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讀弗蘭克爾的《尋找生命的意義》

(2007-07-27 09:07:47) 下一個

弗蘭克爾(Viktor Frankl, 1905-1997)是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二戰中被投入納粹集中營。其父母、兄弟、妻子皆死於集中營。弗蘭克爾得以僥幸生還,出獄後就其經曆寫出《尋找生命的意義》(“Man’s Search for Meaning”),廣受歡迎,被多次重印和再版。我在書店買到的這一本是其英譯本的第73次印刷。出版六十年後仍能在書店的書架上找到,足見其思想的生命力。

弗蘭克爾作為心理學家和大屠殺幸存者的雙重經曆讓他對人生有了常人體會不到的感悟。Allport教授在本書序言中寫道,“他失去了所有的親人和財產,他所有的價值觀都被踐踏得粉碎,他每天都麵臨饑餓、寒冷和暴行,他每時每刻都可能被拉出去處死。在這樣的環境中,他怎麽還能覺得生活值得繼續下去呢?一位親身經曆了這樣極端環境的心理醫生的話是值得一聽的。”

支持弗蘭克爾在這樣的絕望中活下去的是他的發現:人有一樣東西是永遠丟失不了的,這就是,人在任何環境之下都有選擇自己心態(Attitude)的自由。他選擇的心態是:接受現實;在今天、在囹圄之內發現生活的意義。

弗蘭克爾認為,人生的意義有三個層麵:創造、經曆與心態。

首先,人通過創造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多數人的理想,比如當個成功的企業家、科學家、藝術家,擁有一所大房子,培養一個好孩子,在公司得到認可、獲得提拔,等等,所追尋的人生意義就是在這個層麵。也即馬斯洛所謂的“自我實現”。在創造層麵,人是個演員,扮演著主動的角色。

其次,生命的意義還體現在經曆的層麵。在這個層麵,人是個觀眾,是個被動的角色。旅遊、看電影、讀書、體驗被愛的感覺,就是在經曆層麵領略人生的意義。

第三個,也是最高的層麵,是心態層麵。“即使是一個最絕望無助的人,在麵對著一個他無法改變的命運時,他還是可以超越自己、戰勝自己,進而改變自己。他可以把一個人生悲劇轉變為輝煌的勝利。”在這個層麵,人既是演員,也是觀眾 - 是看著自己表演的觀眾。

由此想到了一個人和一群人。一個是“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譚嗣同。一群是在力刀博客中看到的河南艾滋病晚期病人。我被那些照片震驚了。震驚之一是病人症狀之恐怖。雖然以前也有耳聞,但百聞不如一見。震驚之二是病人的表情之幹枯、絕望與無助。同樣是麵對死亡,我對前者的感情是敬;對後者的感情是悲、憐、和一種想要施舍點什麽給他們的欲望。兩者在我這個旁觀者這裏激起的感情差別如此之大,大概可以作為對生命意義之最高層麵的注解吧。

弗蘭克爾對快樂的論述也很精彩,翻譯兩段如下:

“在歐洲人看來,美國文化的一大特點是人被要求必須快樂。但是快樂不是能直接追求得到的。人隻能去追求因,而快樂是果。人要快樂必須有一個理由,而理由一旦找到,快樂就會不請自來。所以,人不是去尋找快樂,而是去尋找讓他快樂的理由 - 通過發現在當下的環境中蟄伏著的意義。

“快樂對理由的需要與另外一個為人類所獨有的現象很相似:笑。如果你想讓別人笑,你必須給他一個理由,比如說,你得給他講個笑話。強求他笑,或讓他強求自己笑,都不可能讓他真的笑出來。這樣做就像照相時讓人說“起士”,結果發現照出來的是僵硬的假笑。

弗蘭克爾曾治療過無數有自殺傾向的心理病人。很多病人告訴他,他們多麽慶幸自殺沒有成功,他們現在覺得多麽快樂。看來,對於很多人,隻有當死神真正逼近時,生活的意義才彰顯出來。真是要失去時方知珍貴啊。反過來說,從未與死神擦肩而過的我們大多數人,誰又敢誇口說已經了解了生命的意義了呢?弗蘭克爾於1997年去世,享年92歲。他曾每天都仰仗死神的鼻息生存,卻也因此近距離體驗了生命的意義。他的長壽也許是由於他對生命之意義的清晰認識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3)
評論
stillthere 回複 悄悄話 At this very moment I am reading this book, which is a profound and compelling memoir that offers a great deal of food for thought...

