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隨翻隨摘隨憶 能感受得到 , 那塊繞在南院上的雲,又來了,看著厚。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邊過日子邊記記(三十二)

(2025-10-06 11:25:48) 下一個

邊過日子邊記記(三十二)

 

 

網友寫《一定要有夏》。讀。留言:

 

“文章寫得用心用力。人祭的議論,有點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

 

昨讀《唐語林校證,其中有“元載敗。妻王氏日:“某四道節度使女,十八年宰相妻。今日相公犯罪,死即甘心,使妾為春婢,不如死也”。主司上聞,俄而亦賜死”。

 

這雖不是人祭,但說明,對待生命的態度各有差別。祭祀,後人看著殘忍,當時卻常常是慶祝。殉葬,多是後人悲壯之,當時是慶典。魯迅說日本的武士道:在輕視他人生命之前,他們也輕視了自己的生命。(大意)”

 

 

 

清民國解放後

 

民國比清朝,高一檔次;清朝比解放後,高一層次;而到了外國,不會多看好民國。所以,解放後,不是活回頭了,而是活了個倒栽蔥。

 

 

 

中秋節祝辭

 

今年中秋節的祝辭多為“中秋快樂”。輸入中秋,再敲,會同時出現“節”和“快樂”,省事,點“快樂”。但是意思變了:一個是祝節日,一個是祝節氣。

 

多敲一下少敲一下的事。要不然昵?

 

 

 

筒中圈

 

台灣人還是寫繁體字,好像也沒覺得煩。倒是大陸的人看不慣也寫不來繁體字了。

 

文字由繁及簡,對頭。華國鋒時代的簡化字方案,更進一步簡化了,可惜作廢了。

 

簡中圈,是個文化圈,即大陸。就這兒,寫和用簡化字。七十幾年寫下來,說下來,說它什麽是好呢?

 

前有民國,現有港台和東南亞還操漢語的華裔,說話比大陸話和氣有禮貌,文采及教養比大陸人好一截子。

 

簡中圈裏說延安白話即黨話,公家話,寫的也是,直至文革結束,不許說其他的話。鍾阿城的“三王”小說,讓大陸人看到了公家話之外的漢語。

 

繁體字裏,有個人,也有個人的聲音和文章。秦至清,都有。從那時留下的筆記看,當職辦法事時,寫官腔;平時,寫自己的話。民國,分陳布雷語言和自由知識分子語言。

 

簡中圈裏,沒有個人,沒有個人文章,聲音。舉國上下全說黨話,全寫公文。由此,形成了簡中圈文化。大陸人一開口,一下筆,就聽得看得明明白白。遇到過好幾個台灣人,都有類似的表示,大陸人,rough。歐美幾十年間,花了不少時間,和這個rough較勁。用rough說簡中圈表征,覺得蠻好的。

 

近來,九零後的名人,不少通外國語,像陳國凱,張維為,那個做數學學術報告的女教授,這些人甭管他們說什麽,簡中圈文化之外的素質,語言,認知,舉止等等,在他們那兒看到一些了。

 

簡中圈種種,質量差。當好的東西成了規模,簡中圈就會被人丟棄。就如同五零後六零後七零後人的說的寫的,後來的人提都不會提。太rough,太low,其實也就二三十來年的事,這批人沒了,簡中圈大體也完了。

 

 

 

 

年輕人

 

 

總聽到,要和年輕人多在一起呆呆,聊聊。其實,要分的。當和香蕉人,他的媳婦,兒媳的姊妹在一起時時,時時感到新鮮。事後好一陣,會點點滴滴地回憶,每個細節都津津有味,不少還意味深長。譬如,她家老大對埃及博物館開館典禮的描述和“埃及人會搞,那氣氛讓人印象深刻”。她是個資深搞設計的。她家老巴子,隨便扭扭動動,都是難得一見的藝術舞蹈。

 

也和大陸背景的年輕人多有接觸,平心論,一點也不稀罕。一點也不覺得自己老了,相反,他們常說我是“憤青”;他們讀過的看過中好的,我見過不少;他們對藝術的鑒賞,那麽保守,缺深度;他們寫的說的,自己是不要去翻看的;自己寫的說的,他們在翻看;很少很少覺得他們比自己讀的《古代筆記》新,比自己常翻的字帖美。曾想去年輕人的網站上貼文章,一翻那些網站,帶貨,代言,交換物流信息,像進了菜市場。

 

網上有點質量的東西,多不為四十以下的人所有。聽到看到他們的有點份量的東西,都是年長的人那裏有的。白紙運動,鄭州一夜之間幾十萬年輕人趕集事件,有質量,但也就那個樣。

 

吾,渣時代裏生及長;當下年輕人,亦然。從渣時代裏潤了,而且幾十年了,雖還渣著,但有了渣之外cover自己的人文環境。無論是潤了的和沒潤的年輕人,隻比我少經曆,不比我多出什麽。所以,不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而是“老勿老,不遜人的年輕”。不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是“幼他幼,還不及我的老。”

 

在接觸過的大陸年輕人中,還沒遇見過讓自己駐足注目的,但他們詢問我的已有好幾個;我的侄甥們,還沒見一個能讓我聽聽他們說,看看他們寫的;倒是他們在讀我寫的或不讀我寫的,他們給出的評論是“真會寫”“太極端”“這兒,可不愛看到這些”。想聽到比這更有意思的反應。但他們有嗎?

 

潤出之後,對於簡中圈,已經不再認為“希望在年輕人”了,更願意留心周圍的外國年輕人,香蕉人。在這樣的環境中,哪兒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卻是不由地“幼吾幼,就是有些裝嫩,出點小醜也心甘情願”。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