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D31:雞油菌與手機
8/10/2025 | 陰有陣雨 | 15–19℃
今天路線:從Øysand Camping, 徒步 16 公裏後,搭公交 8 公裏,抵達Trondheim Nidaros 主教堂(St. Olav Ways / Gudbrandsdalsleden 終點)。
今天是星期天,Nidaros 主教堂上午 11 點有 High Mass(隆重彌撒)。為了不錯過,我決定提前出發:清晨徒步 16 公裏,然後搭公交完成最後 8 公裏。明天前往Lofoten的火車下午4點出發,早晨還可以來補走這段路。這樣既能準時到達參加今天的High Mass, 不缺席儀式,也保留徒步的完整性。
事實證明,這個決定太正確了。走進 Nidaros 主教堂,映入眼簾的是高聳的哥特式穹頂與厚重的石柱。彌撒開始,管風琴奏響,1200 多根音管同時發聲,音浪像海潮般湧來,震得胸腔共鳴。最意外的是,主持 High Mass 的竟是一位女主教,她的聲音平穩而有力量,整個儀式莊嚴又親切。傍晚 6 點的常規彌撒也是由一位女主教主持。
在朝聖者中心入住後,我又回到大教堂參加了下午的英文導覽,參觀了教堂與塔樓。
Nidaros 主教堂是挪威最重要的宗教地標,也是北歐最大的中世紀哥特式建築,始建於 1070 年左右,修建目的是紀念 1030 年在 Stiklestad 戰役中殉道的國王 Olav Haraldsson,他死後被封為聖奧拉夫。中世紀時期,這裏是歐洲最北的朝聖目的地,吸引了來自全歐洲的信徒。
傳說 Olav 的遺體最初確實葬在教堂內,但在 16 世紀宗教改革期間,遺骨被秘密移走,之後下落成謎。有人說被埋在教堂某處無名墓中,也有人認為遺骨被毀。至今沒有確鑿證據,但對朝聖者來說,傳說中的安葬處依舊是精神象征。
走到傳說中的 Olav 安葬處,我看到許多朝聖者將一路帶來的小石子、貝殼或小飾物留在這裏,寓意卸下生活中不需要的負擔。這讓我想起聖地亞哥之路的法國之路上也有類似習俗。因為沒有準備,我突發奇想,留下一粒補鈣膠囊,寓意希望未來身體健康,不必吃藥補鈣。拍了幾張照片後,我才發現身後早已排起隊,連忙向大家解釋並道歉。沒想到所有人都微笑著說“沒關係”,這份體諒和溫暖讓我非常感動。
傍晚,Tom 夫婦與幾位今天同期抵達終點的路友一起在終點路標前合影留念。之後,Verena 和 Krin 要我帶她們去慶祝,理由是我總能找到又好吃又實惠的美食。於是我們去吃了披薩,邊吃邊聊起 Verena 的瑞士男友和他的農場。
原來,那是一個飼養著 100 多頭奶牛的農場,現在由男友和他的父母共同經營。幾年後父母(現年 61 與 58 歲)退休,Verena 計劃辭去理療師的工作,與男友一起經營農場。我覺得可惜,建議他們雇人幫忙,這樣她可以繼續專業事業。但她笑著搖頭,她向往的,是與愛人並肩勞作、一起生活的田園歲月。聽著她的憧憬,我突然意識到,旅途的終點,並不隻是地圖上的一個坐標,也可能是每個人心中向往已久的生活方式。
Nidaros主教堂出現在眼前。
抵達終點。我按照傳統,在進入大教堂前,圍繞大教堂順時針繞了三圈。
有著1200 多根音管的管風琴。音樂響起,音浪像海潮般湧來。
傳說中的St Olav安葬處,和我留下的補鈣膠囊。
像走到每條聖路的終點一樣,我點燃了三根蠟燭,為自己,為關愛我的朋友們祈禱:健康,平安和快樂。
下午參加教堂的英文導覽。
登上教堂的塔樓。
登高俯瞰Trondheim 。
終點留影。
Trondheim老城區的“愛之橋”。
順從北歐洲路友們的選擇,一起去吃“美式”披薩。
今晚入住的Trondheim朝聖者中心。
朝聖者中心與Nidaros大教堂比鄰,地理位置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