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拚到老

在字句裏看過去現在和未來
個人資料
chunfengfe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鄭板橋軼事

(2014-03-17 18:47:49) 下一個

    《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這是揚州八怪鄭板橋的人生哲學,這段話充分傳達出鄭板橋落拓不羈的豁達性格,也是民間流傳最廣,最為人熟知的一段話。鄭板橋將其豐富的人生閱曆,在他的詩書畫中做一完整的呈現。

    1. 鄭板橋送賊

    鄭板橋年輕時家裏很窮。因為無名無勢,盡管字畫很好,也賣不出好價錢。家裏什麽值錢的東西都沒有。一天,鄭板橋躺在床上,忽見窗紙上映出一個鬼鬼祟祟的人影,鄭板橋想:一定是小偷光臨了,我家有什麽值得你拿呢?便高聲吟起詩來:“大風起兮月正昏,有勞君子到寒門!詩書腹內藏千卷,錢串床頭沒半根。” 小偷聽了,轉身就溜。鄭板橋又念了兩句詩送行:“出戶休驚黃尾犬,越牆莫礙綠花盆。” 小偷慌忙越牆逃走,不小心把幾塊牆磚碰落地上,鄭板橋家的黃狗直叫著追住小偷就咬。鄭板橋披衣出門,喝住黃狗,還把跌倒的小偷扶起來,一直送到大路上,作了個揖,又吟送了兩句詩:“夜深費我披衣送,收拾雄心重作人。”

    2. 鄭板橋搏功名

    二十三歲的鄭板橋在父親的安排下,娶了同鄉的徐氏為妻,次年女兒出世,使原本貧困的生活,更加拮據,為維持家計,於是到揚州賣字畫。盡管他的畫風格獨特,別具一格,但是由於鄭板橋當時名氣不大,因此賣價不高。生活過得十分艱難,原本無意仕途的他,迫於生活的窘困,不得不以不惑之年,參加鄉試,結果一試中舉。後來又在友人程羽宸的資助下,赴焦山讀書,經過三年苦讀,通過會試、殿試,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中進士,雖然已經四十四歲高齡,但也算是揚眉吐氣了。接著他頂著進士第的光環重回揚州,此際的揚州沒變,鄭板橋沒變,隻是揚州市儈們對鄭板橋的看法變了,他的字、他的畫、他的詩詞,突然間都成了無價的墨寶。為此,板橋特地刻了兩方印:《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二十年前舊板橋》,蓋在每幅字畫上,用以諷刺那些不懂藝術,卻又喜歡附庸風雅的暴發戶。

    3. 鄭板橋做官

    雍正十五年,鄭板橋上任山東範縣縣令,範縣地處黃河北岸,有十萬人口,而縣城裏卻隻有四五十戶人家,還不如一個村子大。上任的第一天,鄭板橋就出了個怪招:讓人把縣衙的牆壁大了許多的洞,別人不解,去問他,他說這是出出前任官的惡習和俗氣。

    五年之後,鄭板橋調任山東濰縣縣令。為了接近百姓,他每次出巡都不打"回避"和"肅靜"牌子,不許鳴鑼開道。有時還穿著布衣草鞋,微服訪貧問苦。有一次夜裏出去,聽到有間茅草屋裏傳出陣陣讀書聲。原來是一個叫韓夢周的貧困青年在苦讀。鄭板橋就拿出自己的銀子資助他,使他能去參加科舉考試,最後韓夢周中了進士。

    在遇到災荒時,鄭板橋都具實呈報,力請救濟百姓。他還責令富戶輪流舍粥已供饑民糊口。他還帶頭捐出自己的俸祿。他刻了一放圖章已明誌:"恨不得填滿普天饑債。"在災情嚴重時,他依然決定開官倉借糧給百姓應急。下屬們都勸他慎重從事,因為如果沒有上報批準,擅自打開官倉,要受懲處。鄭板橋說:"等批下來百姓早就餓死了,這責任由我一人來承擔!"鄭板橋的果斷救活了很多人。秋後,如果遇上了災年,百姓們無法歸還糧食,鄭板橋幹脆讓人把債券燒了,百姓們都很感謝他這個體恤百姓、愛民如子的清官。

    鄭板橋做官不講排場,這也給他帶來一些麻煩。由於他常下鄉體察民情,上級來視察時常找不到他,免不了要責問。在乾隆十七年時濰縣發生了大災害,鄭板橋因為申請救濟而觸怒了上司,結果被罷了官。 臨行前,百姓都來送行,鄭板橋雇了三頭毛驢,一頭自己騎,一頭讓人騎著前邊領路,一頭馱行李。做縣令長達十二年之久,卻清廉如此,送行的人見了都很感動,依依不舍。鄭板橋向濰縣的百姓贈畫留念,畫上題詩一首:

