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來罘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細究我思故我在

(2019-08-23 18:14:42) 下一個

在討論狗的存在問題之前,讓我們徹底釐清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這一命題,免得以訛傳訛,把人類的偏見帶給犬類。

首先,究清其出處。

十七世紀時,嚴肅的學者通常用拉丁文寫作,出身於法國貴族的笛卡爾(René Descartes 1596 - 1659),為了爭取更多的本國讀者,用法語寫了《方法談》(Discours de la Méthode,1637)。我思故我在這一命題最原始的表述以法語出現在其中: Je pense donc je suis。

幾年後,他用拉丁文寫了《哲學沉思錄》(Meditationes de Prima Philosophia,1641),書中出現其近似形式,“Hoc pronuntiatum: ego sum, ego existo, quoties a me profertur, vel mente concipitur, necessario esse verum.” 意思是,“我在,我存在,這一命題,每當它被我說出,或被心靈所想象,必然為真。”

又過幾年,他用拉丁文發表了《哲學原理》(Principia Philosophiae,1644),第一篇第七節中正式出現以下文字,“Ac proinde haec cognitio, ego cogito, ergo sum, est omnium prima & certissima, quae cuilibet ordine philosophanti occurrat.” 意思是,“據此,我思故我在這一知識,最確定無疑地呈現於每個進行有序哲學思辯的人心中。”這是我思故我在這一命題的正式出現,為防止翻譯造成意思偏差,我把Ego cogito, ergo sum 在幾種不同語言中的翻譯列出如下:

拉丁: Ego cogito, ergo sum
法語: Je pense donc je suis
英語: I think, therefore I am
漢語: 我思故我在

從那時起,句首的 ego (我,自我) 被省卻,這一命題便以 Cogito ergo sum 這一拉丁語的形式流行於世,經常被進一步簡稱為cogito,即使在講英語的國家和地區也是如此。嚴格地講,省略形式應譯為,思故在。不過,cogito 在拉丁語裏的意思是,感知自我的過程,或有關自我的智慧過程( the intellectual processes of the self or ego),從語義上講,cogito已經包含我的意思於其中了。至此,我思故我在的出處應該算交待清楚了。

其次,細究其原始涵義。

在這一命題的正式出現中出現的“據此”所依據的是以下論據,“Sic autem rejicientes illa omnia, de quibus aliquo modo possumus dubitare, ac etiam, falsa esse fingentes, facilè quidem, supponimus nullum esse Deum, nullum coelum, nulla corpora; nosque etiam ipsos, non habere manus, nec pedes, nec denique ullum corpus, non autem ideò nos qui talia cogitamus nihil esse: repugnat enim ut putemus id quod cogitat eo ipso tempore quo cogitat non existere.”

意思是,“盡管我們因此拒斥我們對其存有哪怕最小的懷疑的一切,甚至想象其為假,的確,我們很容易假定沒有上帝,沒有天空,沒有人,我們很容易假定我們自己沒有手,沒有腳,最終沒有身體,但是,我們不能以同樣的方式假定,在我們懷疑這些東西的真實性的同時,我們不在。因為設想思維者在其思維的時侯不存在,這一設想本身包含自我瓦解。”

這一段旁邊還有一個腳注,“Non posse à nobis dubitari, quin existamus dum dubitamus: at que hoc esse primum quod ordine philosophando cognoscimus.”意思是,“在我們懷疑的時侯我們無法懷疑我們的存在,這是我們進行有序哲學思辯時所獲得的第一知識。”

從以上討論可以得出如下幾點,

1,當我懷疑手足乃至整個身體的存在時,這裏的我,按現代西方哲學的說法,是無身之心①,如此才能徹底擺脫感覺的不確定性。笛卡爾在身心問題上的二元論傾向在此表露無遺。

2,笛卡爾對“我”的使用沒有單複數的區別,即,沒有嚴格區分“我”與“我們”。換言之,笛卡爾的我,至少表麵上,不是唯我論的我,而是一個可以指稱任何認知主體的變項,我們姑且用 x 表示。

用一階謂詞邏輯的語言,“我思”可以表述如下:
命題P: ∃xP(x), 
其中,∃是存在量詞,∃x 意為“存在一個 x”,P是謂詞,P(x) 意為“x 思維”。翻譯成準日常語言為: “存在一個 x,x 思維”。

