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哈佛女孩劉亦婷》
(2008-03-15 19:28:17)
下一個
說實話,最初聽到《哈佛女孩劉亦婷》的名字,我隱隱有點反感,覺得這名字似乎有點商業炒作的嫌疑。但最近一讀此書(及續集)之下,才覺得是寫得相當不錯的。在此推薦給做父母的朋友們。有幾點感受寫在下麵。
1. 作者教育思想的淵源。
可以感到作者作為父母是很有點水平的。他們讀了很多好書,並且能從中吸取精華,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麵,作者也是好的觀察者,因而能夠深入理解孩 子,這是好的教育者必不可少的素質。我自己作為一個上過不少學並且為人父母的“過來人”,覺得書中所講的大到教育指導思想,小到培養孩子吃飯習慣以及應考 技巧等都很有道理,而且非常實用。比如與孩子談話設十分鍾為限,“給媽媽消氣”,把給孩子講的故事錄下來,下五子棋等,都非常有創意。如果讀者能學到劉亦婷父母在培養孩子時所顯示的創造性,這可能會是他們讀此書的最大收獲。
2. 嚴格還是寬鬆?
對孩子應該嚴格還是寬鬆一直都是讓父母頭疼的選擇。我覺得本書中所講的各種方法與實例集中體現為兩點,那就是,在德的方麵要嚴,比如做人原則,生活習慣, 為人處世等。這裏的嚴是標準要高,但不失操作時的靈活性。另一方麵,在智的方麵要寬,盡量給孩子提供增長知識,滿足好奇心的機會,但絕不強迫。我覺得這是 很有道理的。
3. 勝人與自勝。
培養孩子的最高目的是什麽?這應該是所有父母首先需要搞清楚的。老子的一句話可以對此作一個很好的概括:“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西方也有類似的名言:“真正的高貴不是比別的任何人強,而是比自己的昨天強。” 作者在書中表述的思想始終貫穿了這一點。這是劉亦婷能形成一個健全人格的本質原因。當然,現實世界中競爭無處不在,如何處理好“勝人”與“自勝” 的關係很值得做父母的去思考。
4. 先天與後天。
我自己認為這兩本書(尤其是第一本)有一個小的遺憾,那就是劉亦婷早期各種指標發育進度被渲染得太多。當然,作者的目的是為了對其早期教育的成功做一個旁 證。但這樣做在客觀上會有兩點負麵影響。首先,這會給讀者一個隻要教得好,孩子就什麽都能成就的錯誤印象。實際上,孩子早期生理發展的進度,諸如多大會走 路,多大會說話,甚至幾歲能認多少字等等,固然後天刺激有其貢獻,但先天因素的作用絕對不可忽視。這一點有兩個以上孩子的家長都會有深刻體會,因為縱是 一母所生,每個孩子從生下來就會顯示出很多不同的特點。既然每個人生來就不同,每個人在各個方麵的潛力及能達到的成就也就會大不相同。其次,在很多指標上都樹立一個高標準會對自信心不足或喜歡攀比的的一些父母造成壓力。與智商萬裏挑一的劉亦婷比智力發展程度,不是拿雞蛋碰石頭嗎?所以發現自家孩子某些方麵 發展稍微晚一些的家長千萬要平衡心態,不求勝人,但務求自勝。發行量逾五千萬冊的美國名著《斯伯克醫生談養育孩子》(《Dr. Spock's Baby and Child Care》)的作者就談到,在其著作麵市以來的五十年中每次出新版的時候他都拒絕在書中放入兒童發育進度表。作者在書中講了兩句話值得讀者注意:“沒有任何證據表明花大力氣教孩子早點走、說話、或閱讀有任何實質性的長期功效。” “我認為過分注意把孩子在多大達到了什麽水平與別的孩子來比較是一個巨大的錯誤。” 這裏不是說《哈佛女孩》作者自己的教育方法有什麽不對,而是提醒讀者不要從中演繹出錯誤結論。
5. 如何用好兩本《哈佛女孩》書?
這兩本書是很好的個案研究而非通論。我想把它們比喻為兩道宮廷大菜的菜譜。一般人要想在自己的廚房裏燒出宮廷大菜的味道,隻看兩道菜的菜譜是不夠的,還要 好好地提升一下自己的廚藝基本功。如何提高呢?看看劉亦婷的父母讀過多少書就知道了。要想在自己家裏出一個哈佛女孩,先問問自己有沒有達到哈佛女孩父母的水平。 “邯鄲學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就不必細說了。
(寫於2004年7月)
我覺得朗朗的父親教兒子不是成功,他敗壞了兒子健康的價值觀的建立,很多中國人還津津樂道地模仿朗父“嚴棒出孝子”的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