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塔之夢

孟教授是一位身在美國、熱衷藝術的華裔學者,自嘲為“不寫詩的杜牧、不畫畫的唐寅、不拉小提琴的維瓦爾第”。這部小說描繪了他鮮為人知的私人生活。
正文

女生黛安(七)科研

(2015-12-05 08:03:07) 下一個

當黛安問孟教授在研究什麽的時候,他不願回答。不是怕黛安不熟悉這個問題。相反,他正是怕黛安聽說過,以為他開玩笑。這是本學科一個著名的難題,已經懸疑了五十年。它和孟教授平常做的那些小課題不可同日而語。

孟教授對這個課題一直感興趣,老早就讀過相關的論文。最令他著迷的,是它的論斷看似簡單,卻隱含著貫穿幾個領域的思想。但他從沒想過啃這塊硬骨頭。直覺告訴他,問題所屬的領域不像他所擅長的(在某些權威眼裏,孟教授隻能算路人),所以盡管喜歡,也不大可能出成果。就像追求一位天仙,雖然愛慕,也有心無力。

他的態度在上學期有所轉變。當時他正厭煩了教課,忽然聽說某所一般的大學裏,有一位華裔講師,剛剛解決了一個懸疑近百年的大問題。孟教授上網查過那位先生。他年紀比孟教授大,也是名校出身。但因為所在的學科競爭激烈,蝸居在那所大學數十年,每年教七八門課(這個負擔是孟教授的兩倍)。這項成果花費了他十五年。

孟教授對於同行的成就,有一種本能的懷疑。他見過很多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例子。他的領域就有幾位權威,雖然在名校任教,榮譽滿身,其實做著和自己一樣的、小步跟進的研究。有的還算謙虛,能說上幾句話;有的如此自鳴得意,見人隻談自己研究的枝節,孟教授避之不及。這位講師顯然是個例外。他本來不是權威,沒有終身教職。孟教授讀過他的論文。技術雖然精深,成果是路人都能理解的。

孟教授把目光轉向了他作為路人結識的這個問題。他感到一種渴望,但沒有立刻展開研究。已知的辦法都不管用。要想有突破,必須有新想法。好比說,沒有合適的裝備,連資深的登山家也不敢輕動。但是那天淩晨,在黛安身邊,不知為什麽,他考慮起了這個課題,而且有了一個想法(也就是他說的靈感)。這個想法非常自然,卻不記得在文獻當中見過——它可能是個全新的想法!淩晨四點,在電腦前,孟教授所做的,就是檢驗這個新想法的可行性。

送走了黛安,孟教授繼續他的研究。他知道潛心研究時,客廳掛的那個大鍾會以另一種速度運轉,所以不時叮囑自己,別忘了跟黛安聯係。即使如此,他還是慢了半拍。為了懲罰自己,他沒有請她去海邊散步(他們都喜歡),而是請她去商場(隻有她喜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