它的否定形式為: 
命題N: ~∃xP(x),翻譯成準日常語言為: “不存在一個 x,x 思維”。
它的反對形式為: 
命題C: ∃x~P(x),翻譯成準日常語言為: “存在一個 x,x 不思維”。

給定一個特定的論域,它們之間沒有矛盾,亦即,可以找到使命題P,N與C都成立的變項,唯一的例外是,x不能等於我,否則,命題N就會是如下情形: 有人在門外問,王五在家嗎? 王五在門內答,我不在家。命題C容後分析。

考慮到一階謂詞邏輯在笛卡爾的時代還沒有出現,我們不妨把存在量詞看作普通一階謂詞,這樣,命題P便成為如下準命題邏輯語句:
命題P1: x 存在,並且 x 思維。
它的否定形式為: 
命題N1: x 不存在,或者 x 不思維。
它的三個反對形式為: 
命題C1: x 不存在,並且 x 不思維。
命題C2: x 不存在,並且 x 思維。
命題C3: x 存在,並且 x 不思維。

給定一個特定的論域,它們之間仍然沒有矛盾,亦即,可以找到使命題P1,N1,C1,C3都成立的變項。我們找不到可以讓命題C2成立的變項,不過,如果我們給它賦值以鬼,命題C2則成為鬼話,但不包含矛盾。有道是,畫鬼容易畫人難,鬼不存在,所以任何有關鬼的描述都說得過去,不過,也隻是說說而已,作文學的話題尚可,作哲學的話題沒有意義。

然而,再一次,x不能等於我。當x等於我時,在笛卡爾的論述中,命題P1被看作不證自明,具有公理的性質。其它否定或反對形式,隻要包含不存在就不成立。注意,笛卡爾的用詞不是contradictio(矛盾),而是repugnat(自我瓦解,自己打敗自己)。笛卡爾的用意應該是,“我不存在”雖然不包含顯然的邏輯矛盾,但是,它是反直覺的,正如王五在門內答“我不在家”一樣,在經典邏輯裏當屬邏輯謬誤,因而不成立。命題C3與命題C等價,二者勉強說得過去,但說話人必須是植物人,而能說話的植物人還是植物人嗎? 因而,隻有命題P1成立。

這樣,作為預設前提,“在”已經被“我”假定了,我為皮,思為毛,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反之,既已有毛,皮必存矣。換言之,“我”有著獨特的邏輯地位,本體論承諾是使用我的前提,去掉本體論承諾的我本身就是一個謬誤。假定了無身之心的成立與P1的公理性質,我思故我在的確在邏輯上堅實可靠。隻是,這個我本身並不是沒有問題的,容後論及。

笛卡爾對知識確定性的訴求,與公理化思想的發展及他對幾何的卓越貢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公理學研究的對象,性質和關係被稱之為“論域”。按照“一個公理係統隻有一個論域”的觀點建立起來的公理學,稱為實質公理學。這種公理學是對經驗知識的係統整理,公理一般具有自明性。

歐幾裏得把亞裏斯多德初步總結出來的公理化方法應用於幾何學,從而完成了數學史上的重要著作《幾何原本》。他從古代的量地術和關於幾何形體的原始直觀中,用抽象分析方法提煉出一係列基本概念和公理。書中隻取“點”,“直線”,“平麵”,“在……之上”,“在……之間”,“疊合”作為初始概念。前三個概念所表示的三類對象和後三個概念所表示的三種關係就是這種幾何的論域。書中還概括出14個基本命題,其中有5個公理,然後由此出發,運用演繹方法將當時所知的全部幾何學知識推演出來,整理成為演繹體係。因此,歐氏《幾何原本》是實質公理學的典範。

笛卡兒則成功地將當時完全分開的代數和幾何學聯係到了一起,創立了解析幾何。在他的著作《幾何》中,笛卡兒向世人證明,幾何問題可以歸結成代數問題,也可以通過代數轉換來發現,證明幾何性質。笛卡兒在數學上的成就為後人在微積分上的工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而後者又是現代數學的重要基石。

在數學領域裏的巨大成功讓笛卡爾具有了阿基米德的自信。他在《哲學沉思錄》中說,阿基米德隻要求一個堅實不動的支點以橇動整個地球,我也一樣,如果能找到一樣東西,無論多小,隻要它是確定無疑的,我就能得出許多偉大的東西(Meditationes de Prima Philosophia,VII 24; CSM II 16)。用準數學語言來說,笛卡爾所尋找那個可以橇動整個人類知識的堅實可靠的支點,本質上是一個或一組不證自明的公理,他期望在此基礎上將整個人類知識建構成一個公理係統。一個偉大的雄心!

