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拚到老

在字句裏看過去現在和未來
個人資料
chunfengfe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文學作品中非言語交際的描述(ZT)

(2016-05-06 17:03:38) 下一個

  人類交際有兩種渠道:語言的和非語言的。非語言交際指的是語言行為以外的所有交際行為。非言語交際是交際係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在交際中使用各種非 言語符號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想法和意圖等,人們總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運用身體的自然特征和本能,如手勢,麵部表情,身勢等,向對方傳遞一些信息,表 達某種特定的語意。非言語交際行為在一般情況下對語言交際行為起到的是強調和補充的作用。具體說,非言語交際行為可以從六個方麵發揮其輔助作用:重複,否 定,代替,補充,強調和調節。M.Knapp(1998)把非言語交際分成7大類:副語言、身勢動作和體語行為、身體特征、體觸行為、近體距離、化妝用品 和環境因素。畢繼萬(1999)則分成了四類,體態語、副語言、客體語和環境語。本文依據畢繼萬對非言語交際的分類逐一闡述文學作品中有關非言語交際的描 述。

  一、體態語的描述 

  體態語包括基本姿態(姿勢和身勢)、基本禮節動作(如握手、親吻和擁抱、微笑、體觸等)以及人體各部分動作(如頭部動作、麵部動作、目光交流、臂部動作、手部動作、腿部動作)所提供的交際信息。 

  凡讀過《儒林外史》的人無不對胡屠戶這一形象記憶猶新,尤其是當範進中舉後,給他銀兩的那令人難忘的動作:屠戶把銀子攥在手裏緊緊的,把 拳頭舒過來,道:“這個你且收著。我原是賀你的,怎好又拿回去?”範進道:“眼見得我這裏正有這幾兩銀子,若用完了再向老爹討來用。”屠戶連忙把拳頭縮了 回去,往腰裏揣,…… 

  這幾處體態語是伴隨言語活動而發生的,但是如果隻是對話,而沒有這些生動、形象的體態語,我們是很難知道胡屠戶內心活動和性格特點的,文中斜體的地方十分傳神地告訴我們他言語中並沒有表達的內容。 

  請看選自英國小品文大師查理-蘭姆的一篇傑作《窮親戚》中的一段:他進來時麵帶笑容(當然是要討主人歡心),但又顯得局促不安(心知窮親 戚未必受歡迎),他剛伸出手想同主人握手(表示親熱又表示禮貌,既是親戚本不必拘禮,怎奈又是個窮親戚,對主人不得不帶幾分敬意,所以),又把伸出的手邊 巡縮回。他稱本來沒事,隻是偶然來看看(給主人釋疑:既非來借錢,亦非來借物),可偏巧主人在宴請賓客(誰知是不是巧合,反正每逢好日子,他自然會不請自 來),既然還有客人,那就不坐了(心知主人為了麵子和應有的禮節也會虛留一下的),可主人一勸(正中下懷),也就不走了,留下吃飯(本意如此)。 

  上文括號中是對其體態語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作者高超之處就在於不著筆於心理刻畫,隻是運用非言語活動的刻畫,就把主客關係以及雙方心理活動表現的淋漓盡致,入木三分,正是不著一字,盡得其神韻。 這樣一段文字,本應以對白和心理描寫為主的,可蘭姆隻是用一連串的動作語言來表達來揭示人物 關係,心理活動,等等,可謂“此時無聲勝有聲”了。 

