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道翁

神說:"要有光." 就有了光. --1.3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 -- 1.1
個人資料
正文

阿瑟.亨得森.史密斯(中文名:明恩浦牧師)和美國在中國的傳教工作(9)

(2011-08-26 11:34:51) 下一個
翻譯:守道翁


退款從旁觀者角度來看也有問題。除了有條件退款的合法性受到質疑,清華學堂也變成了辯論的焦點。最初爭奪誰來管理清華教學和管理的權力,美國想有一個有美國人控製的管理指導委員會;中國自然抵製,美國人想讓清華免於中國政策的影響,讓它成為一個美國思想和價值的結合體;這種不現實的目標很快就變的蒼白,當1919年《凡爾賽條約》簽訂後(the Treaty of Versailles in 1919),麻煩大了。對日本占領山東半島的憤恨,美國總統威爾遜對華利益受到阻礙,北京大學的愛國學生走上街頭抗議。北京大學附近的學校學生,包括清華學堂形成一股強大的學生運動。令人不解的是美國人管理的清華學堂也參加了這場偉大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清華學生加入抗議隊伍,組織遊行,要求歸還清華管理權。

隨後10幾年清華圍繞這個問題爭議不斷。中國民族主義者認為這個教育計劃有損尊嚴,視為對中國的進步是一種阻礙。他們痛恨清華學堂的目標就是為中國學生提供留學美國的機會;他們反感清華學堂94個全職教授中,隻有一個教授畢業於中國學校;他們憎恨學校同外國思潮有著密切的聯係;他們厭惡YMCA不斷接受清華的畢業生就業。毫無疑問,這種強烈的美國基督文化影響使清華在1920到1930年這段期間成為無政府主義者,共產主義者,和國民黨人的眾矢之的。40年代清華學生的激進派達到高峰,特別是1945-1949國共內戰期間。1948年冬清華學生熱情洋溢地歡迎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城。國民黨在內戰中輸給毛澤東後,他們在台灣的新竹建立了新的國立清華大學,50年代這所學校成為核研究中心。原來在北京的清華大學在50年代被中國共產黨政府變成了一所工科院校。它成為中國的著名高校,在中國政治界扮演角色。比如50年代,鄧小平曾用清華大學來闡述他的政策活動,1966年紅衛兵在這裏產生,60年代一度被激進的毛主義者關門“再教育”,1970年清華對工,農,兵開放。1976年毛澤東去世後,後繼者鄧小平采用傳統的教育方式,讓教育在清華從新恢複,提倡科學。

庚子退款經曆了最諷刺的一段曆史,遠遠偏離加強中美兩國的友誼,教育計劃引起眾多的問題,和幾十年的爭議。明恩浦的計劃--教育年青一代中國人,鞏固中美友誼,花費半個世紀的時間建立中國的高校,成為中國反對西方,反對基督教,反對資本主義的中心。然而,當今對庚子退款的評論極大打擊了明恩浦作為一個“國際美好願望”的英雄。“他的觀點不是一般意義的傳教士觀點” Lawrence Abbott 說,“它是一位政治家的表現”。比耶特大學為明恩浦扮演的角色而驕傲。在一份比耶特大學學生期刊<<圓桌會議>>上,兩位中國庚子賠款獎學金留學生見證了明恩浦教育計劃的成就:“T.H.麥和L.S.李得到庚子賠款獎學金,美國的良好願望在未來不會沒有成效,他們相信美國會是中國的最重要和友好的朋友。他們會試著理解美國,而且讓美國更加理解中國”


明恩浦1926年在北京通州寫作

明恩浦在庚子賠款中扮演的角色也不要過份強調。他做了別人想做,但是沒有做成的事情:他點燃政府在重要事件,然而緩慢進行中的亮光。 10幾年後,老羅斯福親自證實明恩浦的角色。1915年在出席普林斯頓大學的午餐會上, Lawrence Abbott 和 Robert McNutt McElroy 第一個中美交換學者聊了起來關於明恩浦1906年訪問華盛頓的情況,McElroy告訴Abbott他將在他的課上引用明恩浦參見羅斯福總統的內容, Abbott答應他先核實一下情況。因此 Abbott給在海螺灣的羅斯福總統寫信,回憶當時白宮會見的情況和確認一些故事。1916年一月24日羅斯福總統回信說:我的記憶同你有於明恩浦的記述一致。我可能忘記了他的名字,但是我記得是通過你父親(Lyman Abbott)聯係和明恩浦會見的,那是我首次將庚子賠款用於教育感興趣。正如你描述的,明恩浦將這個主意提供給我。然後我讓Root(當時的國務卿助理)主管此事,投入行動。”

--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