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水白菜(家庭版)
(此圖片來自網絡)
雜記
提到川菜,由於走紅全國乃至於世界,似乎人人皆知:麻、辣。看看如今紅遍大江南北的“川菜”,最紅火的、最膾炙人口還真的就是麻辣,如果你不是一個地道的四川人、沒有在四川生活過,那麽,耳濡目染的川菜還是麻辣居多,特別是平民餐桌上的川菜。如果說川菜至少有一半以上的菜品不是麻辣的,你信嗎?
(此圖片來自網絡)
開水白菜是一道四川傳統名菜。據傳是由川菜名師黃敬臨在清宮禦膳房時創製的,後來將此菜的製法帶回四川,廣為流傳。開水白菜在川菜、淮揚菜、譚家菜裏都有,做法稍有區別。
川菜的開水白菜是一道傳統酒席宴上的湯菜,不要被這名字裏的“開水”忽悠了,如果你在大飯店裏點一道開水白菜會被它的價格所驚訝,因為那“開水”是清湯,而這清湯是極其講究的。據說當年周總理在宴請外賓時,大都是開水白菜作為最後一道湯菜,不知道的外賓動都不動、甚至連看都不多看一眼,清湯寡水的白菜也端上了國宴?當在翻譯、工作人員介紹、建議之下,又被吃過的外賓讚不絕口,常常回碗多上一份。
(此圖片來自網絡)
開水白菜最要緊的是“開水” --- 那碗清湯。清湯是吊出來的:是將老母雞、老母鴨、雲南火腿上的蹄子、幹貝、豬棒骨、鮑魚片、白菇絲等料,經浸泡、汆水去血、溫水洗淨之後,換清水、加料酒、蔥、薑,用極細小的文火保持微開不沸,經4~6小時初步熬製成清湯;然後用豬裏脊肉、雞胸脯肉分別斬成的“紅茸”和“白茸”分幾次下入湯中對湯裏的“雜質”進行清掃,每次的清掃至少需要20分鍾,甚至半小時;直到把湯清掃到如“開水”一般,隻略帶微黃;再把用過的白茸用細密的紗布包好吊入湯內,小夥慢煨直到用的時候;所以稱作“吊湯”。
如果說這道菜要用到原料大白菜10公斤也不必奇怪,因為用到的隻是大白菜最裏麵發黃的嫩芯兒。
白菜芯兒不是煮熟的,而是燙熟的:將白菜芯兒拋開,在開水鍋中燙至剛剛斷生,馬上撈出在涼開水中浸涼去除土腥味兒後,撈出放在漏勺中用細針編紮菜幫(莖),以便更容易入味;取一部分清湯燒開,用勺子舀燒開的清湯淋在白菜芯兒上,直到白菜幫(莖)熟軟(用過的清湯棄之不用)。
將熟軟的白菜芯兒放在湯碗中,再慢慢注入燒熱80多度未開的清湯。也有細針紮過之後與清湯一起上鍋大火蒸3~5分鍾,然後更換清湯即成。
(此圖片來自網絡)
成菜清鮮淡雅,香味濃醇,湯味濃厚,不油不膩:味道清鮮,不淡不薄,菜色嫩黃,柔美化渣,有不似珍肴,勝似珍肴之感。現今,在一般川菜館都難以吃到正宗的,菜價不菲,真正會點這道菜的常常是些能吃且會吃的老饕們,也隻有他們才知道這道開水白菜外表平淡裏的精彩、低調中的奢華。這也是許多傳統川菜沒落和悲哀的原因。
至此,我們大致了解了正宗做法,不過今天在此演繹這道奢侈菜品的家庭版,一為弘揚中國飲食文化,二為饕餮本性的口腹之欲;所以,隻是儉省版的開水白菜:
原料:
老母雞、豬棒骨、幹貝、蔥、薑、料酒、豬裏脊、雞胸肉;
娃娃菜;鹽;
操作:
1、幹貝泡發一夜,上屜蒸40分鍾備用;
2、老母雞洗淨斬去頭腳、雞尖(雞屁股),與豬棒骨(斬斷)汆水去血腥;用溫水洗淨血沫下入清水湯鍋,下入蒸好的幹貝和蒸幹貝水、蔥段、薑片和料酒,大火燒開,蓋上鍋蓋兒,調小火保持湯鍋微開;
3、熬湯的同時,將裏脊肉、雞胸肉分別用刀背斬成肉茸並剔除筋膜,分別置於碗中加清水、料酒調成肉茸膩子備用,即紅茸、白茸;
4、湯熬製5小時後,撈出所有湯料,將湯燒開分兩次下入紅茸,攪拌,待紅茸絮狀物由漂浮到沉澱,將其過濾;再用白茸同樣分兩次清掃並過濾取出。
(用過的肉茸絮沒有再次放入湯中繼續吊,而是被用來下麵條吃了,帶了一些清湯,加了一些青菜、蔥花、香菜末,好一頓雞湯龍須麵,舒暢之極,鮮美異常);
5、現今有了娃娃菜,也就省去了剝菜芯兒的浪費;娃娃菜剝去一層外皮,清水浸泡半小時,輕輕涮洗兩遍,中心兩刀拋開;燒一鍋開水下入娃娃菜汆燙6~7成熟;
6、取適量清湯於鍋中,燒開,改小火下入汆燙好的娃娃菜和少許鹽,待娃娃菜基本成熟時(很快的)關火盛入湯碗中。
此時看上去,幾顆拋開了的嫩黃與牙白的菜芯兒,恍如生鮮的一般,似無半點燒煮煨燙的痕跡;入口除了清湯的鮮香無比,還有那葉的綿軟、莖的脆甜。特別是在油膩重味之後、半醉微憨之時,將不止是鮮香與脆甜,伴隨的如雨後之清新、久旱遇甘霖;頓有除垢、清新、明智的感覺。
既要享受這道美味、奢侈至極的開水白菜,也不想過於浪費,所以能節省的地方節省,有什麽材料就用什麽材料;說實話,這樣麻煩至極、奢靡浪費的菜幾年或許才會做上一次。
也有人精簡到用雞湯、甚至雞精來做這道菜,使之更為貼切、更加名副其實了。
這道菜就如同我們的生活一樣,同樣的原材料,不管你是精心打造還是粗糙為之;你用了什麽樣的烹飪手法吃到嘴的就是什麽樣的“開水白菜”。生活有時還是需要一些調劑、一點浪漫、一絲奢侈的,所謂多姿多彩,小情小調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