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道翁

神說:"要有光." 就有了光. --1.3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 -- 1.1
個人資料
正文

基督教教理形成簡史 (8):修道院,通向救恩之路

(2016-01-19 07:41:08) 下一個

271年一位富有的北非青年安童尼(Antony),聽了耶穌的教導:“你若願意作完全人,可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他把財產奉獻出去,退到沙漠修行去了。如果上帝揀選了我們,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才可以與神同工完成救恩呢?安童尼認為要遠離世界,避開誘惑,過敬虔的生活。一個人信上帝,生活和生命沒有改變,死後就得救恩上天堂,太容易了吧? 於是“苦行”成了那個時代的信徒追求目標。另一方麵在基督教合法化之前,基督徒受到廣泛的迫害,一批人為躲避迫害,退到沙漠之中;基督教合法後,一群抱著不同目的混進教會的人,大大影響那些真誠的信徒,於是有部分信徒也退到沙漠。榜樣的力量無窮,安童尼極大帶動一批在屬靈上有追求的人,跑到沙漠修道。許多世界上的人,聽到這消息也去圍觀。沙漠修道成了一道風景線,更有甚者,在沙漠立起木樁,在高高的頂端讀經禱告。這種遠離世界的敬虔行為,在基督教中流行。390年羅馬一位基督徒Jovinian指出不結婚的未必比結婚的就敬虔;禁食禱告和吃喝禱告未必就敬虔。但是也有讚成,比如聖經拉丁文翻譯者耶柔米(Jerome)說:亞當和夏娃犯罪後才結婚;耶穌大徒弟彼得信主前結婚,耶穌更喜歡沒有結婚的約翰。
  這種修道生活,很快就從北非,東方傳到歐洲。那些自願離開世界,到艱苦地方的一群基督徒就是後來修道院的起源。470年出生的意大利人Benedict of Nursia, 他放棄富裕的家庭生活,跑到荒無人煙的地方建立起一套修道院守則,後來成為指導修士和修女的基本大法。這群修士和修女每天從禱告開始,然後是讀經學習,勞動。成為那個時代受教育最高的文化人Scholar,為後來整個西方文化普及立下不滅的功勞。修道院是人類有大學學校之前的學校,許多富家之弟走上這條道路,成為主教,傳教士。通過基督教將整個歐洲帶入空前的文明。
  進修道院能否得到上帝的救恩?不一定,它的缺點顯而異見:壓抑人性,想通過自己完成救恩等等。但是修道院沒有產生任何的邪惡(evil of life),它讓人類看到人活著不隻是吃喝,還有更高的精神世界。現代的大學簡直就是修道院的翻版,隻不過大多數人們再沒有敬虔,隻是學習知識而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