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情而字

歲月已是蒼老,不知誰人還記得我;隻是我的思念到如今。習常一人獨語,怕自己忘了什麽是愛;曾經的懷念特別多。
正文

那些年塔爾寺,曾觸及的感悟(之五:聖塔)

(2014-08-04 10:45:48) 下一個

 


那些年塔爾寺,曾觸及的感悟

(之五:聖塔)

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蘇軾《定風波》
 

    湟中縣魯沙爾,高原上的小鎮,古樸、安詳,靜謐擁攬在陽光的懷中,塔爾寺便處城中之半山間。因倉央嘉措道歌而緣起,沿長長的山路,我攜一路風塵前來,似為赴一個言說不清的約。香巴林卡八瓣蓮花山,是多少人向往,而不曾觸及的一方靈土,在這,或許是一個心程的開始。
    那個簡單的當初,便是後來不絕於心的永遠。
    如將香巴林卡比作高原上的明珠,塔爾寺便是這珠上的閃光。它僅次於西藏布達拉宮,是我國第二個喇嘛教大寺院,佛教的神聖地,信眾們的心靈家園。
    走過寺前長長坡道,兩側卻分明是大俗的世界。貨攤小店林立,密密的多是賣香燭、藏刀、銀飾、彩石的,耳邊經久彌響著匠人製作法器的叮當敲打,偶有騾馬轅駕的老式板車,悠然其事自街心緩緩行過。入在眼裏的景,仿佛遠遠隔著塵城的光鮮,似鄉似野。隻是,間或傳來討價還價的交易,聲聲提醒著,即便在此地,人佛,當是兩重界。
    時至今日的魯沙爾城,依舊是古風與現代,並存其間。僧侶與俗客,接踵摩肩而同行於市,街麵上沒有人流熙攘,也不見路者行色匆匆。偶有私家車、旅遊巴士穿城而行,騾馬車的蹤影已難見得。任光陰流轉,唯山寺還依舊著。
    山間的寺,是藏人的寺。山下的店,幾近都是穆斯林信徒開的店。如此的兩分,當有曆史的成因,也耐常人去尋味、去感悟。

    入得城即可遠眺,那金色拱頂上飄著的五彩經幡,灰瓦、紅簷、白牆,佛塔、佛殿、佛壁,坐擁掩映在開闊的山坳間,與藍藍的高天相襯,顯古老而蒼勁。
    我心知,這便是佛法的莊嚴地,塔爾寺。一路急急的趕來,竟也不覺了辛勞,很是心滿意足般。
    山須有寺方有靈氣,寺依托山才顯莊重。
    形如在蓮花蕊中,塔爾寺建築群,依著山勢居高臨下,錯落有致,氣勢磅礴。寺內古樹參天,佛塔林立,景色壯麗非凡。在這離天最近的青海高原,它樸素而神秘的存在著。
    天高、雲淡、風清,經幡舞動,洪鍾陣陣,喇嘛頌經聲遠,將一方寺院超度得安詳、肅穆而凝重。
    如同藏地佛國許多寺院,數百年間裏凝聚的神聖,和那精神的佛法力,不是由刹那間迸發,它是在莊嚴和平常中,俯瞰和儒染著廣大眾生。用心走入,便會感知所然。
    其實,塔爾寺本就不是供與俗人遊走觀景的,它是信奉諸神的眾生,寄放靈魂、祈福來世的佛法之地。
    隻懷遊客心,難解覺與迷。
 
    佛門清淨的寺前廣場,已有眾多與心向佛的信徒,或本就是寺內的僧人。更有虔誠或不虔誠的香客、遊人,遠程而至。同懷慈悲心,修一時或修長久,殊途亦同道。
    成佛之路長,修得一時或修得久長,覺悟是明,心安便是安。即便有瞬時的虔誠,即刻也可成佛。
    塔爾寺有九座塔,一座在殿內,八座在廣場前。當應頂禮,不可錯過。
    造訪塔爾寺,始起必是建於乾隆年的如來八塔,也稱如意八塔,善逝八塔,它們並列成排莊嚴而立。每座寶塔都各有其名,遵循日出日落之軌,由東向西訴說著釋迦牟尼自誕生到圓滿的八大功德:蓮聚,四諦,息諍,菩提,神變,降凡,勝利,涅槃。
    如來八塔,已是塔爾寺的標誌,更是佛學精髓理念, 即“容忍”、“大度”、“堅韌”的象征法物。
    塵世輪回,佛事更迭,經文詠頌,塔依舊。
    佇立於前而沉思,六百年間,我不是唯一人。便想起,釋迦牟尼菩提樹下悟道,終得緣起性空,開示眾生,也成就著眾生。
 
