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613)
2007 (556)
2008 (369)
2009 (298)
2011 (232)
2012 (174)
2013 (145)
2014 (89)
2015 (101)
2016 (83)
2017 (53)
2019 (76)
2021 (62)
2022 (116)
2023 (95)
2024 (62)
哈佛大學推薦10種超級食物,具有重要營養素,有助降低癌症、心髒病、糖尿病的風險,並預防其它慢性病。
10種生活中可多吃的超級食物
1. 莓果類
哈佛大學醫學院網站表示,草莓、藍莓、蔓越莓、覆盆子、桑葚等莓果豐富的顏色,代表它們富含抗氧化劑和抗病營養素。它們被證實有助預防癌症及其它慢性疾病,還可降低大腦發炎,延緩老化、防失智。
可將莓果加入優格、麥片、冰沙或當原味零食食用。一些莓果並非一年四季都有,可購買冷凍的莓果,但不建議吃莓果果幹,因含糖量較高。
2. 魚
魚是優質蛋白質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3的良好來源,有助於預防心髒病。
基隆長庚醫院胃腸科主治醫師錢政弘指出,Omega-3還對減少大腸癌的發生、進展、遠處轉移皆有好處。魚類富含維生素D、維生素B12、硒和特殊氨基酸,同樣有助防癌。
Omega-3含量最高的魚是鮭魚、鮪魚、鯖魚、鯡魚、鱒魚、鳳尾魚和沙丁魚,可購買新鮮、冷凍或罐裝魚類。
3. 綠葉蔬菜
深綠色蔬菜優於淺綠色蔬菜,例如菠菜、瑞士甜菜、羽衣甘藍或芥菜等。
顏色深而鮮豔的蔬果除了能提供膳食纖維,幫助腸道好菌生長,還含有維生素 A、維生素C、礦物質及多種植化素,抗氧化效果好。
4. 堅果
榛果、核桃、杏仁、胡桃等堅果,不僅是植物蛋白來源之一,還含有單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9,可預防心血管疾病並幫助維生素D等脂溶性維生素吸收。
堅果普遍含有維生素E、花青素、類黃酮、白藜蘆醇等,皆具極佳的抗氧化力,可清除自由基以預防癌症。堅果外層的薄膜中還含植物固醇,有助降血脂。
平時可抓幾粒堅果加入燕麥片、酸奶或沙拉中一同食用,也可當作零食。隻是堅果熱量高,每餐食用量不應超過一茶匙。雙北市居家長照營養師林俐岑表示,一茶匙的堅果量約一個大拇指指節,一天三餐共3個大拇指指節的量即可。(推薦閱讀:堅果助防癌 3招吃得安心又不怕胖)
5. 橄欖油
橄欖油是維生素 E、橄欖多酚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9的良好來源,有助降低壞膽固醇,進而預防心血管疾病。
橄欖油可直接淋在沙拉上、涼拌蔬菜、塗抹麵包,或是加入意大利麵、米飯,也可以炒菜時使用。
6. 全穀物
糙米、燕麥、小米、玉米、黑麥、蕎麥等全榖物,不僅是水溶性和非水溶性纖維的良好來源,還含有維生素B群、維他命C、礦物質和植物營養素。它們已被證明可以降低膽固醇並預防心髒病和糖尿病。
建議三餐中要有一餐的主食為全榖物,例如全麥麵包、燕麥粥、糙米飯、五榖飯等。
7. 優酪乳、優格
這類乳製品建議每天吃2份,可補充益生菌、鈣質及蛋白質。益生菌可保護腸道免受其它害菌的侵害。
應選購含有活性菌的優酪乳、優格,例如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嗜酸乳杆菌(L. acidophilus)、保加利亞乳杆菌(L. bulgaricus)和嗜熱鏈球菌(S. thermophilus)等。(推薦閱讀:挑選優酪乳和優格看3點 飯後吃最好)
在口味方麵,最好以無糖、原味為佳,少選添加大量糖分的水果口味。可以購買原味優格,再自行加入水果。蘸醬中的蛋黃醬或酸奶油,也可用優格替代。
8. 十字花科蔬菜
包括花椰菜、西蘭花(又稱青花菜、綠花椰菜)、芥菜、包心白菜、高麗菜、大頭菜、小白菜、白蘿卜等。
十字花科蔬菜富含纖食纖維、維生素和植化素(例如吲哚類、硫氰酸鹽腈類),可預防某些類型的癌症。這類蔬菜可蒸、炒、煮湯或加入意大利麵都很美味。
9. 豆類
芸豆、黃豆、黑豆、鷹嘴豆和豌豆等,是纖維、葉酸和植物性蛋白質的優質來源,且不含膽固醇,有益心血管健康。
早餐喝杯無糖豆漿,餐點中來碗豆腐味噌湯、豆腐鮮魚湯等豆腐料裏,就能補充這些營養。也可將它們添加到沙拉、湯和砂鍋料理中,或是製成鷹嘴豆泥。(推薦閱讀:豆類是長壽必吃食材 黑豆、紅豆4種豆各有益處)
10. 番茄
番茄富含茄紅素、β-胡蘿卜素、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等營養素。
其中,茄紅素是番茄最知名的營養素,抗氧化力是β-胡蘿卜素的2倍,對人體有以下好處:提升免疫力、預防及改善攝護腺肥大、預防心血管疾病,以及預防攝護腺癌、乳癌、子宮內膜癌等癌症。(推薦閱讀:番茄防癌、減肥又增免疫力 這樣吃最營養)
食品科學博士、營養師陳小薇指出,成熟番茄的茄紅素含量高,又以番茄皮的含量較多。茄紅素屬脂溶性營養素,建議加油脂炒熟再吃,容易被人體吸收。因此最好的食用方式是加入料理食用,例如燉湯、番茄炒蛋或煮成番茄意大利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