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板井

洲上遇故友,手斬獅子頭;無奈河豚毒,獨享冰糖肘。大煮幹絲美,不敵五花肉;情係白雞斬,私房小菜牛。
正文

豆腐花記

(2016-01-26 11:04:06) 下一個

                         

                   豆腐花記
                                北美板井
        出生在古城。年紀很小時,經常嘴饞。
        酷夏時節的夜晚,總期盼爸爸、媽媽帶著去廣陵路上的副食品商店二樓,吃上一客雙色冰淇淋。一小勺冰淇淋透心涼,仿佛走進天堂。
        嚴冬季節的美食享受則莫過於去打銅巷巷頭的綠楊春燒餅店。排長隊,搶座位,為的是吃上熱騰騰的豆腐花,配一塊火燒抑或一塊芝麻香撲鼻的鹹味草廬燒餅。
        嘴饞的緣故,那會兒連燒餅酥酥的皮上散落下的芝麻也不放過。細小的手指攏成扇形,小碟子裏的芝麻捋成一小撮,然後放到最後一調羹的豆腐花上麵。張大了口,凝定神,兩眼直盯盯掃視店堂,將滿滿的沾上芝麻香的調羹擱進嘴裏。想起來那饞樣都有點臉紅。碗子一推,筷子並齊,往碗上一放。嘴都不抹一下,長條凳子往身後挪開一點,拍了屁股走人,期冀豆腐花拌著芝麻的餘香能夠在口中停留的時間長一些。
        走出燒餅店也不忘回頭瞥一下盛有豆腐花的木桶,看嫩滑的豆花一勺一勺被細心挖出,打入碗內。要是將來自己也會做豆腐花該有多好?
        之後的幾十載品嚐過各式風味的豆腐花,最難忘的卻是少年時代在古巷盡頭吃過的那種:一碗豆腐花、放點醬油、麻油,配以蘿卜幹細末、小蝦皮和一點點香菜。
         域外幾年,豆腐花隻是成了念想。心裏暗自發誓,回到老家一定要去雙東美美地吃豆腐花。兒時賣豆腐花的那爿燒餅店已經不複存在。
         與豆腐花的續緣起於蒙村的Ellen。在蒙城郊外,Ellen家的農場出產有機黑麥和黃豆。出於對健康食品的優選考慮,也是因為太太經常打豆漿,團購了Ellen家的黃豆,累計十五斤重。太太頗有怨言,問我這麽多黃豆怎麽消耗掉。我一口氣羅列了幾種,做豆漿喝、炒黃豆嚼、烹黃豆豬手下酒、磨黃豆粉備用,熬黃豆芝麻辣椒拌涼菜,還有豆腐花!
        豆腐花,想著它就會饞涎欲滴!如何做出豆腐花成了攻關難題。據說內脂可以用來做豆腐花,我買來了內脂,每袋三克,卻不知如何使用。直至昨天晚上,還在文學城私房小菜群尋求合適的方子;同時,也意識到自己的豆腐花距離粉墨登場的時刻不遠了!
       入睡前,依舊沒有找到適合我操作的方子,於是也沒有勇氣去泡黃豆。生怕一丁點的考慮不周全會導致豆腐花製作失敗,打碎懷揣數年的兒時念想。
      見太太如往常一樣泡黃豆準備次日的早飲。憑直覺,請她在平時做豆漿的黃豆基礎上增加了一些量,泡了起來。清晨醒來,急切地上網尋找良方,竟然第一則就是利用內脂做豆腐花的!
       用豆漿機先做豆漿的程序啟動了。大概是由於心切,總覺得豆漿機運作太慢。於是乎將豆漿機中已經純白的豆液全部倒入鍋中,上爐加熱。豆漿沸騰後立即從爐灶挪開,靜置了近八分鍾。按照方子的說明,又將豆漿經過濾網篩倒入放有三克內脂的容器中,密封起來。關照家人,千萬不要挪動。
      二十分鍾後,小心翼翼地揭開塑封。一根細竹筷輕輕觸了潔白透亮的已經凝固了的表麵,猶如給嬰兒特製的燉蛋,絲滑得一定入口即化!
      沉積幾十年製作豆腐花的念想成了我的現實。循著童年的記憶,醬油、麻油、香菜、蝦皮......多出的是家人的笑顏和群友的喝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閑閑客 回複 悄悄話 太好了!我也試試。
七色花瓣 回複 悄悄話 想念豆腐花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