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民國粵人赴澳留學檔案匯編(百九三):香山袁僚興

(2025-08-15 08:42:45) 下一個

民國粵人赴澳留學檔案匯編(百九三):香山袁僚興

香山平嵐村

香山縣平嵐村的袁僚興(Leo Hing),出生於一九一○年九月十二日。在一九二三年將滿十三歲時,根據家人的安排,他要去澳洲留學。

代袁僚興辦理留學手續的是袁德梅,也稱威厘興(Willie Hing)[1],早年來到澳洲發展,定居於昆士蘭州西南部地區的小鎮車厘蔚埠(Charleville)多年。從檔案中得知,袁德梅不是袁僚興的父親,但也沒有明確說明他們之間的關係;隻是從都是姓袁這一點來看,可以猜想他們應該是同宗之鄉人或其他親戚關係,也許袁德梅是袁僚興的叔伯輩,不然也不會委托他代辦袁僚興的赴澳留學事宜,而且還是前往他所在的昆士蘭省(Queensland)西南部地區讀書,同時他還要作為後者來澳留學的監護人。

一九二三年四月二十八日,袁德梅填妥申請表,提交給中國駐澳大利亞總領事館,代為申領袁僚興來澳留學所需之護照和簽證。他以自己與人合股在車厘蔚埠管轄下的另一個小鎮卡剌孖剌(Cunnamulla)開設的“車厘讚”(Charlie Chan & Co.)號商鋪作保,允諾每年供給袁僚興膏火費八十鎊,以充其學費和生活費等方麵的開銷。至於袁僚興要入讀的學校,因袁德梅所居住的鎮子周圍地廣人稀,沒有其它選擇,隻能是在當地,即卡剌孖剌皇家學校(Cunnamulla State School)。

雖然昆士蘭的西部鄉村比較偏僻,通訊聯絡上沒有那麽方便,但在美利濱(Melbourne)的中國駐澳大利亞總領事館接到這份申請後,並沒有耽擱多少日子,很快就給予了處理。十天之後,即五月八日,中國總領事魏子京就向袁僚興核發了編號為257/S/23的中國留學生護照,並在次日也從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內務部那裏為他拿到了入境簽證。當天,中國總領事館就按照流程,將辦妥的證件根據袁德梅的指引,寄往香港的金生泰號洋行,由後者轉交給袁僚興並為其安排行程。

四個月之後,一切安排妥當,十三歲的袁僚興就從家鄉香山轉道香港,在這裏乘坐“衣市頓”(Eastern)號輪船,於一九二三年九月十八日抵達昆士蘭省首府庇厘士彬埠(Brisbane),入境澳洲。袁德梅提前去到海關將他接出,然後再由此轉車西行,到達距庇厘士彬約七百五十公裏的卡剌孖剌小鎮,與他的舅舅或叔叔亞讚(Ah Chan)住在一起,這也是檔案文件中唯一的一次提到他這位親戚的名字[2]。也許,上麵所說的車厘讚號商鋪雖然是以袁德梅為主,但實際上袁僚興的舅舅亞讚也是股東,並實際上主持經營,因為商鋪的英文名中就有他的名字“讚”。由此也可以看出,袁德梅隻是作為袁僚興留學澳洲的代辦人,與袁家的淵源關係顯然就是上述車厘讚號商鋪。

九月二十四日,袁僚興就正式注冊入讀卡剌孖剌皇家學校。也就是說,甫放下行李,他就由長輩帶領,立即去往學校注冊上學。在赴澳留學之前,袁僚興顯然並沒有學過英語,故到澳洲留學後,一切都應該是從頭開始。但在入學二個月之後,他就開始明白簡單的英語,校長對他的進步很高興。當然,在這樣偏僻的昆士蘭西部鄉村,中國人極少,可能除了他之外,就隻有他自己的舅舅或叔叔亞讚;而在學校裏,他也可能是唯一的中國學生。由是,周圍的環境也迫使他不得不全力以赴地學習英語,以適應生活和學習。同時,他也確實學習刻苦,上進心強,很快就適應了澳洲鄉村的學習環境,學業和操行一直都受到好評。在這種狀態下,袁僚興一直在這間鄉村學校讀到一九二八年底,足足在這裏念了五年多的書,而且出滿全勤,甚至舉止言行可能都已經十分澳洲牛仔化,似乎一切安好,波瀾不驚。而悄然之間,袁僚興也長成了十八歲的大小夥子。

但從一九二九年的新學年開始後不久,以往在卡剌孖剌皇家學校出滿全勤的中國學生不見蹤影了。為此,校長向內務部報告說,自二月份開學起,不知何故,袁僚興就不來上學了,學校沒有他的任何信息。剛開始時,內務部還以為他是轉學別處了;但遍詢周圍的學校,都未見到他報名入讀的蹤跡,這才開始著急起來,趕緊於四月份下文,責成當地海關及警察部門調查這人去了哪兒。警察得知,他的舅舅亞讚早在今年三月份便已回國探親[3],隻能找其監護人袁德梅才能了解到情況;到五月中旬,最終在車厘蔚埠找到了袁德梅,方才得知袁僚興此時正跟他住在一起。但袁德梅向前來調查的警察表示,這位年輕人已經不會再返回學校讀書了,因為出國快六年,袁僚興目前一門心思隻想盡快返回中國;而袁德梅本人也正好計劃要在近期內就返回中國探親,他表示,屆時就順便將這位年輕人一起帶回中國去。既然如此,內務部接到報告後,也隻能順其自然,但責成袁德梅盡快安排船票,將袁僚興遣送回中國。因為他這樣不去上學,而長期呆在澳洲,又無所事事,是違反《中國留學生章程》相關規定的。

