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塔爾寺,曾觸及的感悟
(之一:動念)
我無話可說而我正說著,
這就是我所需要的詩意。
——約翰•凱奇
這個季節的雨,總是不遂人意的傾盆而泄,淋漓在心,也起汪洋。看那街邊奔忙還家的人叢,卻是冷冷陌生而過,仿如隔著一世的恍惚。
你來我往,摩肩觸手著依然是路人,心與心便有秋水天涯之遠離。
納布柯夫說過:“生命是美麗的,可我們卻在死亡。”
久居都市,於喧囂寂寥中,失卻了簡單生活裏的感動。取出的CD,尚未聽到精彩就已在頻頻的換著碟片。
很物質的日子,心累已然是常態。浮躁與不安,總歎兩手空空,握不住自己的一腔欲望。
繁華終會一夜落盡,大夢盡頭是無邊。
雖然那時的初衷,是告別;告別去一段曆史,告別數年如一的疲憊。匆匆的,甚至不及與同窗好友,有過痛飲一醉的話離。
而當自己真正起身,踏上南去列車的一刻,湧起的心緒,卻本不是假如過的,那般瀟灑的樣子。
滑落的淚,滴成殷紅一片的血,浸入在自己的靈魂。
那日執意要遠送我至蘭州城的女子,今夕可還安好著?對你的惦念,始終延續在我記憶裏,如同惜守曾經。
多年以後,我才幡然有覺,已潛伏在靈魂裏的影子,如是朦朧夜色下的河流,那隱匿在水麵上微弱一片的閃光,卻因了歲月裏滄桑的凝練,而愈顯清晰奪目,竟有懾人心魄般的感動。
原本是為著忘記,卻釀下濃濃鄉愁意。
高原上的青海並不遙遠,如夢如幻,仿佛眼境前。
縱然隻能千百回隨夢重遊,那美而不盡勝言之感,也依然會似風雨霜雪中,綻開在心聖潔的雪蓮,撫慰我的一往而情癡。
青海湖、塔爾寺、可可西裏、隆寶灘、察爾漢鹽湖、柴達木、三江源頭、果洛草原……
在那裏,除卻腳下泥土一切都那麽空曠遙遠,閉上眼是涼涼的風吹,睜開雙目是漂浮的雲流。幹燥的空氣蒸發了所有的情緒,那些憤怒、喜悅、悲傷……,生命平靜得如同是再次初生。
於是,今日已是疲憊的心,便想著,尋回一片心靈的棲息地,聊以片刻慰藉,與精神一個暫時的寄存。
我始終認為,有信仰的人是值得尊敬的;雖然,我並不清楚自己還信著什麽。
唯有信仰,才是一個真正的精神寄托。
凡事皆有緣起,自然而然便是隨緣。
我與香巴林卡塔爾寺的緣,雖是自自然而由來的,卻有著其他常人經曆中,無法比及的偶然之因。
大美青海,有太多的自然景致,值得你用一生去計劃,哪怕隻能實現僅有過一次的造訪。
這裏天高地闊,物屬尚不富足,獨獨不稀缺,惟是信仰。
雪域高原,孕育出博大精深、獨具特色之藏傳佛教文化,使然是虔誠有願人心中,一方聖土、聖境。
而當你真正踏足在高天厚土上,即使你錯過“天使的一滴眼淚”青海湖,也切莫錯失,有“世界一莊嚴”之譽塔爾寺的緣近。
如果你注定今生要前往,了卻去一個內心的塵結,便是要積累閱曆而後行,才會獲取感悟,入得化境,佛是不會怨你的遲來。
我國的藏傳佛教寺院,約有三千六百座之多。既如北京雍和宮,西藏布達拉宮、大召寺、小召寺,內蒙古武當昭,承德外八廟,都屬是藏傳佛教寺院。
其之最為著名當有六座,西藏拉薩的色拉寺、甘丹寺、哲蚌寺、日喀則的紮什倫布寺、甘肅南部的拉卜楞寺以及青海的塔爾寺;並稱為黃教六大叢林。
論及在藏傳佛教中的宗教影響,塔爾寺僅次於西藏的布達拉宮。
位青海湟中縣蓮花山坳間的塔爾寺,是尊譽為“三地唯一明燈”宗喀巴大師羅桑紮巴的真身誕生地。
宗喀巴早年學經於青海夏瓊寺,十六歲別故鄉,入衛藏修法,研習顯密經論,終是成就為顯密兼修的佛學大師,創立格魯派,為一代宗師。
宗喀巴首創拉薩祈願大法會,並創建拉薩之東的甘丹寺;委派弟子在拉薩周邊建立了格魯派另外兩大道場——哲蚌寺和色拉寺。
宗喀巴於藏曆六饒回火雞年(1357年),在現今的塔爾寺大金瓦殿處誕生。藏曆七饒回土豬年(1419年)五十七歲,在拉薩甘丹寺以本尊身相圓寂。
誰都未會料想,宗喀巴入藏,竟改變了整個西藏及藏傳佛教,數百年不絕,深遠影響至今。
相傳,藏曆土羊年(1379年),宗喀巴入藏六年後,宗師之母香薩阿切念子心切,在信徒們的支持下,以菩提樹為核心建成蓮聚塔。
金猴年(1560年),靜修高僧仁欽宗哲堅讚,來到這片幽靜而安詳的山間穀地,在塔旁修建靜房,聚僧坐禪。
春來秋去、寒至暑往,他以慧眼觀悟了這片淨地的勝妙之要:
“自蓮聚寶塔環顧,形似蓮花八瓣的群峰四方環繞,天象宛如八幅轉輪;夏秋季,山色一片青綠,水流潺潺,雲雀高鳴,一派幽靜;冬春時,白雪皚皚,大地聖潔,碧空高遠,瑞氣凝霞”。
既如巴明旺所寫,地如八葉蓮形妙,天空形似八幅輪。
高僧便複於塔之南側,建造彌勒殿,藏語合稱“袞本賢巴林”,意為“十萬佛身彌勒洲”。因先有佛塔後有佛寺之故,便有了“塔爾寺”漢文名。
至萬曆四十年(1612)正月,正式建立顯宗學院,講經開法,標誌著塔爾寺已為格魯派的正規寺院。
一即一切一發心,無量緣起。
(未完待續)
二〇一四年七月二十四日夜(修訂稿)
謝謝樓主!
研究佛教幾十年,發現佛教真的就是個人崇拜(拜佛),破壞法製和契約(空),多重標準的宗教。此文是我比較推崇的。
你讀過我很欣慰。
以我在藏地生活經曆近三十年,包括與幾多活佛有過緣近,便禮複你三點:
一、我當會認真讀下你提及的《西藏文化談(原著:耶律大石)》 。
二、我以為,有信仰的人是值得尊重的。
三、真正的宗教,非迷信也非什麽階級屬性。
豐子愷說過,人生有三個層次:“一是物質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靈魂生活。物質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學術文藝。靈魂生活就是宗教。”
探討也,並止於此。
《西藏文化談(原著:耶律大石)》
http://bbs.tianya.cn/post-free-68553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