  這類動作語言在文學作品中是俯拾皆是的,它們對人物性格特點,心理描寫,社會地位,生活環境的襯托、描寫和表現都是起到十分重要作用的, 例如,在《紅樓夢》第四十回中,曹雪芹對不同人物的‘“笑”有一段相當精彩的描寫:賈母這邊說聲“請”,劉姥姥便站起身來,高聲說道:“老劉,老劉,食量 大如牛:吃個老母豬,不抬頭!”說完,卻鼓著腮幫子,兩眼直視,一聲不語。眾人先還是發怔,後來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齊哈哈大笑起來。湘雲掌不住,一口茶都 噴了出來,黛玉笑岔了氣,伏著桌子隻叫“暖喲!” 寶玉滾到賈母懷裏,賈母摟著叫“心肝”,王夫人用手指著鳳姐兒,卻說不出話來。薛姨媽也掌不住,口裏的茶噴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離了坐位,拉著他奶母,叫“揉揉腸子”。地下無一不彎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著笑的,也有忍著笑上來替他姐妹換衣裳的。獨有鳳姐鴛鴦二人掌著,還隻管讓劉姥姥。 

  同是一個“笑”,但神態不一,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不同人物的不同地位、身份、年齡、性格……如寶玉的寵慣,惜春的稚氣,黛玉的嬌弱,鳳姐的矜持與心計,主人們的放肆,下人們的抑製……無不各俱情態,卻又恰如其分。

  二、副語言的描述 

  副語言包括沉默、話語轉接和各種非語義聲音。 

  《紅樓夢》第十二章有這樣一段描述:……湘雲走來,笑道:“愛哥哥,林姐姐,你們天天一處玩,我好不容易來了,也不理我理兒。”黛玉笑 道:“偏是咬舌子愛說話,連個“二”哥哥也叫不上來,隻是哥哥“愛”哥哥的。回來趕圍棋兒,又該你幺“愛”三了。”……湘雲笑道:“這一輩子我自然比不上 你。我隻保佑著明兒得一個咬舌兒林姐夫,時時刻刻你可聽“愛”呀“厄”的去!阿彌陀佛,那時才現在我眼裏呢!”說得寶玉一笑,湘雲忙回身跑了。 

  這一段中湘雲的口音顯示出了她的活潑可愛,“愛”這個簡單的非語義象聲詞使得湘雲的形象躍然於紙上,在讀者感覺是如此真實生動。 

  如同真實發生的非言語交際一樣,在作品中的描述也發揮著重要的輔助作用。比如魯迅《故鄉》中對楊二嫂的描述:“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錢,便愈是一毫不肯放鬆,愈是一毫不肯放鬆,便愈有錢……”圓規一麵憤憤的回轉身,一麵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順便將我母親的一副手套塞在褲腰裏,出去了。 

  這是魯迅《故鄉》中的一段描寫,喜歡貪便宜的楊二嫂想要把魯迅家準備賣掉的木器白拿回自己家,魯迅因要賣掉這些木器貼補家用,所以婉言拒絕了。楊二嫂聽了後十分的不高興,她發出“阿呀阿呀”的感歎聲,並說了一些諷刺、不滿的話。看到“阿呀阿呀”這個非言語的聲音描述,讀者會清晰地感受到楊二嫂的話裏那種酸溜溜的味道。 

  此外,在不同的語境下的沉默也是負有眾多涵義,例如《故鄉》中的另一段: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淒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 態度終十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老爺!”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說不出話。沉默在具體的交際場合表示“同意、反對、順從、恭敬”等等豐富的意義。上例中,成年的魯迅與閏土闊別多年重新見麵,當魯迅聽到閏土沒有象小時候那樣稱自己為“迅哥兒”,而是叫他“老爺”時,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他用沉默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憂傷”。 

  三、客體語的描述 

  客體語包括皮膚的修飾、身體氣味的掩飾、衣著和化妝、個人用品的交際作用,家具和車輛所提供的交際信息。 

  例如: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魯迅《孔乙己》) 

  這一句話中包括了兩種非言語符號,一是體態,二是服飾(客體語),兩者傳達的信息是矛盾性的,因為在舊中國,知識界和有社會身份地位的人 才“穿長衫”,而在鹹亨酒店等地方,這些人都是坐在座位上慢慢地品飲,談古論今的。而站著喝酒的人多是下層勞動人民,他們不穿長衫,幾粒茴香豆,一碗酒, 飲罷就走,因為他們無錢也無閑,比不得“長衫客”。而孔乙己卻不然,他既無錢買酒占個座位,又不肯脫下本已又髒又破的長衫。這句話雖短,但這兩處副語言現 象已向讀者揭示了相當豐富的內涵,對孔乙己的性格,形象刻畫都十分有力。 

