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107)
2022 (104)
我見過那種絕望,竭盡全力救助過。我自己也曾絕望過,也曾九死一生。說實在的,理解不了那種絕望,也給不了希望。雖然希望不是別人能給予的,但理解不了那種絕望,更不可能給予希望。
我的成長背景很簡單,18歲前就學校大院兒長大,沒有同齡人。一起玩兒的幾家隻有我爸爸是大學畢業生,爸爸愛閱讀,家裏有一排書架。運動量和社交量都非常有限,從小就隻是看書。結果就成了四肢比較笨,動手能力極其差,目中無人,隨心所欲不大受幹擾的個性。還好不缺吃穿不缺愛,所以不孤僻。
高中畢業時比同學小一些,見到的人很有限,爸爸就通過關係讓我到沿海城市的記者站去跟隊實習說是認識社會。期間到當地的大小外企工廠跟訪,接觸大量的同齡人。那時大家都小,彼此都天真,她們就說你的皮膚怎麽那麽好。而我知道她們不知道的是,隻要進工廠,我的收入直接比她們高出1/3, 甚至一半兒,宿舍的待遇不一樣,吃飯直接讓我進了小食堂。她們很自然接受,隻留我一個人不自在。當時我鼓勵她們去參加中考,參加高考,試圖讓她們像我一樣去上學。她們拿著工資高高興興回家,再回來時又重複著前一個月的工作和生活。她們挺高興的,卻讓我陷入迷茫。偶爾會想,二十多年過去了,也許她們中間也有人不僅生兒育女,也事業有成,帶領著當地人一路致富過上了好日子。
後來到北京上學。沒畢業就進入IBM中國實驗室,和幾位拿到英國高校研究生錄取通知書的清北學生一起做項目,拿著同學即便畢業了也要高出他們幾倍的收入。期間和外來的調研人員講當下發生的新聞。講著講著我不曉得從哪個角度去切入人大門口,當代商城天橋兩邊那些偷錢包的維吾爾族小孩,我不曉得要怎樣理解他們的前世今生,他們為什麽沒去上學,或者沒學可上。
最終每一個節點似乎都擁有良好的資源支持,也確實是憑著自己的努力沒有依靠任何人拿下的工作機會和收入,卻沒能讓我心態平和地在那裏生活下去。經常要各種打抱不平,每天都為各種小事和畫麵耗費心力。
不曉得是我朋友圈兒的人更替到群體進化了,還是大家都對悲慘的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天門山事件以來,隻有一個人提及,寫了半裏路的評論,各種痛心疾首,勸人不要自殺。然而那評語,看起來像是共情,充滿了心痛,前後看過之後,卻無處隱藏天上地下莫名的優越感,新生厭煩。
前幾天博友大號螞蟻的評語裏的6字精髓一直刻在我腦子裏:“階級大於種族”。
運動壇的人和自然比較親近,很多時候自然界都會給我們啟示。這種啟示與領悟的關係讓生命體自然共生,建造良好的生存循環體係。然而這種年輕人決絕赴死的現象,想來想去,無法用自然現象去橫向比對,無法得到啟示。他們連腐爛的機會都沒有給予自然,想憑空消失在宇宙空間。他們想過來世脫胎到好人家嗎,是否也曾想過自己過怎樣的生活,他們對美好的定義會是什麽樣子的?
年輕人是棟梁,是未來的希望。應該說,一個擁有良好循環的社會體係是為人人提供機會的體係。隻要一個人想,總有辦法讓自己過上平穩的日子。如果想法再清晰一些,就可以成就自己更加具體的想法。年輕人是思維最活躍的群體,也是最容易頻繁出錯的群體。也正是這樣的大群體在頻繁的試錯和體驗中,尋找未來人生的方向,了解社會運轉,人類共同體承上啟下帶領社會向前。
所以如果,一個大社會做不到為年輕人提供階級躥升的渠道,那麽這個社會就是腐爛的。
人和人的差異,有時比人和動物都大。中國各地區的差異,各階級的分化,比中美兩國的差異都大。在美國,任何階層的人都有可能吃同樣的漢堡充饑,喝同樣的水解渴,但在中國不大行。這也許就是為什麽很多人回到那麽盼望的國卻在國內無法長久停留的原因。
我有的,大家都有,給予的是彼此的一份安全感。即便沒有,稍微用點心,也可以讓彼此擁有,給彼此一份保障,給彼此一份感動,給自己一份從容。但在國內大部分情況做不到。
我有的,對方沒有,我有優越感;對方有的,我沒有,會有羨慕衍生的妒忌。這種思維模式下,沒有共生,隻有共死。
這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思維模式。即共生模式,和共死模式。
共生模式下,共享資源很自然。
共死模式下,擁有資源的一方看似越來越強壯,總有一天會因無論如何無法擁有資源的一方拖死。換句話說,早晚會被自己該死的優越感拖累。
意識平衡在美國各族裔的相同階級之間比較容易達成。這種共識,在華人之間反而不同意形成。如果大家都想活得舒暢從容,一定要擁有資源的一方來釋放資源。因為未曾觸碰到資源的一方根本就無從下手。
在美國,在任何人文發達的國家,雖然不無艱辛,尚且有機會用教育來改變人生,有機會實現階級躥升。但在中國大陸是非常艱難,幾乎不可能的。
放下該死的優越感,去做嚐試公益,想辦法共生。理解不了那種絕望,也給不了希望,最終所有人都會為此背負沉重的共生負擔。痛心疾首悼念,不如參與公益。給年輕人創造機會,給他們生的勇氣與希望,想辦法平衡社會資源,讓自己也活出一份健康與舒暢。
4/13/2023
至少我們這些出來的人,要明辨是非,想辦法竭盡所能,承上啟下。這其中有隨遇而安,這其中有將生赴死,這其中有了無遺憾成就一生,
根據我的觀察,一個大陸人來美國生活,其基本融入期是20年,紮根需要30年左右。我,10年有這樣的觀察,隻是因為我投身的公益工作量大,在這樣的環境裏有直接的體驗。而形成這樣包容的環境,需要多久呢?
不是某一個教育家,而是要一批思想家,各種家,不畏生死,投身終身,幾代人要完成的事。
請原諒這兩年碼字錯誤成為家常便飯。現在更是錯錯錯,莫莫莫。
公益是為了社會安定,希望你有更多的好文章分享。
更不用說還有很多宗教機構,公益機構給予的係統性引導與擁抱。“教會曆史”在國內是生詞,不得不說,即便理解到這裏也需要漫長的時間和契機。所以我們這樣的人要投身公益,要想辦法做事,有所引領
《以食為天與數典忘祖》
https://blog.creaders.net/u/32187/202304/459958.html
讓這個族群退化成豬玀,就是皇上最大的心願。人性覺醒,那是絕不能容忍的。
上次與友鄰談及一九六三年國務院有文件指出中國援助古巴,糧食之外,還包括鉛筆。而友鄰七十年代末進農村小學讀書,都沒有鉛筆,用廢電池的鉛鋅在地上寫字。如果不是親耳聽見,難以相信。
怎麽去改變呢?雖然有人說中國現在農村富了,可是比列呢?長長的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