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明恩浦牧師很謙卑地不提自己在庚子退款中扮演的角色。當他在討論庚子退款以及教育規劃<<當今中國和美國>>--條件和關係研究(1907年出版,引起公眾對中國現代化和教育的關注)一書中,他引用1906年以利諾斯大學校長寫給美國總統羅斯福的信,所提及的教育觀點。明恩浦經常提及教育規劃條文,但是他從來不提他本人和總統的會見以及和總統的來往信件。
如果明恩浦牧師本人拒絕承認他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那麽他的傳教士朋友不會拒絕的。對於明恩浦同道的兄弟們來說--那些消失在公共視線後頭,在世界遙遠的偏僻地區默默工作的人們,那些為包受戰爭,疾病,迫害而獻身的同行來說,他在庚子退款中的角色有著特除的意義。盡管當時的外交官門,教育家門,和政治家門提出不少使用庚子退款的建議,但是是明恩浦,一位牧師最終綏請總統。從傳教機構組織來看,明恩浦影響總統,他在庚子退款中扮演的角色,無形中提高了傳教工作在當今社會上的合法性。正如Lawrence Abbott在1918年的一次發言中總結的:“庚子退款歸功於明恩浦,如果美國傳教士在中國沒有做過任何其它事的話,那麽他們艱辛的工作應該有這個單一的庚子退款來表明。”
明恩浦的突出貢獻是作為長期居住在中國的外國人,是義和團運動和庚子退款時期的中國問題專家。他是那個時期中國問題的多產作家和知名作家。在全球發表了大量的文章和期刊。最後匯編成4本書:《中國研究概況》(Rex Christus: An outline study of China, 1903), 《今日中國和美國》(China and America Today: A study of Conditions and Relations 1907年)《中國的崛起》(The Uplift of China,1907年),以及《年輕傳教士在中國手冊》(A Manual for Young Missionaries to China,1918年)。1906年中期在美國結束巡回報告後,明恩浦作為ABCFM名義傳教士又返回中國,在北京通州住了下來。這免除了他具體的服侍工作,使他能專心寫作和講演。1910年他代表傳教士出席了愛丁堡世界福音傳教大會,大會上他是中國福音事務的最知名發言人。1926年八月他從傳教事業退休,返回美國長期居住,落腳南加州地區,從新適合美國的社會生活。然而這對於一個在中國北方魯西北農村生活了54年的美國人來說並非容易。他不喜歡加州高速公路上“旋轉的機器”以及美國新聞報紙上“毫無價值的和內容空洞的文章”。
他的書在業內受到尊敬,在1925年有<<中國記錄>>發起的調查表明,100個在中國服侍的外國人生活了5-50年之中,關於中國最有幫助最精確的書當中,明恩浦的5本書在這全部的211本書之列。其中<<中國人的品性>>(1890),<<中國鄉村生活>>(1899)分別名列第一和第二。<<中國記錄>>評述說:“成果顯著,作者名列前茅,贏得最多的選票。第一本書再版13次,第二本書再版11次。這本身就說明了這些排名”。
明恩浦牧師1932年八月三十一日在美國加州克萊蒙德市專門為傳教士設立的房屋內去世。在他半個世紀的海外傳教生涯中,他見證了義和團運動,疾病,災荒, 而他卻遠離他自己最愛的親人:他的唯一的兒子亨利,他的兩個女兒Florence, Marrie Jessica; 他一生中最好的朋友波特兒(Henry Porter 死於1916年0, 他的太太Emma(死於1926年初)。雖然他沒有免除他那個時代的偏見,但是他花費了一生總共81年中的54年在中國,來追求他真誠地認為和其他人真誠地認為是對中國和美國最好的利益。他艱苦卓絕的工作,奉主召喚全身侍奉的一生受到世人的敬仰。就象美國住上海總領事在祝賀第一個中國籍的美國人的祝詞中所說:“神的大能讓我們的朋友言行一致,如果新中國能夠被象明恩浦這樣的人感觸到的話,一個偉大的信心和友愛時代將開始;一個有尊嚴的生活,包含著豐盛的思想和至高的生活目的,將展現給世界”--全文結束
[結束語]:本人是一位理工科畢業的學生,業餘時間看到這篇文章,下班之餘翻譯出來。錯誤一定很多,望請原諒。生在中國,讀了中國上下5000年的曆史,感覺中國人很固執,總走不出那個死循環。90年代初來美國後,我一直在思索:為說明美國在短短近200年的時間成為一個集經濟,軍事,文化於一身的強國? 從這些默默無名,抱著一顆善良之心,跑到世界各個角落的人的身上,似乎看到一點蛛絲馬跡。人需要一種精神,一種高尚的精神。用毛澤東的話:做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 --《紀念白求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