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日,太太說起老板娘的女兒酷愛麻婆豆腐,疼愛女兒到極致的老板上周竟然冒著三十年一遇的暴雪天去中餐館買姑娘想吃的麻婆豆腐,無奈悻然而歸,雪大封門,飯店關門打烊。好在及時回家,不然也會像我兒子那樣,車趴在路中央,棄車走人。
太太承諾讓板井我做一道麻婆豆腐送給小姑娘品嚐。
豆腐常吃,涼拌豆腐、紅燒豆腐、油煎豆腐、熬豆腐羹等,麻婆豆腐卻從未在我的灶台誕生,緣於太太不吃辣。
說起豆腐,記得兒時夏日小巷鋪上竹床乘涼,常聽大人們聊家常菜,切磋廚藝,其中就聊到過豆腐,記憶猶新。“青菜豆腐保平安”,“老婆要娶胖的,豆腐要吃燙的”,“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這些兒時學到的俗語透過豆腐詮釋著昔日人們對生活的理解。
印象中,豆腐是中國人的發明。究其起源,還真沒探究過。
三十年前,剛剛從學校畢業,經愛德基金會(Amity Foundation)去中國教書的美籍Rose老太,常邀我陪她吃飯。她是素食主義者,更是一位Vegan,偏愛豆腐。她說豆腐是日本人的發明,美國人稱日本豆腐為Tofu。記得我還同她急,沒有理據,我堅稱豆腐技藝的祖師爺為中國人。日本豆腐的英文一聽就可判斷是日語中的舶來詞,發音近“豆腐”,源自漢語無疑。我主觀猜測,我家鄉大明寺的唐朝大和尚鑒真東渡傳播到東瀛的。
寫到這兒,覺得應該停下鍵盤的敲擊,去找度娘,拜見一下麻婆豆腐的老祖宗。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豆腐的起源可追溯至漢代,約公元164年,發明人是淮南王劉安,漢高祖的孫子。文獻記載佐證了我當年的猜測,確有一說認為鑒真和尚將豆腐製作技藝帶到了日本。另外,麻婆豆腐的起源則有傳奇色彩,列舉有三種說法,基本可以確定了麻婆豆腐大致誕生於清代同治年間,距今150年左右,出自麵部有麻子的女性煮婦。
家鄉菜屬淮揚菜範疇,略甜、偏清淡,重色、香、味,擺盤考究,和風行全球的四川風味菜肴有十分明顯的差異,後者味重,偏辣帶麻,也不知這麽個理解是否有失偏頗。川味鄉親若不苟同,尚請園囿。
說了許久,還是得開啟自己的麻婆豆腐,小女孩等著美餐呢!太太買回了豆腐,我準備好調料,按照對川味菜肴的理解,開始了製作。
【麻婆豆腐】
【食材】豆腐、鮮肉末、豬油渣、辣椒
【調料】醬油、豆豉、色拉油、麻油、辣椒粉、胡椒粉、花椒粉、鹽、砂糖、薑、蔥、料酒、水澱粉、雞湯(如有);
【做法】
1、豆腐切塊汆水;幹辣粒和花椒打粉備用;
2、薑蔥椒切末,伴豆豉、幹椒、花椒入油鍋,中火炸香起麻辣,成麵醬後起鍋待用;
3、倒入少量色拉油,放入油渣、肉末,勻炒片刻後倒入豆腐塊;
3、用鍋勺背麵推煸片刻後加入麵醬、醬油、水或雞湯,鹽和糖,推勻後熱燒五至六分鍾;
4、分別撒入胡椒粉、花椒粉,水澱粉入鍋推勻,淋麻油後起鍋入碗,撒蔥花於麻婆豆腐之上。
老板娘家小姑娘的反饋尚未收到,咱家食客兒子倒是點了讚。城頭私房小菜群的Lea是四川成都人,看了我曬出的麻婆豆腐大頭照當即給了溢美之詞:“看著不錯哦,成都人鑒定過關了。”
嗬嗬,板井小炒在楓葉國平添出一道川味麻婆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