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道翁

神說:"要有光." 就有了光. --1.3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 -- 1.1
個人資料
正文

從德州的三位現代文化名人了解基督教學校在中國作用

(2011-09-10 09:29:08) 下一個


候仁之(1911年12月6日 --),現北京大學教授,曆史地理學家,中科院院士,祖籍山東省德州恩縣(現德州武城縣)。1911年12月6日侯仁之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母親是基督徒,從小受到基督文化的影響,畢業於德州博文中學,1932年秋經保送投考燕京大學曆史係,1940年本科畢業。1949年在英國利物浦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52年起任教於北京大學地質地理係。侯仁之被認為是中國曆史地理學的奠基人之一,他1950年發表的“中國沿革地理課程商榷”一文首次闡釋了沿革地理和曆史地理的區別。他對北京曆史地理的研究貢獻很大,解決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變遷等很多重要問題。在北京城市建設的過程中,侯仁之為保護蓮花池、後門橋(今萬寧橋)等北京古城遺跡、遺址做出了重要貢獻。2010年12月北大為侯先生舉辦了100歲大壽。主要著作:《中國古代地理學簡史》(主編),科學出版社,1962年。《曆史上的北京城》,中國青年出版社,1962年第1版,1980年第2版。 《步芳集》,北京出版社,1962年第1版,1981年新版。 《曆史地理學的理論與實踐》,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版,1982年再版。 《北京曆史地圖集》(主編),北京出版社,1987年第一集,1995年第二集。 《曆史文化名城保護與建設》,文物出版社,1987年。 “曆史地理學概述”,《百科知識》,1988年第3期。 《侯仁之燕園問學集》,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 《曆史地理學四論》,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年。

任繼愈(1916年4月15日-2009年7月11日),原中國國家圖書館館長,祖籍山東省德州平原縣。中國哲學家,宗教學家. 1934年考入燕京大學哲學係,學習西方哲學。畢業後在北京大學留校任教。1964年,任繼愈接受受命組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並任所長。1978年起,任繼愈開始招收宗教學碩士生、博士生研究生.1987年起任繼愈開始擔任北京圖書館(1999年更名為中國國家圖書館)館長。2009年7月11日淩晨4時30分,任繼愈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3歲。主要著作:《漢唐佛教思想論集》 ,《中國佛學論文集》(合著) ,《中國哲學史論》 ,《任繼愈學術論著自選集》 ,《任繼愈自選集》 ,《墨子與墨家》 ,《韓非》 ,《老子新譯》 ,《天人之際》 ,《念舊企新》 ,《任繼愈哲學文化隨筆》 ,《竹影集》

車銘洲(1936 --),原南開大學教務總長,現西方哲學教授。祖籍山東省德州寧津縣。1957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係,學習西方哲學。1962年北大畢業後,去天津南開大學哲學係任教。曆任南開大學哲學係教授,政治學係主任,法政學院(後改為周恩來政府學院)院長,南開教務長,國家教育部政治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將西方的語言哲學介紹到改革開放後的中國。主要著作:1. 《西歐中世紀哲學概論》, 《現代西方五大哲學思潮》,《現代西方哲學源流》,《現代西方的時代精神》,《現代西方語言哲學》(高等院校教材),《現代西方語言哲學》,《現代西方哲學概論》,《現代哲學思潮與青年思想教育》,《現代西方思潮概論》。譯有:《批判存在主義對辯證法的理解》,《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古代辯證法史》等。

三位著名的學者都與基督教和基督教學校有關。候仁之教授年青時畢業於德州博文中學(The Porter-Wyckoff Middle School),這是一所有美國公理會建立並由美國人管理的教會學校。最初有美國公理會傳教士山嘉立(Charles A. Stanley),明恩浦牧師(Arthur H. Smith),傳教士博美瑞(Mary H Porter),博恒理醫生(Henry D. Porter),和衛氏姊妹(Ellen Gertrude and Helen Grace Wyckoff )於1880年後在德州恩縣龐莊(現德州市武城縣郝王莊鎮龐莊)建立,1915年搬到德州東區,即現在德州二中所在地。1932年候仁之去燕京大學上學,此時正是美國傳教士司徒雷登(John L. Stuart)(見毛澤東<<別了,司徒雷登>>一文)做大學校長之時,也是就是後來的北京大學前身(1952年北京大學和燕京大學調整,北大搬到現西郊,即原燕京大學校址的地方)。博恒理的兒子博晨光(Lucius Chapin Porter)於1880年生於中國天津,在山東德州長大,成年後回到美國讀書,從美國耶魯大學神學院畢業後,於1909來燕京大學任教,任燕京大學哲學係教授和主任。 任繼愈於1934年考入燕京大學,正是博晨光任教授和係主任時期。車銘洲教授出生於山東省德州寧津縣,父親車潤田是一位在山西太穀經商和習武之人,是山西宋派形意拳第三代傳人,車銘洲在山西省太穀縣長大,小學上的是美國公理會委托孔祥熙在太穀建的銘賢學校(Ming xian for the boys' school)(1907年孔祥熙從美國耶魯大學畢業後,拿到美國歐伯林大學(Oberlin)基金回太穀建立的學校),這也是一所教會學校。車銘洲1957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係西方哲學專業,雖然1952年院校調整之後,外國教授離開中國,但是當時的哲學係大多是海外留學回來的教授,象博晨光的好友,著名哲學家馮友蘭等等。

三位學者的經曆,可以看到西方基督教和基督教學校對培養新中國的人才做出一定的貢獻。當然由於西方基督教伴隨著西方列強進入中國,它是在一種極其複雜的中國國情下進入中國,而中國廣大的民眾還分不清洋人,傳教士,商人,軍人時,通通被看成了侵略者的洋人,從而沒有得到中國廣大民眾的接受,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