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兩橋走天下

真正的自由,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個人資料
三步兩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極晝下的聖路】D02:諾貝爾獎之謎

(2025-08-29 07:09:33) 下一個

上篇D01:溯源朝聖之路

7/12/2025|晴|13–28°C

十年前我曾到訪過挪威,但那次以維京曆史為主題的旅行僅涉足西海岸,未曾抵達奧斯陸。這次,為了即將啟程的徒步之旅,我特意在奧斯陸停留兩天,一方麵做準備,一方麵也想好好感受這座北歐首都的氣息。

今天的第一站是奧斯陸朝聖者中心(Pilegrimssenter Oslo)。和以往每一條聖路的朝聖者中心一樣,我再次感受到熱情而溫暖的接待。負責接待我的是誌願者 Anna,她不僅熱情,還非常專業,向我提供了許多有用信息。巧的是,她剛在一周前完成了 Via Francigena 中 Lucca 至 Rome 的路段。也因此,我們的交談毫無生疏感,仿佛兩位久別重逢的路友,在路途中短暫相遇。

中心的一位牧師還特地為我即將開始的徒步之旅進行了禱告。隨後,我前往聖奧拉夫之路(St. Olav Ways)的起點路標,並請路人為我拍下出發前的留影。

離開朝聖者中心後,我開始了奧斯陸的城市一日遊,由東向西依次參觀了這些地標:

蒙克博物館(MUNCH)

奧斯陸歌劇院(Operahuset i Oslo)

奧斯陸市政廳(Oslo Rådhus)

諾貝爾和平中心(Nobels Fredssenter)

挪威國家博物館(Nasjonalmuseet)

維格蘭雕塑公園(Vigelandsparken)

下午到達國家博物館後,我向工作人員谘詢才發現,這座博物館內容之豐富,足以讓人花整整一天細細觀賞。於是,我決定將詳細參觀博物館、市政廳內部,以及奧斯陸王宮(Det kongelige slott)的行程一並留到明天。

今天的城市遊覽收獲頗豐。僅僅兩條文化主線: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與他的《呐喊(The Scream)》,以及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與諾貝爾獎,就足以寫上好幾頁內容。關於蒙克與《呐喊》的觀感,我準備明天詳述。今天,先聊聊諾貝爾與他創立獎項背後的故事。

諾貝爾的遺囑與背後的故事

我曾在遊記《再探絲綢之路~高加索風雲篇》中寫過,為什麽諾貝爾要設立諾貝爾獎。今天在諾貝爾和平中心,我看到關於獎項設立流程的詳盡介紹,但卻沒有提及他為什麽要設立這個獎項的動機。在我看來,隻講設立過程而不談初衷,這個故事是殘缺的。

以下是那篇遊記中寫過的一段內容,摘錄如下:

“在中東成為今天的石油中心之前,世界的石油中心在高加索。諾貝爾兄弟的石油公司是高加索兩大石油霸主之一。另一家是羅斯柴爾德家族。當時諾貝爾的一個兄弟在一次事故中喪生後,媒體誤報成諾貝爾喪生。諾貝爾隨後親眼目睹了媒體對他潮水般的抨擊。他為自己在民眾心目中的名聲之惡劣深感震驚。為了改變自己今後在世人心目中的印象,於是,他留下遺囑,建立了諾貝爾獎。”

今天站在和平中心的展廳裏,我反複想起這個故事。遺囑的設立,既是自我救贖,也是與世界的和解。

至於為什麽諾貝爾和平獎設立在挪威,而其他獎項放在瑞典,現場展板沒有太多解釋,但我在舊資料中找到過原因:

19世紀末,瑞典與挪威同屬聯合王國。諾貝爾雖然生活在瑞典,卻欽佩當時挪威在國際仲裁與和平事務中扮演的積極角色。他相信,挪威議會比瑞典學界更適合甄選“為世界和平作出貢獻的人”。因此,他在遺囑中寫明:

“和平獎的評選與頒發,將由挪威議會選出的五人委員會負責。”

這種跨國安排,既是政治現實的映照,也是一種象征:和平的獎項,由一個比自己國家更超然的機構負責,顯得更公正、更中立。

諾貝爾和平中心(Nobels Fredssenter)。

諾貝爾和平中心關於獎項設立過程的展板。

諾貝爾的真實模樣。

看到這裏,我在心裏暗暗發笑,川普總統的諾貝爾和平獎之夢,能實現嗎?

每年12月10,諾貝爾和平獎在奧斯陸市政廳頒發。

諾貝爾和平獎獎牌和它的設計者。

在眾多諾貝爾和平獎得獎者中,有一位我們耳熟的名字:劉曉波。

與諾貝爾和平中心隔街相望的奧斯陸市政廳(Oslo Rådhus)。明天準備去參加一個英文導覽活動,親曆一下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大廳。

上午參觀過的蒙克博物館(MUNCH)。今天先在這裏放幾張它的外景照片。明天詳聊內部的所見所聞。

在蒙克博物館頂層俯瞰四周。

我上麵照片中拍照的位置正在圖中這棟臨水的樓邊。

奧斯陸歌劇院(Operahuset i Oslo)。

結束了諾貝爾和平中心的參觀後,我來到了維格蘭雕塑公園(Vigelandsparken)。

公園內,無論是靜態的雕塑,還是動態的小動物,都是那麽令人心歡。

傍晚在返回旅店的途中,我還順路參觀了奧斯陸大教堂(Oslo Domkirke),並去超市為接下來的徒步補給。眾所周知,挪威的物價極高,但超市裏的食品價格卻可以輕鬆 PK 如今美國的超市物價。

奧斯陸大教堂。

在超市買了四個盤桃,14.23 NOK,約合 1.42 美元。

超市購物,總價不到16美元,每件單價都比美國便宜。

今天的奧斯陸,是一座多層疊影的城市:蒙克的呐喊、維格蘭的雕塑、諾貝爾的遺囑、北歐的極晝,這些碎片拚在一起,構成了一種靜默的力量。

明天,我會留在奧斯陸,繼續遊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娜佳85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兩橋分享挪威美景和諾貝爾獎曆史。北歐的建築雕塑都粗曠大氣,兩橋的照片有女俠的風采,讚!
超市的食品確實比美國的便宜。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