隻是,這裏有幾個問題: 無身之心是否可能? 若可能,心如何知道身之存在? 如果我對身都存疑,我如何知道我之外的他? 亦即,如何從“我”過渡到“們”? 我心如何知道他心的存在? 可惜,笛卡爾不相信感覺,又沒有主觀際性概念,從“我”到“們”的過渡靠的竟是上帝之手。對無神論者來說,問題並沒有解決。在解決以上問題之前,笛卡爾的我隻能是唯我論的我,悠悠天地,唯我獨存。

然而,這個“我”,尤其是第一人稱現在時語句中出現的“我”,是一個巨大的麻煩製造者,很多佯謬悖論都與它有關。我們不妨列出幾個以顯示其問題的嚴重性。

摩爾佯謬: 命題M: 天在下雨但 x 不知道天在下雨。
x 等於任何人皆可,唯獨不能等於我,否則就有,我斷定一個事實而我又不知道它。根據斷定原則②,斷定一個命題蘊涵相信或知道該命題,因此,第一人稱現在時的命題M是荒謬的。

說謊者悖論: 命題L: x 在說謊。
x 等於任何人皆可,唯獨不能等於我,否則,命題L若真則假,若假則真,如此往複,以至無窮。

理發師悖論: 我隻給不給自己剃頭的人剃頭。
問什麽都行,唯獨不能問理發師給不給自己剃頭,否則,若給則不給,若不給則給,如此往複,以至無窮。

以上兩種情況如果出現在計算機語言中,那就是惡性循環,隻有關機才能止住。因而有哥德爾第二不完備性定理: 任何協調的形式係統,隻要蘊涵皮亞諾算術公理③,就不能用於證明它本身的協調性。換一個說法,如果一個蘊涵皮亞諾算術公理的形式係統可以證明它自身的協調性,那麽它是不協調的。

如果用“我”來替換“蘊涵皮亞諾算術公理的形式係統”,那末,哥德爾第二不完備性定理可以表述為: 我可以證明別人是協調的,但不能證明自己是協調;如果我可以證明我是協調的,那麽我是不協調的。用更形象的話來說,抓住頭發,我可以將別人提離地麵,但無法將自己提離地麵。

至此,您體會出“我”的詭異了吧? 這就是說,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包含了過多的預設,而這些預設並非不證自明。即使它們是不證自明的,也未必堅實可靠。科學史上,因觀察經驗與理論體係發生矛盾而導致理論體係,甚至核心公理,發生調整的例子比比皆是,笛卡兒所善長的幾何就是一個典型。

對於隻接受過一般初等教育的人來說,歐氏幾何裏的平行公設④可謂不證自明。然而,在不少近代數學家眼裏,它的反對命題是成立的。羅巴切夫斯基(Nikolai Lobachevsky 1792/12/01 - 1856/02/24)以“至少可以引兩條平行線”為新公設,引出非歐的羅氏幾何,或稱雙曲麵幾何。黎曼(Bernhard Riemann 1826/09/17 - 1866/07/20)以“一條平行線也不能引”為新公設,引出非歐的黎曼幾何,或稱橢圓幾何。完全去掉平行公設,就得到更加一般化的非歐幾何。這一切表明,歐氏空間隻是宇宙空間的小尺度近似特例。

阿基米德期望橇動地球的那個支點隻是一個美好的願望,一個唯我的邏輯支點顯然無法橇動人類知識的地球。因此,對於人類知識的確定性來說,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充其量是在流沙上打下的一根鋼釘,盡管鋼釘本身夠粗夠硬。我思故我在也因此在哲學界以外成為準笑料。

我思故我在既然不足以確定人的存在,又何以確定非人的存在? 在動物界,尤其是犬類界,這個命題非但沒有實質意義,而且還成為人類中心主義偏見的典範。聽說過“我嗅故我在”嗎?