My edition was printed in 1963...
BlindSquirrel 回複 悄悄話 剛好在讀這本書,讓人受益匪淺的一本書。

"弗蘭克爾認為,人生的意義有三個層麵:創造、經曆與心態。"
總感覺與原意不符。他認為,發現生命的意義是通過三種途徑。。。第三種,是對於經受苦難的態度。。。雖然也是態度,但更偏於“受苦”的意思。。。在苦難環境下去發現生命的意義。給人感覺象那句古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餓其體膚,勞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gudiannvzi 回複 悄悄話 很有見地的讀後感,是獨立思考的產物。

無聊的文章讀來消遣未嚐不可,且當一頓填飽肚子的快餐。但省下時間讀含金量高的文章,更有價值。好文章會觸動人的心靈,啟發思維。思考人生和建立自己生活的價值觀是尋找心靈快樂的一把鑰匙,快樂不僅僅隻能從“自我實現”中尋找,重要的是從自我心態上解決。

在嚴峻的現實麵前人不能主宰“創造”和“經曆”,但人永遠是能把握自己心靈的主人。

看蘇軾的個人興衰史,真是一部曆經滄桑、坎坷不平的人生史詩,但單純從他的作品中看,我們看到的卻是一個偉大的、寬闊的、豁達的心靈。

有興趣讀史鐵生的作品,可能也有某些同感。當代中國作家中如他一樣認真而真實的人寥寥無幾。

感謝胡渙的介紹,希望很看到更多的推薦!
胡渙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馬馳勝的評論:
1。我從第一次讀到弗蘭克爾的論述到寫這篇文章至少有三年,其間一直在思考,越來越覺得這三個層麵的說法非常準確。所以我想我是經過了“真正的思考”的。
2。三個層麵當然是相互作用的。我沒有寫出來隻是因為我不想把本文變為科學論文。你在哪兒看出我認為這三個層麵“不相幹”的?
馬馳勝 回複 悄悄話 餓得都不知道自己是活著還是死了的時候,如何選擇一種堅決認為自己活得還挺幸福的心態?作者說的話是應當經過真正思考的,對讀者和社會負責的,而不應當隻為標新立異和嘩眾取寵。
人生的意義如何能簡單地隻概括為三個層麵?再說,創造、經曆、心態是人生每一個階段都包含的、同時存在和相互作用的,怎麽會成了不相幹的三個方麵呢?試問,創造不受以前的經曆、前人的經曆影響嗎?不受心態的影響嗎?沒有創造,如何有經曆?沒有經曆,又如何有人生不同階段的不同心態?
人生的意義,不是人本身能總結和概括的。哲學家不行,科學家不行,無產階級革命家也不行,心理學家就更不可能行了。
胡渙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心境年華的評論:
謝謝你!
胡渙 回複 悄悄話 回複summer_rose的評論:
我不否認你說的話。我的那個聯係隻不過是個猜測,所以用了“也許”。精神與信念當然不能代替身體好。
心境年華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

謝謝你的文章讓我知道還有這樣一本好書,找來仔細讀讀.

非常認同這幾句:

支持弗蘭克爾在這樣的絕望中活下去的,是他的發現:人有一樣東西,是永遠丟失不了的,是在丟失了所有別的東西之後還有的。這就是,人在任何一個給定的環境下,都有選擇自己心態(Attitude)的自由。

弗蘭克爾認為,人生的意義有三個層麵:創造、經曆與心態。
summer_rose 回複 悄悄話 沒看出來弗蘭克爾和魯迅的精神勝利法有什麽不同。心理學本身就是精神學。活的久隻能說明他身體好,和頑強的身生命力不能劃等號。有些患了絕症的人信念同樣很強大,可身體機能己經壞死,最終還是輸給了“把一個人生悲劇轉變為輝煌的勝利”。
lunamia 回複 悄悄話 "人在任何一個給定的環境下,都有選擇自己心態(Attitude)的自由。" -- 很欣賞這句話,記得還有句名言說“Attitude is small, but it makes a BIG difference”,
我們可以選擇讓自己快樂,也可以選擇用肯定的話態度看待自己與他人,我們可以選擇積極進取,我們可以選擇主動,我們可以選擇勤奮,我們可以選擇優雅,我們可以選擇寬容,我們可以選擇平和。有時候,我們也可以選擇忘記 --忘記痛苦,忘記煩惱,忘記傷痛來輕裝上陣。。。

(我想我還可以選擇永葆童心~~人逐漸會變老,但可以選擇心態不老。。。嗬嗬嗬。。。)將來也希望有機會好好讀一讀此書。謝謝你的好文!
胡渙 回複 悄悄話 簾底纖纖月:很高興這個介紹對你有點用。咱們都生活在幸福中,時常看看世界的另外一麵很有好處。
簾底纖纖月 回複 悄悄話 看上去這真是一本非常好的書,我也應該去買來讀一讀. 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