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道翁

神說:"要有光." 就有了光. --1.3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 -- 1.1
個人資料
正文

阿瑟.亨得森.史密斯(中文名:明恩浦牧師)和美國在中國的傳教工作(2)

(2011-06-19 17:28:36) 下一個

作者:帕帕斯博士, 翻譯:守道翁


明恩浦1845年7月18日出生於美國的康涅狄格州渥農小鎮上,他的家境一般,但是倍受尊敬。他是著名學者,牧師,和慈善家的後代。他的父親阿爾博特。史密斯是麻薩諸塞州威廉姆鎮一位廣受尊敬的牧師。他的爺爺是麻薩諸塞州格林威治一位牧師,曾擔任俄亥俄州默瑞塔學院的院長。明恩浦的母親是麻薩諸塞州北安普敦(Northhampton)極具影響力的教牧領袖斯托達(Stoddard)家族的後裔,是有名的所羅門斯托達(Solomon Stoddard)的直係親屬後代。所羅門斯托達是虔誠的清教徒布道家,是喬納森愛德華滋(Jonathan Edwards)的爺爺,也是北安普敦主任牧師的祖先,是新英格蘭地區名門望族。她的叔叔是阿瑟塔班和露易絲塔班(Arthur and lewis Tappan),是紐約市有名的慈善商人。

明恩浦的童年在以利諾斯州度過。1850年他父親的健康惡化,嚴酷的新英格蘭天氣加重了他的病情,這促使他全家在1855年秋天搬到以利諾斯州戈弗雷(Godfrey),位於聖露易絲以北的一個小鎮。戈弗雷有一間名叫蒙特卡羅神學院,明恩浦的父親成了蒙特卡羅神學院教會的一位牧師。明恩浦的父親於1863年春天去世,正如他兒子後來寫的:“這促使我計劃將來的學習,我哥哥已經開始學習貿易”。教了一段時間小學後,明恩浦決定去上大學,他考慮了四所“西部”學校:Wabash, Marietta,Illnois,Beloit。 然後他給在康涅狄格州藍旎神學院(Lane Seminary)的叔叔亨利史密斯寫信,征求他有關這四所學校的建議。亨利史密斯有一位關係很好,而且著名的教授在比羅耶特大學(Beloit),他很快回信並且預示:“我相當有信心推薦你去比羅耶特大學”。明恩浦聽從叔叔的建議, 1864年春天在比羅耶特大學注冊上學。不久南北戰爭中斷了他的學業,“我在戰爭陰影下開始了春季學期”,明恩浦回憶說,“ 當應召征兵75,000人一百天男子糾察隊時,總比前線要好。。。每天晚上舉行會議,戰前動員和編排完成就開始了。。。” 收到10塊錢軍餉後,五月明恩浦加入第四十威斯康星誌願軍隊伍,夏天在田納西州參加戰役。他九月複員,正好趕上秋季入學。 1867年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立刻返回新英格蘭地區。追尋他父親的足跡,他立即在安杜沃神學院(Andover)注冊,他的室友是亨利波特兒--一個威斯康星州綠灣(Green Bay)人。他同明恩浦一起參軍,並且成了明恩浦在比羅耶特大學的最好朋友。整個戰爭時期和大學時期兩個人從沒有分開。在東海岸,他們為了預備福音海外事工,又繼續這段親密無間的友誼。中國是他們理想中的福音工場,就象1869年明恩浦寫給美國海外差傳會牧師N。G。克拉克信中所說:“我想致力於。。。中國人的福音,請派遣我。 如果我不能去,那將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遺憾”。亨利波特兒於1870年完成了他在安杜沃神學院(Andover)的學業,但是明恩浦想嚐試一下城市生活,1869年他轉到位於紐約市的聯合神學院(Union Theological Seminary), 1870年從這裏獲得學位。那個時代海外差傳必備技能就是醫學,於是亨利波特兒和明恩浦又去紐約的外科醫學大學聽課。

Dr. Smith

Henry D. Porter
在等待差傳的日子,他們返回中西部,在芝加哥住下。這期間明恩浦和艾馬簡愛(Emma Jane Dickinson)狄肯森小姐結婚,她是一位來自威斯康星州姿恩城人。她同樣醉心於傳教事業。亨利波特兒在芝加哥醫學院上課,明恩浦在城市南部服事。1871芝加哥大火把他們趕出城外,“漂流了幾個月”。 1872年初他們倆被公理教會(Congregational Church)按立為傳道。就在同時,他們收到了盼望久已的好消息:美國海外差傳會(ABCFM)派他們去中國北方事奉。在波士頓同其他美國海外差傳會的成員短暫告別後,亨利波特兒和明恩浦登上了開往舊金山的火車,陪伴他們的還有明恩浦的新婚妻子。他們熱情高漲,準備開始他們人生中最大的冒險。確實,他們的冒險精神被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所鼓舞。這是一條過時的,帶旋轉輪槳的蒸汽船,象在密西西比河上觀看馬克吐的<<哈克貝利費恩曆險記>>裏的船一樣。“可笑的是它居然航行在海洋上”,明恩浦寫到,“多虧天氣很好,但是風暴來時,一隻槳居然常常露出水麵”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