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克裏希那穆提的思想與《克裏希那穆提的洞見》

(2008-01-10 08:50:51) 下一個


克裏希那穆提著、葉文可譯的《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是我去年讀過的最好的書。其實,這書我到現在還沒有讀完,因為讀到的每句話都像是在說我自己,不斷迫使我停下來,回味、汗顏。

顧名思義,這本書講的是人生的大道理。大家都說,人生的大道理根本想不明白,隻能是越想越糊塗,越想越沉重,越想越痛苦。但我讀這本書的感覺恰恰相反,感到的是愉悅和輕鬆。

作者克裏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1895-1986)是印度哲學家。書中探討了宗教、愛、快樂、欲望、貪婪、痛苦、自由等人生問題,也討論了人在社會中的謀生、教育、社會腐敗及改良等社會問題。作者對這些問題都有精確的認識,提出的解決方案也至為簡單有力。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些問題不是讀完一本書就馬上解決了的。一本好書隻是提供了一粒好種子,而讓這種子長成參天大樹還需要不懈的澆灌。

我沒有讀過原著,但譯文能讓人如此振聾發聵,足見翻譯的水準。譯者葉文可生於台灣,現居美國從事寫作。

克氏摒棄一切宗教教條和偶像。他不要求人絕對相信他的話,而主張真理和神就在每個人自己的追求中。為了簡介克氏的思想,我在網上找到了胡因夢的以下這篇文章。胡因夢是台灣著名作家和翻譯家。這篇文章收在她的著作《生命的不可思議》中。

 


克裏希那穆提的洞見

胡因夢

  克氏的真理顯然是以人為本位的,他不像傳統的宗教導師總是致力於集體秩序的維護,總勸人忍辱、持戒、行善,臣服於社會認同的美德;他更深一層地洞悉到人心若是沒有自由的空間,就會因壓抑和不忠於自己的真相而滋生出暴力及失序,而集體的秩序也會跟著瓦解。畢竟所謂的國家、社會和民族這些宏觀名詞,不過就是許多被壓抑的個人組合而成的。然而從古至今個人對抗集體的戰爭一直沒間斷過,世界並沒有因反叛和革命而獲得改善,人類也沒因此而真正轉變。在這個宏觀的議題上,克氏也有他的洞見,他認為人類的自我感和與其他生命之間的關係創造了社會和宇宙,因此個人就是宇宙。他認為社會運動和政治改革都無法徹底轉變這個世界,除非每個人快速地產生突變。他說:製度永遠不能改變人類,製度永遠是被人類改變的。有人問他小我的力量如何能改變社會和宇宙,他回答說:滔滔的恒河之水是由無數的小水滴匯聚而成。所有改變人類的重大運動都是從某個小我開始的。

  然而小我又要如何開始呢? 如何二字一出口,已經暗示了方法與追求之心,克氏敏銳的心智立刻照見這其中的陷阱。他說:如何二字指的並不是方法,而是一種探索,但改變到底是什麽?真有改變這回事嗎?還是隻有在完全改變之後,你才能問這個問題?……改變意味著從現有的狀況轉向另一個不同的情況。這個不同的情況到底是現有狀況的反麵,還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種東西?如果它隻是現有狀況的反麵,它就根本沒什麽不同……譬如冷、熱,高、低;正中有反,反中有正;因為有對比,它們才會存在。 然而凡屬於比較級的東西,即使有程度上的不同,骨子裏的本質還是相同的,因此改變成相反的情況其實就是根本沒變。即使改變的舉動能帶給你一種上進的感覺, 仍然是個不折不扣的幻象。

  這一大段話令我開始省思傳統修煉的問題。當我們努力在修的時候,心中其實充滿著想要變成某種理想狀態的欲望,這份欲望的本身就會令我們原地踏步。怪不得我接觸過的某些努力打坐或打七的老參,並不給人一種人格成熟、智慧明透的感覺,反而有一種較量和競爭的世俗感,比不修的人還要封閉、狹隘。多年之後台灣開始有人引介上座部的原始佛法,譬如佛使比丘和阿薑查的著作,許多人才恍然大悟,原來佛陀在兩千五百多年前提出的觀察——人類是顛倒的——指的就是人心中想要變得更好的欲望。