於是,在昆士蘭的西部鄉村又呆了三個月之後,十九歲的袁僚興就和袁德梅一起從車厘蔚趕到庇厘士彬等船。一九二九年八月二十日,他們在這裏登上中途停靠的“聖柯露濱”(St Albans)號班輪,離開澳洲返回了中國[4]。此時,距袁僚興來澳留學還差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滿六年。但在最後這八個月的時間裏,他實際上並沒有入讀任何學校,隻是呆在其監護人的家裏或者是到周圍鄉野地方閑逛而已。離開澳洲之前,他沒有跟中國總領事館打招呼,也沒有申請再入境簽證,顯然是一去不返。

一九二三年四月二十八日,袁德梅向中國駐澳大利亞總領事館申請袁僚興來澳留學護照和簽證所填寫的申請表。

一九二三年五月八日,中國駐澳大利亞總領事魏子京給袁僚興簽發的留學護照。

檔案出處(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檔案宗卷號):Leo Hing - student passport, NAA: A1, 1928/9663


[1] 詳見:Certificate Exempting from Dictation Test (CEDT) - Name: Willie Hing (of Cunnamulla) - Nationality: Chinese - Birthplace: Canton - departed for China per NIKKO MARU on 27 May 1918, returned to Brisbane per KANOWNA on 10 October 1920, NAA: J2483, 239/32。但在同一時期惠陽縣留學生巫阿耀(Moo Ah Yow,或寫成Mow Ah Yow [You]或Moh Ah Yow)的檔案裏,袁德梅的名字變成了巫德梅(見:Moo Ya Yow - Students Passport, NAA: A1, 1937/171)。根據這份檔案宗卷,巫德梅是惠陽客家人;而“威厘興”實際上是其經營的商鋪名,全名是William Hing & Sons,簡寫或簡稱為Willie Hing。從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保存的相關宗卷看,巫(袁)德梅出生於中國。見:Certificate Exempting from Dictation Test (CEDT) - Name: William HING - Nationality: Chinese - Birthplace: Canton - departed for China per COBLENZ on 13 February 1911 - returned to Brisbane per EMPIRE on 14 July 1912, NAA: J2483, 64/83。而據其在澳所娶之第二任太太的檔案記錄,他的確切出生日期是一八八五年一月十五日,且是生於中國,其英文名也寫成William Moo Hing,故其中文名也就應該為“巫德梅”。由此看來,以巫德梅這個年紀,顯然是袁僚興的長輩;隻是他如何又姓了“袁”,以及與袁僚興的真實關係是什麽,不得而知。見:Mrs Nellie Quee HING- Naturalization, NAA: A1, 1934/10856。與此同時,根據另外的說法,他也有可能是在澳大利亞出生的第二代華人。檔案顯示,巫德梅的父親早在一八七十年代就已經來到澳大利亞發展。由是,巫德梅是在澳出生的第二代華人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為他的幾個弟妹都是在澳洲北部的打運埠(Darwin出生。詳見:William Hing - Temporary Admission of Relatives, NAA: A1, 1923/1754。如果是在澳出生,他也就有可能像當時大部分在澳出生的第二代華人(包括他的弟妹們)一樣,年少時便被送回國內家鄉撫養,學習中文及家鄉方言習俗,長到十幾歲時再從中國家鄉重返澳洲和父親呆在一起,共同打拚。從威厘興號商行的英文名字William Hing & Sons也可以看出,該商行是由巫父所創,帶著他的幾個兒子一起經營而發展起來的,而巫德梅隻是他其中的一個兒子,且並非長子。見:HING, Albert [also known as Soh Moy] - born 1927 Darwin – Nationality: Chinese [children Jock, Dorothy and May Hing], NAA: J25, 1973/6938。

[2] 亞讚生於一八七五年,也是在十九世紀末年來到澳大利亞發展,最終定居於卡剌孖剌鎮。見:Certificate Exempting from Dictation Test (CEDT) - Name: Ah Chan - Nationality: Chinese - Birthplace: Canton - departed for China per EASTERN on 15 December 1920 - returned to Brisbane per EASTERN on 18 September 1923, NAA: J2483, 298/059。

[3] Certificate Exempting from Dictation Test (CEDT) - Name: Ah Chan - Nationality: Chinese - Birthplace: Canton - departed for China per CHANGTE 22 March 1929, NAA: J2483, 458/66。

[4] Certificate Exempting from Dictation Test (CEDT) - Name: Willie Hing - Nationality: Chinese - Birthplace: Canton - departed for China per ST ALBANS 20 August 1929, NAA: J2483, 465/57。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