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妹妹的指點,董九來到神祗壇位,發現周圍都是新屋舊房,陸陸續續有行人過往,不遠處就是永定門西街。董九叩門問了幾戶人家,附近有沒有像神龕一樣的大石頭,都是一問三不知。正要放棄再尋找的念頭時,一位警衛在一堆玉米秸稈和枯草堆裏,發現表麵有水浪紋的青白石。雖然上麵布滿青苔和塵土,但是刮擦一下,露出的顏色表明是青白石,很可能就是要找的神龕。
董九立刻走了過去,發現是龕座,搬走上麵的秸稈,才看到龕室。董九稍微清理了一下龕室,發現內有四海神位。牌位朱漆斑駁,因為是楠木做的,很抗腐朽風化,從殘餘的字跡隱約辨認得出,從左到右分別是西海之神、東海之神、南海之神和北海之神。
董九覺得還是有收獲,估計將來這些神龕會被政府重視,遲早把它們搬到安全的地方。現在大家生活在日新月異的運動中,哪裏有心事去管這些石頭啊!董九讓警衛到附近找些塑料薄膜來,但是最後什麽也沒找到,隻好把秸稈雜草恢複原位。董九雙手合十,朝秸稈默默行禮,祈求四海龍王保佑中國季季風調雨順、年年民富國強。
開車來到先農壇正門,其實就是內壇的北門。聽大美人說,皇帝老兒來太歲殿祭祀,走的路線是出正陽門,南行到先農壇外壇北門,接著西行至先農壇內壇北門,入門南行經過拜殿,最後來到太歲殿。
來到裏麵,按照大美人的解說,無論是左邊的神倉建築群,還是右邊的太歲殿,都已經被占用,當作政府部門單位。具服台成為街道辦火柴廠,而觀耕台上的觀耕亭也沒了,堆積很多建材,以前的麵貌全無。董九擦拭了半天台壁上砌築的黃綠琉璃磚,看出龍纏草紋——先農壇特有的琉璃磚。漢白玉石階已經被塵土汙泥覆蓋,往日的氣派喪失殆盡,踏跺石階正側麵的纏枝蓮花,也被青苔密布得看不清了。欄杆上的望柱頭,黑不溜秋,雲龍紋若隱若現。除了它的巨大無比體量外,剩下的就是英雄末路、美人遲暮,令董九唏噓半天。
大美人拉著董九來到先農神壇。一棵古柏才讓大美人找到它,樹幹上貼了不少尋人尋物啟事,還有幾張大字報。因為風雨侵蝕,已經變得斑駁破碎、色澤幹白。台子上堆放的各種東西倒是井井有條,上覆蓋遮雨的塑料布,還貼了不同單位的名稱,仿佛成了露天倉庫。每麵都有一條八級台階,上麵也堆放不少雜物,隻有正麵的台階,顯得通暢,因為有人豎了一塊告示——請不要堆放東西在北麵台階上!
董九還想去神廚庫、宰牲亭看看,被大美人拉住不讓。大美人勸說道:“這裏有一所學學校,占用了不少建築物和場地。旁邊的慶成宮也都被占用,根本失去往日的風貌,沒有必要去參觀了,我們這就離開先農壇,上日壇去看看。”
還沒走出北門,大美人就走不動了。她讓警衛先回車裏等她,董九見警衛猶豫不決,不知如何是好,明白他們內心很矛盾。因為按照警戒要求,他們的保衛對象,永遠都必須在他們的視野裏。董九插話道:“沒事,我會照顧好老領導!”
警衛扭扭捏捏地離開後,董九抱著大美人說道:“妹妹,走累了是吧?哥哥抱著就不累了!”大美人雙臂攬著董九的脖子說:“哥哥對先農壇的現狀很失望是吧?凡事禍福相倚,也許這是先農壇最佳的歸宿。誰知道幾十年後會是咋樣呢?哥哥,妹妹還要哥哥作詩一首,描繪哥哥參觀先農壇的體會,好不好?”
董九跟妹妹咬了幾句耳朵,惹得大美人咯咯大笑起來,並拍打著董九說道:“妹妹做不到,壞哥哥,不行的!快作詩快作詩,做好了,妹妹一時糊塗,說不準就讓你色心得逞幾秒鍾,嘻嘻嘻——大色鬼,心裏就想拉妹妹下水,小心被警衛看見,到時哥哥就死定了,知道不?”
董九緊緊摟著懷裏的妹妹,欣然吟道:“皇家禁苑殿堂深,廣砌垣牆止步侵。昨夜遺珍凋舊葉,今朝幼樹出新林。台前一畝三分地,諾後千衡百鎰金。鬥轉星移迷路日,一顆北極照芳心。”
大美人聽完,沒有出聲,直到董九抬腳要離開先農壇,才吭吭哧哧道:“哥哥會一直像北極星一樣,幫助妹妹嗎?”董九“嗯”了一聲,就往北門走去,大美人不滿地說道:“壞哥哥,妹妹不想馬上離開。對妹妹的問題回答得這麽馬虎嗎?”
董九立刻止步道:“妹妹,哥哥一生一世都會幫助你!妹妹是不是還對哥哥不放心啊?”大美人動了動身子,讓哥哥抱得更舒服一些後才說:“哥哥一直心懷鬼胎,妹妹當然不放心哦!妹妹都是半老徐娘了,為什麽還對妹妹這麽癡心妄想嘛,嘻嘻嘻——壞哥哥,就會打擊人家!要吻妹妹也得等睡覺的時候,哪能在外麵毛手毛腳地進行嘛?哥哥,妹妹很喜歡你這首律詩,希望哥哥一諾千金!讓妹妹下來吧,好像有人來了!”
