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D19:夜宿電影舊村
7/29/2025|雨轉陰|17–18℃
今日路線:從 Jørundgard Medieval Center 出發,前往 28 公裏外的 Toftemo Tourist Station。
經過連續幾日高溫,今天終於迎來了真正的降溫。昨夜山穀風雨交加,氣溫驟降,夜色中隻能聽見風穿過中世紀村落木屋之間的空隙,掀起屋簷,拍打窗欞。隔壁住著兩位德國路友,一早遇見時他們滿臉倦意,說昨晚門縫被風吹得咣咣作響,幾乎整晚沒怎麽合眼。
雨水把山路衝得濕滑泥濘,我決定今天繼續搭乘公交前往目的地。相比涉足泥濘、冒險趕路,挪威高效便捷的公交係統更值得好好利用,也更適合此刻順應自然的節奏。朝聖不是來挑戰自己,征服自然的,而是讓身心與環境調和共處,是來體驗快樂和美好的。
晚餐時,我與幾位新認識的德國路友坐在餐廳長桌上聊天,話題又一次聊到挪威的公交係統。他們一邊喝著熱湯,一邊頻頻點頭說:“Norwegian public transport is surprisingly efficient.” 他們說,雖然德國也擁有發達的交通網絡,但在偏遠山區、鄉鎮與鄉鎮之間,像挪威這樣接駁順暢,係統透明,確實很罕見。這讓我心中暗自一笑:看來我對挪威公交的讚譽,不是“劉姥姥進大觀園”式的驚歎,而是真正的事實依據。德國人都點頭的事,差不到哪兒去。
今晚的住宿地,Toftemo Tourist Station,又是一處令人怦然心動的地方。每位路友都被分配到一間獨立的小木屋,木屋設計溫馨、設施齊備,有冰箱,取暖設備,甚至還有一張露台小桌,可以坐著看山看雲。一間小木屋足以容納三四口之家,價格卻隻需約 50 美金。這種高性價比在挪威旅行中可謂十分難得。據說在 DNT(挪威登山協會)係統內的山屋價格還會更便宜些,真令人心動,走完這些朝聖之路後,我也希望有機會用幾段時間深入體驗 DNT 的山屋係統。
沿途我越來越能感受到:在挪威,大自然不隻是存在在那裏,而是被係統性地整合進了社會生活之中。國家在山野之間配備了完善的基礎設施,不是為了盈利,而是真心讓人們可以走出去,接近自然。無怪乎挪威人如此熱愛戶外生活,徒步、滑雪、露營、皮劃艇……。從Oslo一路走來,沿途看見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輛房車(RV),而沿途的公路邊、河穀旁、林間空地上,隨處可見設置良好的房車營地。電源、水源、廚房、衛生間一應俱全,真正讓“隨走隨住”變為生活常態。
挪威是一個真正“以人為本”的國家。所謂“以人為本”,不是口號上的溫情,而是滲透在製度、資源分配與社會精神中的一種深層次信念,人不是為效率服務,而是生活的中心。國家存在的意義,是為了讓每一個普通人都能活得舒適、有尊嚴、有自由。
天色漸暗,小木屋外開始飄起細雨。雨聲敲在木板屋頂上,節奏溫柔。我在桌前寫下這段日記,窗外的綠色山巒仿佛靜靜守候著這條朝聖路上每一位路人的故事。
明天的路還長,但我開始明白,走完“聖奧拉夫之路”不在於到達哪個終點,而在於一程一站中,心境如何變得豐盈與自由。
以下是今天途中隨拍。
早晨經過的Nord-Sel kyrkje教堂。教堂前電影《Kristin Lavransdatter》主人公Kristin Lavransdatter塑像。
Dovre Church。
今天入住的營地。
我入住的小木屋內。
德國路友入住的小木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