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613)
2007 (556)
2008 (369)
2009 (298)
2011 (232)
2012 (174)
2013 (145)
2014 (89)
2015 (101)
2016 (83)
2017 (53)
2019 (76)
2021 (62)
2022 (116)
2023 (95)
中醫有著5000多年的悠久曆史,其神奇之處連很多西方醫生都嘖嘖稱奇。不過,最近網上流傳一篇文章《5000年中醫將亡於中藥!深刻到絕望!》 當中揭示了一些中藥的秘密,作者由此發出“絕望”的感歎,為什麽呢?文章舉了一些例子:
1、枇杷葉:
枇杷葉應該如何采集、炮製?有著50多年經驗的老中醫駱詩文講解到:“今年用的枇杷葉必須是去年從樹上摘下來的老葉,樹齡至少三五年。用鬃刷把枇杷葉背麵的毛刷得幹幹淨淨,放在竹墊上晾到八九成幹,以一公斤為單位,一葉一葉碼好用繩子紮起來,再立起讓它徹底幹燥。做藥的時候,拿出來,用藥刀切成0.5厘米厚的絲,鍋裏加煉熟的蜂蜜
和適量開水,放入枇杷絲拌勻,用文火炒到枇杷絲既能很均勻地沾上蜜,又不黏手,取出放涼即可。”
但現在農民們一般都是怎麽采集落葉?“我親眼看到,都是直接用一根金屬的或者竹製的長簽紮地上的落葉,管它老葉、新葉。很多葉子在泥裏已經腐爛,再一下雨,浸泡過後還有什麽用?采回來洗都不洗,毛也不去,曬幹一紮。炮製的時候,甚至連繩子都不解,蜜炙就更不用提了,直接往提取罐裏倒。”
2、魚腥草:
過去魚腥草主要生長在深山的水溝溪泉兩邊,沒有汙染。現在的腥草灑在大地上,像種蔬菜一樣。(網絡圖片)
一名老中醫說:“過去魚腥草主要生長在深山的水溝溪泉兩邊,沒有汙染,煮了以後給小孩退燒很快就能見效。現在雲南、貴州、四川,把魚腥草灑在大地裏,像種蔬菜一樣。本身那個地是農田,已經施過很多年的化肥農藥。長出來後用耙一耙,裝在竹筐浸到水塘裏,把泥洗掉就挑到集市上去當蔬菜賣了。當天賣不完怕爛掉才拿回去曬幹,賣出去做藥。肺炎發燒,以小孩居多。小孩病情變化很快,以往一服藥就能扳過來,延誤了就可能致命。你說拿這樣沒什麽療效的魚腥草做藥,吃了能不死人嗎?”
3、當歸:
岷縣當歸又稱“岷歸”,為藥材界公認的“道地藥材”。前段時間岷縣“毒當歸”鬧得沸沸揚揚。由於黃芪、當歸、黨參等藥材常發麻口病,束手無策的農民最後隻能用各類高毒高殘農藥一起“招呼”。嚇得不少想買當歸的朋友,不惜從香港繞道訂購。
中藥的采集、製作過程都有嚴格的規定,不過現在很多中藥被當成農產品一樣種植,藥效可想而知。(網絡圖片)
“就像我們吃黃瓜,頭尾兩端味道不一樣,當歸各個部位的藥效不同。當歸頭止血,當歸身補血,當歸尾破血(催血),不能亂用。以前用當歸,都要分清部位,一錢一錢算得很仔細。現在去配藥,藥房的人跟我說,當歸都長得很大,給你一整根,都啃光也不會出事情,當然,也沒什麽療效,跟吃蘿卜差不多。”老中醫說。
4、“搶青”之禍
內行人都知道這句諺語:“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砍來當柴燒。”藥王孫思邈更在一千多年前直接指出,不按時節采摘的中藥材,有名無實,跟爛木頭沒有什麽兩樣。
從事中藥工作53年的駱詩文說,中藥市場放開以後,藥材變成了“農副產品”,沒多少人再指導農民種藥了。現在種藥主要靠價格調節,哪個上漲種哪個,哪種方法長得最大最快就用哪種。為了盡早上市,藥農采收的天麻裏麵都是癟的。桔梗生長兩三年才能達標,現在人工種植一年就可以了。
為了一個“錢”字,藥農將很多中藥的種植期減短,藥效當然大受影響。(網絡圖片)
還有藥用價值極高的遼五味子,本應到10月才能采收,已經提前3個月遭受了搶青之禍,采回來的青果還要噴上藥水焐紅,而真正自然成熟的五味子則無處尋覓。
5、中藥也有“三聚氰胺”
藥材采集之後,最基本的工作是除去泥沙和混雜物。然而目前市場上的藥材,茵陳、蒲公英、菟絲子等所含泥沙重量幾乎占20%以上。丹皮不刮皮抽心,白芍不去老根,板藍根不去根頭部,桃仁、杏仁不去皮,酸棗仁大量含殼,麥冬、蓮子不去心……
6、高價買“藥渣”
駱詩文說,很多冬蟲夏草也已被提煉,藥材商將“藥渣”用啤酒浸泡,誤導消費者以為是真貨。沒有經過萃取的蟲草外觀飽滿、色黃而亮,現在市場上至少70%的冬蟲夏草,都被提取了有效成分,幹巴巴的,蟲體較硬,也沒有香菇一樣的香氣。
市場上很多藥材都發現被萃取過現象,市民買到的其實是“藥渣”。(網絡圖片)
以下這些藥材都發現過“被萃取”現象:人參、西洋參、黨參、冬蟲夏草、黃連、黃柏、牡丹皮、首烏藤、金銀花、連翹、八角茴香、山茱萸、連翹、桔梗、淫羊藿、川貝、五味子、益母草、澤瀉、白術、雞血藤,柴胡、穿山甲、紫河車等。
如果說從前的中藥造假,還隻是在等級上以次充好,如今則是花樣百出了。
一位老中醫則告誡說,我們的中醫藥界要自尊自愛,不要把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藏毀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