  此外,不同文化中的一些服飾都有其特定意義,帶有濃厚的文化標識。比如:她不是魯鎮人。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裏要換女工,做中人的衛老婆子帶她進來了,頭上紮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年紀大約二十六七,臉色青黃,但兩頰卻還是紅的。(魯迅《祝福》) 

  上文中所描述的是祥林嫂初到魯府時的外表打扮,從這段關於她外表服飾的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出她是一個年青、強壯、幹淨利落的勞動婦女,還可以看出她的身份、經濟狀況和精神狀態。她“頭上紮著白頭繩”這是中國傳統中服孝的標誌,身上穿著孝服“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她的這身服飾打扮說明了她正在服孝,表明了她寡婦的身份;她的“臉色青黃,但兩頰卻還是紅的”說明她雖然經濟狀況十分的不好,經受著艱辛、困苦生活的折磨,但仍洋溢著青春的活力。對於這種富含文化信息的非言語交際描述,在把作品翻譯成其他語言的時候需要注解出內在的含義,否則會造成理解上的誤解和障礙。 

  四、環境語的描述 

  環境語包括空間信息(如擁擠、近體距離、領地觀念、空間取向、座位安排等)、時間信息、建築設計與室內裝修、聲音、燈光、顏色、標識等等。 

  例如:到了東廊三間小正房內:正麵炕上橫設一張炕桌,上麵堆著書籍茶具,靠東壁麵西設著半舊的青鍛靠背引枕;王夫人卻坐在西邊下首,亦是半舊青緞靠背坐褥;見黛玉來了,便往東讓。黛玉心中料定這是賈政之位,因見挨炕一溜三張椅子上也搭著半舊的彈花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三讓他上 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下。(曹雪芹《紅樓夢》) 

  此例中描寫的是黛玉初到榮國府,去拜見舅舅賈政和舅媽王夫人時的情景。按照中國漢族人的習慣,以東為上、為主位,所以王夫人“見黛玉來 了,便往東讓”讓她坐主位,以此表現出她對黛玉這位遠客的歡迎和重視;而黛玉見“王夫人卻坐在西邊下首”,所以她“心中料定這是賈政之位”,自己是晚輩, 不能坐,因此她隻在挨炕的椅子上坐下,見“王夫人再三讓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下”,通過對黛玉選座位的描寫,刻畫出黛玉的聰明穎悟,懂規矩,也表現出她 心思細膩、極其自尊,她深知自己寄人籬下,所以她初到賈府便處處小心,惟恐因說錯一句話,走錯一步路而遭人恥笑。 

  環境語涵蓋廣泛,文化性也很強,但是人們對環境語的了解不多,缺乏對其的文化敏感性。 

  五、總結 

  我們看到文學作品就是把語言和非言語交際的手段進行加工、組合後而形成的代碼係統。文學作品的對象是讀者,它是寫給讀者看的,它的目的就 是感染、影響讀者,作者通過自己的描寫和敘述,讓讀者接收到作品中典型人物的形象,所以從深層次來講,閱讀文學作品是作者和讀者之間的交際。在文學作品中,作者和讀者之間的交際離不開非言語交際手段。 

  對於文學作品中非言語交際的描述的關注有利於對作品更深刻的理解,還有利於不同文化間的溝通。因為,如同言語交際一樣,不同文化的非言語交際方式有著巨大的差別,如果不能對於外國作品中描述的其特有的非言語手段,讀者就對於理解作品造成比較大的障礙。 (作者:王霓 孫黎明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chunfengfe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水沫' 的評論 : 問好水沫,節日快樂!
水沫 回複 悄悄話 風風這裏好東西不少。問好並祝周末愉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