   與佛法印證之下,人們開始明白克氏的教誨與佛家的精神基本上是殊途同歸的,你甚至發現連老莊的洞見與克氏的全觀也是旨趣相通的。接著克氏指出神聖的真諦,他說:你把人生劃分成神聖與凡俗,道德與不道德,這種分別之心才是不幸和暴力的溫床。萬事萬物都是神聖的,否則就沒有一樣東西是神聖的神聖的 東西沒有任何屬性。寺廟裏的石頭、教堂裏的神像,這些象征都不神聖。人們因錯綜複雜的欲望、恐懼和渴望而稱之為聖物,但這樣的神聖仍停留在意念的領域裏; 它們是由意念造成的,但意念是毫無新意,也不神聖的神聖(holy)這個字本來源自於完整(whole),意思是健康,神智清明。……在意念中運作 的心智不論如何渴望神聖的事物,仍然是在時間的範疇內活動,在支離破碎的範圍內活動著。那麽心能不能完整而不破碎呢?

   這些話提醒了我,也令我意識到自己的思維活動總是落入批判、嘲諷和對立,這些瞬間顯現、永無止境的微細衝突,如果沒有反觀的能力,基本上是完全被我們忽 略的。這樣的忽略和遺漏就是佛家所指的不知不覺與沉睡不醒。克氏所說的完整而不破碎的心,指的就是不揀擇、不譴責、不判斷、不比較、不分別、不詮釋的覺察或覺知,亦即純粹的觀照;以佛家的術語來說就是中道實相觀、如實正觀,或是禪宗的至道無難,惟嫌揀擇以及直下覷透。克氏強調的是萬緣放下,這萬緣放下在傳統宗教組織的錯誤詮釋之下,使人們以為修道就是要棄世、禁欲、離群索居、苦行自虐,因而形成了嚴重的聖凡之分,對塵世經驗生起自慚形穢的醜惡感和罪惡感,似乎隻有宗教組織和這些組織裏的人才是聖潔無罪的。此類思想助長了宗教組織過度膨脹的文化地位,從古至今有五千多場(現在還在激增中)因信仰和宗派的不同而引起的戰爭,這真是人類的無明和作繭自縛的極致展現,因此克氏大膽地指出:這個世界一向慣於遵守傳統的途徑,其實我們內心的不安就是由此開始的。因為我們追尋的總是別人的許諾,我們不假思索地追隨別人所擔保的無憂無慮的精神生活。我們大多數人都反對暴君式的專斷體製,內心卻接受了別人的權威或專製,允許他們來扭曲我們的心智和生活,這真是不可思議的事。但如果我們開始全盤地拒絕,不是在思想上,而是在行動上拒絕所有的宗教權威、所有的禮儀和教條,我們立刻會發現自己陷入孤立狀態,而且開始與整個社會為敵,而不再是受人敬重的高尚人士了。然而隻要一涉及麵子問題,就不可能接近那無限的、不可臆測的實相了。

  我在閱讀這句話時眼淚禁不住地泉湧,這是一個多麽無求的心靈啊!如果一個人還有絲毫的顧忌,都無法揭發真相到如此透徹的程度,這樣的慈悲是不易被落在麵子陷阱裏的人了解的。

  中國這個 古老的民族數千年來最大的包袱就是麵子問題,不但向外馳求物質享受和麵子有關,就連所有的倫理、道德和教條之中都混雜了麵子的成分;愈是爭強好勝,愈是完美主義的人,愈是要麵子。我回想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的人際糾紛是因麵子受損而引起的。奇特的是,麵子隻是我們製造出來的意象或形象,為什麽我們會把它當真,甚至不惜犧牲性命來護衛它?是不是因為人心之中都有自卑和自我否定的傾向?然而這份自卑必定是從想要變得更好的欲望而來的。在這個問題的探討上,研究量子力學的科學家戴維·博姆(David Bohm)與克氏進行了一場完整而細微的討論,後來結集成《超越時空》這本書。博姆認為人類一旦有能力製造更精良的器具,便推而廣之地認為自己也需要變得更好;人類的思想很自然地總是投射出更高的目標。接著克氏提出了時間感的問題,也就是佛家所說的過去心、現在心與未來心;人一開始瞻前思後,就會產生期望與懊悔,於是內心的交戰、掙紮、衝突與困惑便接二連三地湧出。追蹤到這裏,我們已經發現自我中心或我便是所有問題的根源,接下來的問題則是,這個我要如何脫落呢?

