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613)
2007 (556)
2008 (369)
2009 (298)
2011 (232)
2012 (174)
2013 (145)
2014 (89)
2015 (101)
2016 (83)
2017 (53)
2019 (76)
2021 (62)
2022 (116)
2023 (95)
一、經濟
下圖中,以中美兩國為例,中國製造業占GDP的36.9%,美國僅占12.4%且78.1%的比重都是服務業,美國人一直憂心忡忡的製造業流失,產業空心化,過於依賴金融服務業的問題仍未得到緩解。
2010年,中國就超過了美國,成為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
美國從1895年直到2009年,已經在製造業世界第一的“寶座”上穩坐了114年,而中國製造業在產值上不僅超過美國,而且幾乎等於排在後麵的美日德三國之和,更是俄羅斯的13倍!
來看一組我國在2013年就已讓老外瞠目結舌的世界排名數據:
生鐵產量排名世界第一,占全球總產量的59%;
煤炭產量排名世界第一,產量占到全球總產量的一半;
粗鋼產量排名世界第一,占全球產量的46。3%,超過第2至第20名的總和;
造船規模排名世界第一,占到世界總造船量的41%;
水泥產量排名世界第一,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60%以上;
電解鋁產量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總產量的65%以上;
化肥產量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總產量的35%;
化纖產業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總產量的70%;
平板玻璃產量排名世界第一,超過世界總產量的50%;
工程機械銷售規模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總量的43%;
汽車製造排名世界第一,連續蟬聯世界第一,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25%;
彩電產量排名世界第一,占全球出貨量的比重達到48.8%;
手機產量排名世界第一,占全球出貨量的比重達到70.6%;
集成電路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出貨量的比重達到90.6%;
進出口貿易規模排名世界第一,為世界第一大進出口貿易國;
這份名單長的可能出乎很多人意料,還有——
紡織品產量世界第一,每年供世界人民每人四件衣物;
鞋產量世界第一,每年世界人民每人3雙;
發電量規模世界第一;
電冰箱產量世界第一;
DVD產量世界第一;
空調產量世界第一;
棉花產量世界第一;
食用油產量世界第一;
摩托車產量世界第一;
磷生產規模世界第一;
家具出口規模世界第一;
鋼琴產銷規模世界第一;
糧食產量和消費規模世界第一;
肉類產量和消費規模世界第一;
魚類產量和消費規模世界第一;
……
太多了,這還隻是2013年的中國,時至今日,第二第三名與我國的差距仍在不斷被拉大。
在基建的效率和規模方麵,中國更是獨步全球——高速公路,世界第一;高鐵,世界第一;地鐵,世界第一;水運,世界第一;港口,世界第一;隧道,世界第一,總裏程可繞地球赤道一周有餘,規模和建設速度均居世界第一;水利建設,世界第一;電網,世界第一,而且是最好的電網,沒有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實際應用特高壓輸電技術的國家。
發達國家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開始了特高壓輸電的前期研究,曆經幾十年,尚未形成成熟的設備,就連美國的電網係統都由於缺乏經費而老舊不堪,經常因惡劣天氣造成大規模停電且恢複緩慢,而我國今年初剛剛又開工一項目前是全世界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輸送距離最遠,技術水平最先進的特高壓輸電工程,設計功率可點亮4億盞30瓦點燈。
我們順便看看美國的基建單:
這個其實不奇怪,就好比紐約地鐵,每年都要死幾十人,卻一直不裝安全門,紐約市政府回複相關提議也是言簡意賅:“沒錢!”——多的錢都要給五角大樓來圍堵中國。
在互聯網方麵,截止2015年的最新數據,我國移動通信用戶規模達12.93億,移動互聯網用戶達8.9億,如此規模的市場帶動了中國電訊業的高速發展,華為不止成為世界第一巨頭,其主導的電信標準在世界電信大會上經投票力挫美國標準,成為國際新標準。
再上一張2014年中美印的主要社會經濟指標圖(部分為12,13年數據)