--------------------------------------------------------------

① 無身之心。在西方哲學裏,哲學的基本問題,物質和意識的關係問題,通常表述為身心問題(Mind and Body Problem),身是物質,心即意識,或心靈。無身之心即 mind without body,獨立於物質的純意識。在文學界,身心問題被表述為靈與肉的問題,無身之心即無肉之靈。

② 斷定原則(The Principle of Assertion)。命題演算裏的一個元原則,其原始形式為,說命題P為真就是在陳述命題P本身,根據同一律,其等價形式為,陳述命題P就是在說命題P為真。

在我看來,它充其量是個準邏輯原則,更應該是個語用原則。理由是,它並非是自明的,它依賴於其它交際行為,即,斷定者是真誠的,頭腦是清醒的。也就是說,斷定原則成立的前提條件是,斷定者是一個能手按聖經發誓I will tell the truth, the whole truth, and nothing but the truth。在關鍵的場合,律師問,Do you know what you are saying? 他答,Yes, I know what I am saying。在日常語言交際中,他沒有機會說,I can not believe what I am saying。

所以,如果斷定原則有資格被稱為邏輯原則的話,那麽,它是作為常規交際的基本條件被預先設定的,其邏輯地位類似於歐氏幾何裏的平行公設。

③ 皮亞諾算術公理。意大利數學家皮亞諾(Giuseppe Peano 1858 - 1932) 提出的關於自然數的五條公理係統。
皮亞諾的這五條公理用非形式化的方法敘述如下:

  1. 1是自然數;
  2. 每一個確定的自然數a,都有一個確定的後繼數a' ,a' 也是自然數(一個數的後繼數就是緊接在這個數後麵的數,例如,1的後繼數是2,2的後繼數是3等等);
  3. 如果自然數b、c的後繼數都是自然數a,那麽b = c;
  4. 1不是任何自然數的後繼數;
  5. 任意關於自然數的命題,如果證明了它對自然數1是對的,又假定它對自然數n為真時,可以證明它對n' 也真,那麽,命題對所有自然數都真。(這條公理保證了數學歸納法的正確性)

根據這五條公理可以建立起一階算術係統,也稱皮亞諾算術係統。

 

④ 平行公設。歐幾裏得《幾何原本》提出的五條公設中的第五條公設。平行公設說:同一平麵內一條直線和另外兩條直線相交,若在某一側的兩個內角的和小於兩直角,則這兩直線經無限延長後在這一側相交。在現代幾何中的等價形式是: 過直線外一點,能且隻能,引一條平行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5)
評論
來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風水縱橫' 的評論 :
的確很繞。Fanreninus甚至認為,哲學就是故意把很簡單的道理深奧化。
我不打算替哲學辯護,因為它曾繞得我無法謀生。現在卻拿來繞各位,十二分不好意思。
但是,靜下心來思考,誰也繞不開它。該繞還是得繞。
風水縱橫 回複 悄悄話 認為在,或許它不在,不在,或許它仍在。

對於目前能意識自我認知的我:我嗅顧我在。但王老五說他不在,我會很喜歡王老五,王老五是x 的平方。
很繞也很燒腦,謝謝。
來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這一世' 的評論 :
同意。我思故我在的我隻能是唯我論的我。
這一世 回複 悄悄話 我思故我在是一種局限於小我的思維和思考方式。並不是世界真相!
來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股聾' 的評論 :
剛看過您女兒的藝術體操。
我這拉丁文是抄的,您的女兒是自己拉扯的。那才是真牛,女兒更牛!
來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秋影如畫' 的評論 :
如果讓懷特海來評判,他會說,在與思是連續統上的兩個點,硬幣的兩個麵,割裂開來討論可能造成更多混淆。多謝內行留言。
股聾 回複 悄悄話 來兄牛!

我拉丁文不行!:)
秋影如畫 回複 悄悄話 人先存在,然後才發問。不先探討人的存在,直接問世界是什麽,這個“是”確實值得懷疑。我在故我思,海德格爾的這一說法更具說服力,而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透射著哲學的思辨之美都不是簡單的對與錯能定論的。
來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Fanreninus' 的評論 :
您這是誇哲學呢。
來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J_man' 的評論 :
有點意思,如果我思故我在是一句正確的廢話,那麽,哲學就是一門不知然否的廢學。
Fanreninus 回複 悄悄話 哲學就是故意把很簡單的道理深奧化! :)
J_man 回複 悄悄話 我思故我在。無論是用那種語言,都是我思故我在的意思,沒什麽深奧的。
我思故我在。無論是唯心主義還是唯物主義看來,都是一句正確的廢話。
如果你不能思考了,就是腦死亡,所以你就不在了。植物軀幹已經不能算是你了。
來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三顆鬆' 的評論 :
大清早的,睡而無思。
三顆鬆 回複 悄悄話 沒人留言,都不在:))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