雕像,她有一對巨大的翅膀,是知識和勇氣的像征,米托拉伊最大的露天雕塑展現正在希臘庫薩的尼亞波利斯考古公園展出。

沿著錫拉庫薩老城奧提伽(Origia島)的海濱行走,風情萬種,古意盎然,美景美食美不勝收,是一座活色生香的古代地中海文明博物館。左上圖是位於阿基米德廣場的阿瑞圖薩(Arethusa)噴泉雕塑,這是老城的一座淡水噴泉。主雕塑是羅馬神話中月亮、狩獵和冥界三相女神狄阿娜(Diana),對應希臘神話中的阿耳忒彌斯(Artemis)。海洋女神阿瑞圖薩為躲避河神阿爾甫斯(Alpheus)的追求,在狄阿娜的庇護下轉化為噴泉。水池裏有四個海之信使特裏同(Triton),他們分別騎著兩匹海馬和兩條魚在海浪上翱翔,右上圖是阿瑞圖薩和阿爾甫斯的另一座雕塑。紙莎草是原產尼羅河及幼發拉底河流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這裏 “莎”讀作suo,古埃及的莎草紙就是用紙莎草的莖製作的。據稱在希臘之外的歐洲,錫拉庫薩是唯一生長紙莎草的地方(左下圖)。

錫拉庫薩最重要的兩座古希臘建築是建於公元前六世紀的雅典娜神廟和阿波羅神廟,西西裏島最古老的多立克柱式神廟,在兩千六百多年的時間長河中曆盡滄桑。阿波羅神廟曾被用作拜占庭式教堂、伊斯蘭清真寺、西班牙軍營和私人住宅等,現僅剩遺址(左上圖)。公元三世紀基督教登陸西西裏島,在雅典娜神廟的基礎上於七世紀建造了拜占庭風格的錫拉庫薩天主教主教座堂,將神廟的40根多立克式廊柱嵌入外牆,阿拉伯人占領時期大教堂曾改為清真寺。大教堂內部由一個中殿和兩個側廊組成,質樸的牆壁洗盡鉛華,中殿的屋頂和後殿的馬賽克均源自諾曼底。教堂的西西裏巴洛克風格正立麵在17世紀末大地震後重建的,一層六根、二層四根華美的羅馬科林斯柱支撐著凱旋拱,希臘、拜占庭、巴洛克建築風格融為一體,在二戰末期盟軍大轟炸中竟幸免於難。

錫拉庫薩的主保聖人是公元四世紀在此地殉難的聖露西亞(Sancta Lucia Syracusana),左上圖是大教堂廣場南側的聖露西亞堂,現在的巴洛克建築於1703年竣工,右上圖是教堂聖壇上描繪聖露西亞殉難的油畫。左下圖是主教座堂內紀念聖露西亞的小堂,聖物箱中據稱存放著她的左臂遺骨。在瑞典,每年12月13日是慶祝光明與希望的露西亞節,與錫拉庫薩的紅衣聖露西亞不同,瑞典露西亞節的光明女神是白衣少女。右下圖是位於錫拉庫薩新城金字塔形狀的 “滴淚聖母教堂”(Madonna delle Lacrime),因1953年這裏的一幅聖母像顯靈流淚建於1966-1994年間。教堂的建築形態被解讀年間金字塔形狀的 “的燈塔,或一滴眼淚落下的形狀。教堂內共有6000個座位,最多可容納11000人,現在是整個西西裏島上最大的朝聖教堂。

馬尼亞切城堡位於奧提伽島岬角遠端,俯瞰避風海灣入口,將城市的地平線延伸到東麵的大海,Big Ikaria銅雕就置放在城堡旁邊。1038年,東羅馬督軍喬治·馬尼亞切(Giorgio Maniace)從阿拉伯人手中奪取錫拉庫薩後,在此修建了第一座堡壘。腓特烈二世為了鞏固權力,在西西裏修建了多處城堡。1232-1240年間,他下令重建錫拉庫薩的城堡並以馬尼亞切的名字命名,但沒有親眼看到城堡完工。城堡為堅固的四邊形磚石結構,四個角各有一座圓柱形塔樓,在後來的幾個世紀中又多次改造,融合了伊斯蘭、拜占庭和晚期羅馬城堡的建築風格。城堡的單柱式大廳是錫拉庫薩最具標誌性和令人回味的地方之一,大廳中的16 根獨立式圓柱、角落裏的 4 根半柱,以及四麵牆壁的 16 根半柱,支撐著屋頂的 25 個肋狀拱形隔間,柱林和尖拱的色彩對比極具衝擊力。(未完待續)

相關博文:從希臘神廟到愛神之島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102/27669.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春後雨前S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ytwadk' 的評論 : 謝謝來訪,旅行愉快!
ytwadk 回複 悄悄話 下個月就去,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