中國經濟規模已經是舉世公認的世界第二,隻要前進的步伐不被打斷,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僅僅隻是時間問題,而且這一代中國人基本都會看到那一天。
有人說,中國經濟是房地產泡沫托起來的,其實,房地產對中國的影響沒有媒體整天一驚一乍宣揚的那麽大,美國房地產占GDP比重為12.3%,中國隻占5.6%(2012年),這幾年擴張的比例依然極其有限,2015年房地產業占中國GDP比例也僅僅隻有6.1%。
中國的經濟大頭,仍然在以製作業為主的工業上,一張圖說明:
不用懷疑這一點,從用電量就能看出來。
中國的發電量早已超過美國。
2011年,中國的工業用電量為 3.463萬億千瓦時,美國是0.976萬億千瓦時,中國是美國3.55倍。從1992年到2012年,美國的工業用電量已經連續20年徘徊在1萬億千瓦時附近了,而在此期間中國的工業用電量則擴張了大約6倍,達到2012年的3.606萬億千瓦時。
今天,中國的工業產業在廣度和高度兩方麵都已達到過去想都不敢想的地步。
中國擁有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和525個小類,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從而形成了一個舉世無雙、行業齊全的工業體係,能夠生產從服裝鞋襪到航空航天、從原料礦產到工業母機的一切工業產品,成為中國競爭力的重要源泉,也是進一步升級產業所必須的基礎和動力;
有人會拿中國造不出圓珠筆芯來調侃,其實,這更多的隻是一個市場問題而已,年初國務院總理簡單提了這件事,半年後我國就把這技術解決了,不僅開始滿足國內需求,其高端產品陶瓷筆珠甚至在短短幾個月內便開始成為國外名牌圓珠筆的首選。
可以說,隻有中國不想攻克的技術,沒有中國不能攻克的領域。
以前老有人說,中國工業什麽的大而不強,這種印象由來不是沒道理的,因為我們過去都是以引進仿製為主。強與不強,其實就是一個科技實力問題,下麵,就讓我們直接進入科技篇。
二、科技
長久以來,有的人都堅稱,科研院所都是騙經費搞腐敗不幹實事的,嗯,然後這些人把空間站發射到天上了……
還是上幹貨,以全球科技實力排名第一的美國為參照物。
上圖是中國和美國在33個工業領域的科技實力雷達圖,目前,中國在家用電器、建材、鐵路和高鐵技術、風力渦輪機和電力設備、太陽能電池板和石油天然氣設備等領域領先於美國,但其他20多項技術領域都差於美國,在商業航空器、半導體、生物機器、特種化工和係統軟件等技術領域,和美國的差距在 20至30年左右。
2015年,在全世界100個熱點科研前沿和49個新興前沿領域中,美國在143個前沿領域都有核心論文入選,且在108個前沿的核心論文數都排名第一,中國在82個前沿有核心論文入選,在16個前沿的核心論文數為第一名,除了在化學與材料科學領域,中國的貢獻度超過美國之外,世界科學研究的前沿突破基本上有8成來自美國。
所以,一個基本事實就是,美國仍是世界科技第一強國。
但中國正在以越來越快的速度縮小著差距。
有人說,得了吧,先超過日本科技再說吧。
亞洲開發銀行發布的《2015年亞洲經濟一體化報告》顯示,中國在亞洲高端科技產品出口所占份額從2000年的9.4%升至2014年的43.7%,位居亞洲第一。而日本所占份額從2000年的25.5%下降至2014年的7.7%。
實際上,中國已成亞洲高端科技產品出口的主導力量,日本隻是中國的零頭。
朋友圈裏,也不時有人發一些感歎德國科技水平神奇的文章,似乎中國難以望其項背,那麽事實究竟如何呢?
我們用國際公認的衡量一國科技實力最重要的WFC指數(自然指數)來說話。
2014年12月公布的當年統計數據是:美國WFC排第一,18643;中國第二,5206;德國第三,4077;四到十位分別是日本、英國、法國、加拿大、西班牙、瑞士、韓國,從3371到 1151,俄羅斯不在前十之中。可以看出美國仍然非常強大,WFC是中國的3.6倍,但中國已經位居世界第二,達到德國的1.3倍、日本的1.5 倍。
再從單位研究實力看,直接上圖:
這個結果可能會讓中國崩潰論者吃驚,但對國際科研圈人士來說早就不奇怪了。僅僅十多年前,中國的國際一流科研論文還很少見,很多教授都從來沒發過。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科技論文的數量和質量都出現了爆炸性的增長,上升勢頭令人震驚。
從各國2014年與2013年WFC的對比上來看:美國下降0.8%,德國上升1.0%,日本下降2.3%,英國上升0.9%,然後六到十位的法國、加拿大、西班牙、瑞士、韓國都是下降的。
中國呢?上升14.9%!
2014年6月到2015年5月的統計,跟2014年12月的數據相比剛好過去了半年。僅僅半年時間裏,中國的WFC又從5026變成了6318,增長25.7%!
與此同時,美國的WFC從18643變成17448,下降6.4%;德國從4077變成3939,下降3.4%。僅僅半年,美國對中國的比例就從3.6縮小到2.8,中國對德國的比例從1.3擴大到1.6。中國科技實力超越美國所需要的時間可能比很多人想象的都快!
