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道翁

神說:"要有光." 就有了光. --1.3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 -- 1.1
個人資料
正文

基督教教理形成簡史 (4) 正教(Orthodoxy)

(2016-01-09 18:34:51) 下一個

一世紀過後,產生了革利免(Clemens Romanus,羅馬人,<<革利免一書>>),伊格那丟(Ignatius,安提阿人,<<七封書信>>),帕皮亞(Papias,希拉波立人),坡旅甲(Polycarp,士每拿人)等使徒教父,他們的作品差一點被選進新約(比如革利免一書)。進入第二世紀,耶穌的十二門徒,聖徒保羅等相繼去世,但是耶穌沒有再來,按說這對盼望和等待耶穌再來的信眾是個最大的打擊。但是這並沒有影響基督教的發展。相反,基督教在羅馬帝國各地開花結果,這可能是信耶穌確實能改變一個人的生命有關,所以也就不在乎耶穌什麽時候再來。正如後來成型的新約馬太福音24: 36 - 44 所說的“但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獨父知道 …”。這時基督教麵臨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什麽才是真正的耶穌教導,耶穌的門徒和使徒都死了,誰說的是標準。當有人傳福音,另外一些人聽後認為不對時,就會說:不對,這不是基督教,No, this is not Christian,our message is Orthodoxy。二世紀出現許多基督教教理,諾斯底主義(Gnosticism,二元論。靈和肉一個純潔,一個邪惡,不能融於一身。耶穌是神,不可能是肉身的人),孟他努(Montanism,早期靈恩派,因沒見耶穌再次來臨,誇大耶穌的聖靈作用),馬吉安主義(Marcionism,耶穌和舊約的神不是一個神)。這些被打成異教(Heresies),諾斯底和孟他努聖經裏提到,不再多述。這裏說說馬吉安,馬吉安可謂出生豪門,信耶穌後把全部家產奉獻教會,加入教會後對教會不滿,提出極端二元論,耶穌是神是靈,不是猶太人的彌賽亞,善惡不能同身的,他極端痛恨猶太人把上帝耶穌殺了。後來教會把他打成異端,開除教會。離開教會後,他和他的追隨者繼續傳福音,編成最有早的新約聖經,由於他痛恨猶太人,所以他的新約版本裏隻有路加福音,保羅十封書信。這個版本極大刺激和啟發了當時的教會,讓教會感到一本新約聖經應該成為傳福音的標準。更令人叫絕的是當時的教會,因為把馬吉安打成異教徒,開除教會,教會如數歸還馬吉安的錢財(相當現在的億萬富豪,現代教會能做到嗎?),馬吉安才有可能繼續開創自己的教會。馬吉安派教會掙紮了幾百年,五世紀才慢慢消失。397年大公教會關閉新約聖經,收錄共27篇。其中包含路加福音,保羅十三封書信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