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613)
2007 (556)
2008 (369)
2009 (298)
2011 (232)
2012 (174)
2013 (145)
2014 (89)
2015 (101)
2016 (83)
2017 (53)
2019 (76)
2021 (62)
2022 (116)
2023 (95)
這個海歸先在中國念完大學後去美國讀碩士,在美國考了車牌。後由於工作原因,他跑了不少國家,在香港、日本、意大利、泰國、墨西哥、菲律賓都開過車。他認為中國的車禍多,最主要的原因為整個交通管理的理念落後,並非美國人的素質比中國人高很多。
據《南昌交通廣播》報導,上百度一搜索,發現中國的車禍死亡率已連續10多年保持世界第一。中國以世界3%的汽車保有量,卻製造了全球16%的死亡人數!中國已成為世界上開車最危險的地方!大多數的網友都把車禍多的原因歸咎為司機素質低,開車不規矩,我強烈反對。
中國城市每萬輛車死亡率是美國的17.8倍,素質會比他們差17.8倍嗎?此論點掩蓋了車禍多的真正原因,同時也撇清了交管部門的責任。拯救我們身邊將在車禍中喪生或受傷的親人和朋友,最可行且最快的方法是改革中國的交通管理的理念跟體係。
交通管理和工廠管理一樣,本質上為一門科學。中國的工廠可以引進外國先進的管理經驗,為什麽交通管理不能?以下是我在國外和中國開車的一些體會,供大家參考:
一、後視鏡的盲點
我在美國學車的時候,教車師傅第一課就告訴我說,後方45度左右的地方是左右後視鏡的盲點。若超車後換線,必須要略轉一下頭,用眼角的餘光確保盲點位置沒有車才能換線。同理,如果你跟在別人的車後麵,最好不要長時間待在前車的盲區。這個盲區,所有歐美國家的司機都知道。
我也問過南美和東南亞等“第三世界國家”的朋友,他們也都知道,還很驚訝我問他們這個問題。在他們看來,每個人都應該知道。在中國,我們交學費去學車,師傅有教過盲點嗎?沒有,因為他們的師傅也沒有教。我們隻能自己從車禍中以血的代價來領會。
二、首先要動刀駕校
中國的交通要改善,駕校是第一個要動刀之處,我再說兩個例子:
1.在美國超車後換線,須在後視鏡中看到了後車的前輪才可以換,這種方法可操作性很強。但在中國,偶而有師傅教的話也隻是說50~60米,在後視鏡中你怎麽能知道有多遠呢?
2.關於遠光燈,所有的美國司機皆知,起霧時不要打遠光燈,因為反而看不清楚;此外,不到萬不得已不要亂開遠光燈,若你幹擾了對麵車司機的視線,撞到你是自己倒楣。中國的教車師傅不教這些基本的安全知識,他們總強調要眼明手快,好像隻有反應快才能活下來。
三、故障警示方式
在美國,如果高速公路上發生車禍,交警至少會在200米以外就放置冷光蠟燭(防風),提醒你換線。這些冷光蠟燭連成一條長長的火光斜線,後方司機有非常足夠的時間避開故障區。
而中國的交警頂多在幾十米開外放一個螢光的警示牌,當你看到了離故障車也就剩下幾秒鍾的反應時間。別的地方我不知道,在廣東,這幾年僅僅在京珠高速跟虎門大橋上。因為故障處理車追尾就犧牲了5名交警。
雪糕筒和三角標誌都是很不科學的裝備,天黑的時候不顯眼,體積又太大,交警和司機也不可能帶太多。直接放在路中央的話容易造成車禍,放在路邊又容易被忽視。
三角標誌
我強烈建議中國的交管部門研究跟引進西方的冷光蠟燭。它體積小,不占地方,使用方便,直接扔在路上即可。萬一不小心碾過了一兩個也不用刹車。
四、隔離帶的花壇
在中國,交管部門喜歡在車道中的隔離帶建置花壇,有些地方甚至連高速公路的隔離帶也有。這種做法全世界隻有中國有,別國不搞是有道理的。花壇建在路中間容易使司機分神,用隔離欄最實用,還便宜。
此外,花壇需要定時修剪和澆水。在維護時,停在路邊的園林車,還有緩慢行駛的灑水車很容易造成追尾。要美化市容,花壇可以建置路邊。如果中間一定要種花草,能不能采用不必修剪和免澆水的品種?
五、違規的成本
我回國已經10年了,我跟普通的中國司機一樣,偶爾圖個方便也會犯犯規,比如雙黃線左轉等,但在國外就不敢。我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國外違規的成本遠比國內高。
我在美國開車,感覺上每違規10次,至少會被交警逮1次。美國的交警大都是流動執法,會從任何一處冒出來,讓你不敢心存僥幸。
反觀中國的交警很喜歡待在十字路口,還很多地方讓交警站在十字路口指揮交通。路口不是有交通燈嗎?紅燈停,綠燈走,為什麽還要交警做複雜的動作去發相同的指示呢?交警編製增加的速度遠遠跟不上車輛,警力有限還是應該用在刀刃上吧。
六、交通管理是一門科學
交通管理和其它領域的管理一樣,是一門科學,要以科學的態度去研究。美國有科研人員研究全美事故率最高的10個十字路口,發現一個普遍問題:交通燈都不夠高,不夠多。如果前麵是貨車,跟在後麵的車就看不見交通燈變化,就容易造成追尾。交通燈進行改良後,發現第二年的事故減少了15%。
如果這個研究結果正確,90%的中國紅綠燈都有改善的空間,而且立改就能見效。這樣每年能挽救多少人命,減少了多少損失?這些成果別人都已經研究好了,也是公開發表的,不用專利費,隻要拿來就可以了,為什麽不做?
中國每年這麽多代表團出訪,花這麽多錢去引進技術,比如高鐵。為何沒有人肯花時間去研究別國交通管理的先進經驗?
最後我想說,我對交通管理的理解是一個普通駕駛者的層麵。但我強烈反對以司機“素質差”來解釋交通管理的落後。素質差的是交通的管理者,差的是管理的理念,而非司機。
我們已經是“世界第一”了,該是到改變的時候了。為了家人和朋友的健康與安全,請自覺安全出行,並轉發給身邊的朋友,讓愛傳遞到每一個人。如果每人都置身事外,下一個出車禍的可能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