什麽?你說俄羅斯?俄羅斯排在第十九位,中國是俄羅斯的18.7倍。
除了WFC,我們再來看專利情況。
從世界五大知識產權局(歐洲專利局、日本特許廳、韓國特許廳、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和美國專利商標局)的統計來看,2014年五大局共授予了95.54萬件發明專利,美國最多,30.1萬件,占31%,其次就是中國,23.3萬件,但其增速最快,達12.3%,美日韓歐的增速分別是8.2%、-18.0%、1.9%和-3.1%。
再看科研上人力的投入。2013年我國研究與發展(R&D)人員總數為353.3萬人,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位。
那經費投入呢?2014年中國的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為13312億元,比2013年增長12.4%。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在《經合組織2014年科學技術與工業展望》中預測,中國的研發支出將在2019年前後超過歐盟和美國,躍居世界首位。
可以說,目前能在幾乎所有領域和美國競爭且互有攻防的,世界上隻有中國一家。其他西方國家由於實力不夠,在四代機、搜索引擎、電子商務、社交媒體、智能手機等領域基本都放棄了。一些人熱捧的科技強國日本放棄得更多,除此之外還有電信標準、導航係統、大飛機等等。至於俄羅斯,除了軍工和航天,大部分領域裏都退出了競爭。隻有中國在全麵發力,所有科技領域都不缺席。
三、軍事
說到軍事,過去的曆史,什麽抗美援朝,什麽對越反擊,對印反擊就不提了,隻看現在。總體而言,中美軍事差距很大,但中國逼近速度驚人,且潛力已數一數二。
今年公布的全球軍力指數的全球戰力排名(GFP)又出爐了,這一衡量全球主要國家軍力的重要數據,多年來前幾名都雷打不動——美國、俄羅斯和中國繼續在世界大國軍力中穩居前三。
先上兩張表感受一下:
但這裏,我們著重談的,不是中國目前有多少飛機坦克大炮,那些可以隨便網上查,這裏,我們著重談的,是中國的軍事潛力。
可以這麽說,中國的軍事潛力不但遠高於俄羅斯,甚至高於美國。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為全麵,最為強大的工業產能。以戰機為例,俄羅斯《軍工信使》報稱中國一年戰機產量已超北約28國總和,同時在量產殲-11B、殲-15、殲-16、殲-10、JF-17、 殲轟-7、轟-6M/K、K-8和L-15,年產量足以保障裝備兩個航空兵師。該報稱“在與美俄(尤其是俄)的競爭中,中國憑借其龐大的生產能力和迅猛的科技發展,取得了一邊倒的勝利。”
我們再以造船為例,中國僅需把造船產能的1%用於軍工生產,就能實現“一年裝備一個艦隊,下水一個艦隊,開工一個艦隊”。
目前,中國一共有 38座船塢長度超過304.5米且寬度超過75米。即使以美國“福特”級航母的尺寸(全長333米、最大寬度77米)為標準,長寬均超過“福特”級的中國 船塢也有34座。換言之,如果不考慮其它因素、僅考慮船塢的限製,中國造船業現在開始全力以赴造航母的話,我們能看到30艘以上的“福特”級噸位的航母同時在塢內大建的壯觀場景!而美國現在隻有紐波特紐斯船廠具有製造“福特”級噸位航母的能力。
從世界曆史看,經濟強國必然科技會崛起,現實邏輯就是這麽簡單粗暴。即便處在西方的武器禁運之下,近些年中國軍工科技依然進步神速,基本上是美國搞出某型新概念武器不久,中國就會出現與之對應的裝備,而且發展得更快。
如高超音速導彈,中國至今已成功發射試驗七次,而美國又成功幾次呢?
中國除了已經研發出J20J31隱形戰鬥機、利劍隱形無人戰機、運20大型運輸 機、空警2000大型預警機、001A航母、094 93核潛艇、052D神盾艦、054A護衛艦、DF31ADF41戰略導彈、99G式主戰坦克、 中段反導、反衛星、激光武器等等與美國相對應的先進武器裝備外,還研發出了DF26DF21D反艦彈道導彈之類的殺手鐧武器。
中國J20隱形戰鬥機投入小批量生產,而美國的F35至今仍問題多多,已經迫使美國準備重開F22生產線。但洛馬公司卻為此開出了天價,不知道以美國捉襟見肘的財政狀況,是否負擔得起這筆龐大的開支。戰爭打的是綜合國力,特別是對軍工生產有直接影響的製造業實力。
中國軍費支出僅占製造業的3.3%,而美國軍費支出已經占到製造業的 32.4%。可以說以美國的製造業規模,目前美國軍費支出已經達到極限,而中國卻僅用不到GDP1.5%的軍費,就已經使戰機、軍艦產量達到世界第一。
如果象美俄一樣,將軍費開支提高到占GDP4%,誰還能與中國開展軍備競賽?
說完經濟、科技、軍事,我們最後說點別的。
1903年,中國駐美公使武官譚錦鏞,在舊金山一座橋上遭警察無故毒打,還將他綁在籬笆上示眾,即便出示了武官證,美國人依然狂叫:“凡是中國人都得挨打!”。咽不下這口氣的他,最終自殺,在中國外交史上留下沉痛的一頁……
現在,我們隻能感慨,中國正在和平崛起,但背後依然處處充滿了刀光劍影。這個曾經多災多難的國家,而今在超越和追趕的道路上,在一些國家的圍追堵截下,一步一個腳印的前進著。
這是一場新時代的長征,她背後折射出的,是一個文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甘落後的堅定決心和重新屹立於世界之林的雄心壯誌!
隻要穩定,中國就有大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