 如何二字一出現,我們又回到了方法的問題。從古至今的宗教人士都企圖透過某些方法來打破自我的牢籠,體悟宇宙無限的大能,他們嚐試苦行禁欲、離群索居、禪定冥想,所有能努力的都努力了,但沒有任何努力真正達到了目的。博姆接著問道:是不是因為所有的努力仍然局限在變成的範圍之內?克氏回答:沒錯,不過人們始終沒有領悟到這一點。他們必須把這一切都放下。這裏指的就是放下心中的時間感,隻進行每一個當下純粹的觀察和聆聽。因為克氏不強調刻意修煉(剛才提過刻意修煉之中一定有變成的欲望,所以仍然陷在自我中心的活動裏),他指出隻有在日常生活自然進行的活動中維持開放而純粹的看與聽,才有可能無為地領悟當下。他說:聆聽的時候腦子裏有沒有聲音, 還是完全沒有任何噪音或妄念?假設你想表達某種超越文字的東西,但如果我不能完全安靜地聆聽,我就無法了解你說話的深層意涵。現在就是當下這一刻,裏麵盡是一些時間感和思想。思想一旦止息,當下就有了截然不同的意義。換言之,當下就是空無,空無就像零這個數字,它包含了所有的數字在內,因此空無就是萬有。 但是我們非常害怕進入空無狀態。

 空無包含了整個宇宙,裏麵不再有我的瑣碎渺小的恐懼、痛苦和焦慮。空無意味著整個宇宙的慈悲,而慈悲即是空無,因此空無就是無上的智慧。

   克氏所指的空無和佛道兩家的究竟真理如出一轍,那是一種大智若愚、化繁為簡的狀態,因此克氏又說:如果一個人真的能夠簡單,他就能了解錯綜複雜的人生。但我們的起步就是複雜的,所以我們永遠無法認識簡單。我們的腦子受到的訓練就是去認識複雜的東西,並且還想得到解決這些複雜問題的答案。我們無法認清單純的事實是什麽。這些話使我聯想起老子所說的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複雜的知識係統並無罪,但是在人尚未認識 自己的真相之時,這些知識隻會使事情複雜化,然而一旦體悟到損之又損的空無及無為,知識就成了可以活用的工具;換言之,是人在運用知識而非被知識所役用。

   克氏對人類的性欲、貪、嗔、癡、恐懼等自然展現的能量,抱持的仍然是一以貫之的中道,既不排斥,也不壓抑,更不耽溺,隻是隨順這些能量的示現,佐以純然的觀察或看。如果當下看破排斥、壓抑或耽溺都是自我中心的活動,當下立即轉成空無或無我,此乃轉識成智、煩惱即菩提的風味,而空無之中自有至真、至善、至美與大愛。

  克氏如同一位慈悲而激進的智者,在上提下拉、節節逼近的揭發中,幫助讀者頓悟和產生突變,進入他已經置身其中的無路之國和不可思議之境。我的心被他的赤誠震撼得顫抖,多年來我對人性的疑惑和觀察,終於在他的字裏行間獲得了澄清與印證。我對這個世界徹頭徹尾的不滿如同火山灰一般開始塵埃落定。千年老婦終於覓得了歸途。

  然而,這蕭伯納口中最卓越的宗教人物、亨利·米勒最想結識的人物、赫胥黎心目中的佛陀再現以及紀伯倫心目中的基督化身,在台灣人的意識裏卻是個不存在的或無人知曉的陌生人物。我決定回台灣後,一定要和曹又方、簡誌忠與王季慶商量如何有計劃地譯介克氏的教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胡渙 回複 悄悄話 回複SHIWANG的評論:

精辟!人大多數的麻煩都是自己給自己找的。
SHIWANG 回複 悄悄話 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