    烏紗擲去不為官,
    囊橐蕭蕭兩袖寒。
    寫取一枝清瘦竹,
    秋風江上作漁杆。

    4. 鄭板橋嫁女

    鄭板橋在山東濰縣任縣令時,他的女兒出嫁了。女婿是一位當地辭職回鄉小官的兒子,名字叫知足。快臨近婚期時,其夫人一再催他為女兒準備嫁妝。這時鄭板橋回答說,我早有籌劃,請夫人不必多為此事操心。夫人想,大概丈夫已為女兒準備了貴重嫁妝了。就把此事擱下了。

    誰知,等到婚期那天,女婿知足遵從鄭板橋的叮囑,親自趕牛車來迎娶新娘時,鄭板橋卻沒有象夫人想象的那樣,送給女兒貴重的嫁妝,而隻是送了一個竹編的匾子,匾子中裝著針和線。送時還對女兒說,父親特地送你陪嫁之物,珍貴的鄭家傳家之寶,你將它帶到知足家,手勤、活好,針線匾不丟,自食其力,生活美好。然後騎上驢子,親自送女兒出嫁。

    5. 鄭板橋趣吟雪花詩

    他辭官回家後,生活清苦,精神上是悠閑自得,一個下雪的冬天,他閑步倒郊外賞雪。一個亭子裏有幾個秀才,在飲酒賞雪作詩,見一老頭麵容消瘦,穿戴寒酸而且還有文人風骨,產生憐憫之心,便邀老頭喝酒驅寒。 這老頭便是鄭板橋,他也不客氣,和他們喝起酒來,這幾個不知天高地厚的秀才洋洋得意展示自己的才華來,把自己的才學賣弄著。老頭認為他們幾個沒有一個人的吟雪詩寫的好,也沉默不語。秀才見這老頭不說話,很不高興,既然有文人風骨那就也寫一首詩吧,其中一秀才很氣憤“你寫的好,那就寫出來讓咱哥幾個欣賞一下了!”老頭微微一笑,望著飛揚的大雪片開口道: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念了兩句,幾個秀才哈哈大笑麵代譏諷:“這也是詩呀,不錯麽!” 老頭斟酌自飲著美酒,沒有理會秀才的嘲笑,接著又念了兩句

    千片萬片無數片

    飛入梅花總不見!

    聽完後兩句,幾個秀才大吃一驚,知道眼前這老頭非等閑之輩,不由的被老頭的才華折服了,正想詢問姓名,老頭已經迎著漫天飛灑的雪花中遠去了,留下幾個驚呆的秀才。鄭板橋的這首詩,前麵三句平如口語,沒有詩歌的味道,但最後一句卻是點睛之筆,整首詩歌卻是詩意盎然,非同一般。

    6. 鄭板橋“宰客”

    1759年,在揚州西方寺前新立的一塊碑石目起了路人的圍觀,原來是大畫家鄭板橋別出心裁地打出了筆榜,即賣字畫的收費標準: 大幅六兩、中幅四兩,小幅二兩。書條、對聯一兩。扇子、鬥方五錢。凡送禮物、食物,總不如白銀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現銀則中心喜樂,書畫皆佳。禮物既屬糾纏,賒欠尤為賴賬。年老神倦,亦不能陪諸君於作無益語言也。畫竹多於買竹錢,紙高六尺價三千。任渠話舊論交接、隻當秋風過年也。乾隆己卯,拙公和尚屬書謝客。板橋鄭燮。(轉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chunfengfe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北美君子' 的評論 :

古往今來,前倨後恭的事情總是令人感受世態炎涼的風霜。民間傳說,有蘇東坡訪道觀寫的“坐請坐請上座,茶敬茶敬香茶”對聯,以及鄭板橋遊覽寺廟寫下的“坐,請坐,請上坐。茶,奉茶,奉好茶”。都是一脈相承,譏笑以貌取人的陋習。

多謝君子博聞強記,給大家帶來精神享受之餘,陶冶了情操。
北美君子 回複 悄悄話 不知是不是我記錯了,講的是鄭板橋布衣去寺廟燒香,遇著一個勢利眼的主持,由此生出了“坐”“請坐”“請上坐”的詼諧故事,還是我把其中人物主人公給弄錯了?

如不是鄭板橋,不知風風,或心雨如到訪,可記得上述典故說的是何人?

風風新周愉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