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權衡輕重 古代十六兩一斤大有學問(圖)

(2019-08-14 11:22:14) 下一個

杆秤是一種秤重的器具。根據杠杆原理製成,分為秤杆與秤錘兩部分。

人們常用“半斤八兩”來形容兩個同樣的事物,半斤怎麽等於八兩呢?那是因為中國古代使用的秤是十六兩為一斤。那看似簡單的一杆秤中藏著許多學問。

除了“半斤八兩”之外,還有一個詞語與杆秤有關,那就是“權衡”。“權”是杆秤裏的秤砣,它是按軒轅星座表意製作,屬星宿,是主雷雨的神;而“衡”則是秤杆,象征紫微星座。“權衡輕重”“權衡利益”都是由此而來。

古時十六兩秤叫十六金星秤,是由北鬥七星、南鬥六星,加上福、祿、壽三星組成的十六兩秤星,北鬥七星主亡、南鬥六星主生,福、祿、壽三星分別主一個人一生的福、祿、壽。

杆秤上的秤星必須是白色或黃色,不能用黑色,比喻做生意要公平、正直,不能黑心。秤杆上的第一顆星又叫做“定盤星”,其位置是秤錘與秤鉤成平衡時秤錘的懸點。做杆秤的關鍵是能選準定盤星,隻要確定好定盤星,就是一把好秤。因此,人們往往把定盤星用來比喻事物的準繩。

杆秤上手提的那個繩紐,叫做秤毫。它的意思是叫人在秤東西時要明察秋毫,決不可粗心大意。秤一提起來首先看到的是定盤星,提醒商人要權衡一下良心,無論做什麽生意都不得缺斤短兩。

據說做買賣的人,如果缺斤少兩,是要受到懲罰的:少給一兩,福星就會減少這個人的福;少給二兩,祿星就會減這個人的祿;少給三兩,壽星就會給這個人減壽。

古代人相信“人在做,天在看”,人人存有敬畏之心,不敢做昧良心的事。

可見老祖宗創造的十六兩,以及秤杆上的十六顆星,其作用不僅僅是衡量物體的重量,更是用來衡量人心的。無論是做秤的人、用秤的人,都要公正、公平、公道。這杆秤可以秤出人的誠信、正義,這也正是中華傳統內涵的傳承。

雖然現在的杆秤已經換成了電子秤,但是老祖宗留下杆秤的內涵可是不能被換掉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