兄妹兩人坐上車後,沿著護城河先往東,接著往北,很快就到了。在來日壇的路上,大美人簡單地介紹了一下日壇。
日壇是五壇中,占地麵積排第四。這五壇的初始麵積依次是:先農壇——860公頃,天壇——273公頃,地壇——37.4公頃,日壇——20.62公頃,月壇——8.26公頃。一公頃等於一萬平方米。皇帝老兒於每隔一年的春分這天,親自在日壇祭祀大明之神即太陽神。道光23年後,皇帝老兒不再親身祭拜了,所以日壇慢慢無人打理,最後成為廢墟。
解放後,北京政府做了大量維修工作,才變成今天的規模。去年周總理到日壇查看,發現現狀堪憂,敦促有關部門進行維修,估計要以新的麵貌迎接建國20周年大慶。今後會在日壇外壇的西南區,增建一些新景點。目前,舊的建築群狀況不佳,修繕工作也是斷斷續續。
日壇,最早叫朝日壇,壇正麵朝西,是一層四出陛各九階白石方台,壇麵初為紅琉璃,後改為方磚,四周圓牆上,建有為正門的三開西欞星門,其他三個方向各一開門。正門內外原來設置鼎爐、燎爐和瘞池。在外壇東北角,有神庫神廚、宰牲亭,在北側有樂器庫、祭器庫和棕薦庫、鍾樓,西北角有具服殿等。方壇是日壇的核心部分,壇門和壇圓牆的基調是紅色。
外壇四周原有圍牆,東圓西方,開設西天門、北天門各一,均三開拱卷門;另有一開西角門,麵對景升街牌坊。坊前分列高牆,中間的道路往南,再折東南可到北天門,進門後,向南行再往西,北至具服殿。往東來到方壇矮牆北門外,北麵是祭器庫,過祭器庫向東,可到宰牲亭和神庫。殿庫建築物以及內壇牆上,覆蓋綠色琉璃瓦,而外壇牆蓋青色琉璃綠緣瓦。到了乾隆老兒,先農壇、日壇和月壇的祭祀規格下降了,比天壇低一級。
日壇因為道光老兒管理國家能力有限,導致與英國之間發生的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失敗,頻遭英國的侵犯和盤剝,最後被迫簽下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和割讓香港島以利英國通商。道光老兒因國事而搞得焦頭爛額,再也無暇顧及祭祀大明之神,使得日壇的作用式微而逐漸疏於維護,最後廢棄皇家祭日之禮。此後日壇無官方人員看守,壇中值錢的東西被偷竊一空,在一次大火中,棕薦庫幾乎被燒毀,並殃及鍾樓,致使日壇徹底荒蕪。
後來軍閥混戰,外壇圍牆盡毀、鍾樓坍塌,方台毀壞嚴重。原來在兩座天門外的照壁也被拆毀,磚瓦搬空。壇內雜草叢生、成了亂墳崗和拋屍的荒野。在解放戰爭時期,部分日壇用地被國民黨軍隊駐紮,還有一部分地被當作苗圃。
北平快要解放時,日壇中構築了城防工事,所以壇區的蒼鬆翠柏被砍得一棵不剩。解放後,市政府辟地21公頃建成日壇公園,對古建築物進行了搶救和修繕,並在原有的基礎上,修建了南、北大門,新建了展覽櫥窗。
目前,方台不複存在,台地上已經鋪上水泥,所以無台可看了。鍾樓沒了,祭壇也沒了,隻有幾座空房子、幾座門,沒啥可看的。希望這次修繕工作,可以恢複部分舊貌。
董九聽完,默默無語。從西天門進入壇園,見西南角有人在施工,聽一位負責人說,準備在西南角, 建立具有江南庭院和北方園林特色的景區,會增添水榭、畫舫、小園亭、曲橋、拱橋等新的建築物。當董九問到,對其他建築群的修繕工作是否也在這次維修新建工程中時,對方搖頭否定。董九發現,具服殿、神廚神庫、宰牲亭的院門緊閉,院牆殘缺不全,西天門、北天門顯得破舊,祭日拜台圓牆上的琉璃瓦參差不齊,出現不少缺失。也隻有等以後,國家消停了,政府才有精力修繕日壇的原有建築物了。
祭台四麵的欞星門都關閉了,最後在警衛的幫助下,打開了東麵的欞星門。拉著大美人,走進空無一物的壝牆環繞的祭台,董九頓時顯得內心空靈,地麵上還沒有融化的殘雪,顯得白茫茫大地真幹淨,因為裏麵的雜草被人清除得很幹淨。
“我們上地壇去看看吧,哥哥?”大美人覺得日壇太荒涼,不像先農壇那樣,接地氣有煙火氣息,心裏覺得空落落的,仿佛進入戈壁灘一樣,聲音不禁顫抖地建議道,“哥哥作一首詩吧,抒發一下感慨,妹妹心裏會好受一些!”
董九牽著妹妹,邊走邊構思,然後慢悠悠地吟道:“八廟無顏笑九壇,大鍾未覺鐵身殘。門迎遠客垣牆破,足踏平台場地寬。院落空留三殿雪,樓亭不剩一欄杆。大明神祗今何在,佩戴胸前更壯觀。”
大美人知道哥哥明褒實貶,也不去罵他,而是拉著他的手,匆匆離開祭壇圓牆,趕緊前往地壇,否則一天遊覽不完五壇。坐在車上,大美人氣喘籲籲地說:“這些古建築物遲早會被修複,到時再邀請哥哥上北京觀瞻也不遲,不要想不開!”董九聽完,沉吟不語,不知道十年後,自己還能否重遊故地,不禁心情沉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