    此之前,我隻見過白色哈達,那是寄托如雲般,白色絲緞的聖潔祝福,和美好祈願。
    青藏高原是哈達的故鄉,人們稱其是吉祥飄帶。曾有詩人這般來讚美哈達——
    伸開是一條天路,聚攏是一朵祥雲。
    在如來八塔前的那一刻,我才知,哈達不止有純白色。那五彩哈達,如同雪域高原上的陽光、土地、河流、生命中最本真的原色,藍、白、綠、紅、黃五彩繽紛。那藍色即是藍天,白色是白雲,綠色是江河水,紅色是空間護法神,黃色象征大地。佛學教義解釋,五彩哈達是菩薩的盛裝,是最尊貴的禮物。
    哈達已是藏地人,深刻生存心態的重要載體,聖潔的信物、虔誠的托物。
    參神禮佛而敬獻哈達,最為樸素的深意——我人雖已離去,心依然還留在這裏。

    白色塔身上,已搭放著不同顏色的哈達。信眾們順著時鍾向沉緩前行著,念念有語繞著八塔轉經祈福,或五體在地磕著等身長頭。無論心中懷有怎樣的夙願與祈求,對於未來有知抑或是未知,仍是經年累月,日複一日,不棄不離。即使狂風雷電、雪雨交加,塔前信眾如常如斯。
    轉山轉寺轉佛塔,便是點滴功德的累計。遊人來了,又去了,隻有信徒們還一如既往著。
    藏地高原,人與佛之間的交流,便在這一圈又一圈的轉動中得以實現,生命延續,歲月流逝。
    肅然生動的虔誠,透著不可言狀的悲憫,令人動容。浸入在心,生起敬畏。
    我的視線被牽引,目不轉睛地看著。眼神中,必是出賣了我的心思、我的感動——為他們的信仰,他們的執著,也為自己能如此幸運,近距離的感悟著。
    無人閑來留意我,一個常人的駐足。信徒的專注裏,隻有心目中的神,與之同在。
    那一刻,我思緒凝固,紋絲不動的沉入著。目中景致裏,含著讓人心酸的觸動,自己癡住了,良久不覺。
    突然的心頭,竟有陷落紅塵的茫然無措,湧出幾意莫名衝動,很想如同那般,口頌經,身著地,長叩首.....卸去一身的浮躁,換得簡樸的至靜至安。
    隻是,未達真正的覺悟,雖有形亦不誠。
    那一日,我默默圍著如來八塔,轉了一圈又一圈,一遍遍地記了塔身上的法名,把自己攪入在信仰的人叢。
    如意八塔下,我必是最為平常的謁拜者。
 
    原本是為著醞釀已久的仰慕,卻洞開了一個漫長行走的開端。注定自己的心程,必是要經曆長長的感知,才能有所開悟。
    我襲塵而來,卻究竟是為何?心中是否埋伏了什麽?纏繞了什麽?
    曾經的自我,困頓在歲月塵緣裏,不知活著的意義,是何在。我是自哪裏來,又將去向哪裏行?如果世間真有千年的輪回,那我又是為著誰人來?
    無人知曉,也無人能告白於我。
    思想的太多,便就很孤獨。長長暗夜裏,惟就著深情的音樂,獨自傾訴,似詩人般的囈語。在風高月朗的天空下,行來度去,苦尋著逃遁。
    總有太多的夢想難以實現,過多的欲求不能填滿,太過自我的精神抑鬱,得不到釋解。
    世事滄桑,浮生若夢。迷失,便如經曆著折磨的痛。
    但是,畢竟我已經來了,在這白色聖塔前。
    至此,放下一切,閉上眼,雙手合十,傾盡全力,有聲無聲。於是,頓感萬籟俱寂,心靜澄明。
    塔爾寺,我的祈禱注定就此而開始;我想。
    也許有過一點點的虔誠,信仰的力量,可以讓自己行走得更遠,無所謂人生是短是長……
    (未完待續)

                                   二〇一四年八月三日夜(修訂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sangehaizidema 回複 悄悄話 這音樂好聽。 叫什麽名字?
餘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南宋遺童' 的評論 :
後篇我將寫藏秘的文字,之此我多在顯宗上著筆。
謝謝你的抬愛,我當在意。
餘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ya2005ya' 的評論 :
始終的點讚,且為我珍惜。
餘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愛旅路' 的評論 :
你的留評,是以為過譽;慰我續寫後章。
文字過長,謝謝你耐心讀過。
ya2005ya 回複 悄悄話 喜歡你的文字和配樂。自由的靈魂和真誠的心可以走的很遠
南宋遺童 回複 悄悄話 我很喜歡閱讀你的文章,因為許多感悟我有同感但無法用語言表達。謝謝!
我一直追隨藏密,因為有緣。我借用了你文中的詩句給在青海湖邊旅遊的家人。
愛旅路 回複 悄悄話 好文,期待下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