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47)
2009 (550)
2017 (1)
2018 (5)
2019 (4)
2020 (2)
2022 (60)
2023 (92)
2024 (64)
斐濟最早的華商——梅屏耀
目前所知,最早移民到大洋洲島國的華商是梅屏耀(Moy Ping Yiu)。他在1855年從澳大利亞維多利亞駕船到達斐濟的萊武卡(Levuka),建立起“Hong Lee”(康利)商店,成為太平洋島國地區首家華人商業公司。1873年,《斐濟時報》(The Fiji Times)上刊登了“康利”公司的一則英文廣告,從中可以看出華商在城市地區的經營情況。廣告內容如下:
萊武卡茶行
康利公司
進口雜貨和布料
上等紅茶……………………………………2/0 每磅
上等白毫……………………………………2/6 每磅
所有布料均比其他商店便宜20%
承接各種家具木工活
高價收購海參和玳瑁[1]
從上述廣告內容可見,華商梅屏耀雜貨鋪主要銷售茶葉、布匹以及日用品等商品,還利用手藝製作和出售家具,同時收購海參和玳瑁等島國特產銷往東亞地區銷售,經營內容極為豐富。
梅屏耀,又名梅百齡(Moy Park Ling),1835年出生於廣東台山。1852年,他乘船前往澳大利亞悉尼淘金尋求財富。據記載顯示,他在澳期間聽說斐濟群島盛產玳瑁、海參和檀香木等名貴物產,遂用積蓄購置一艘小帆船,於1855年獨自駕船來到斐濟,成為首位定居斐濟的華人。[2]也有資料認為,他在澳大利亞淘金並歸化入籍,1872年才來到斐濟。[3]1882年,梅屏耀返回香港,與台山籍女子林瑪麗結婚。隨後,兩人攜手重返斐濟,林瑪麗成為斐濟的第一個華人女性。
梅屏耀夫婦在萊武卡開設了名為“康利號”的雜貨店,這是斐濟最早的華商店鋪。該店鋪因1873-1882年間多次在《斐濟時報》上刊登廣告而受到學界關注。從1873年的廣告可見,“康利號”經營的商品品類繁多,主要有海參、茶葉、玳瑁、家具、布匹等。到了1880年,受到經濟形勢影響,其僅出售從中國進口的商品,不再經營家具、玳瑁和海參等業務,業務有所收縮。此外,梅屏耀也涉足航運業,成為當時“斐濟-瓦努阿圖-所羅門群島”(Fiji-Vanuatu-Solomon Islands)航線上“斐濟之星”(Star of Fiji)縱帆船的股東。
梅屏耀對斐濟經濟發展的貢獻得到了認可,至今斐濟國家博物館仍珍藏著梅家的家庭照片。照片中的梅家成員身著西式服裝,男性未紮辮子,證明他們已融入大洋洲島國的生活,並可能已加入住在國國籍。大約1896年,梅屏耀離開斐濟,據說是返回故鄉,很可能在家鄉病逝。但其真相如何,無法得知,因目前在中國和斐濟兩地都未曾發現他的墓碑。隨著他的離去,“康利號”雜貨店在紅火了25年後也逐漸走向衰落,最終停業。梅屏耀子女眾多,作為第二代移民,他們並未追隨父親返回中國,而是選擇在斐濟和澳大利亞繼續生活和工作。

圖為梅屏耀(後排左二)全家合影
[1] Judy A. Wong, The Distribution and Role of the Chinese in Fiji: A geographical study of an immigrant group in the plural society of Fiji. M.A thesis, University of Sydney, 1963, p.90.
[2] 陳誌明:《中國國民黨澳洲黨務發展實況》,悉尼:中國國民黨駐澳洲總支部,1935年,第106頁。轉引自南太井蛙:《第一個抵達斐濟的華人》(2011/3/19),載澳紐網ausnz.net:https://ausnznet.com/wenyuan/article_detail.asp?articleID=2669 (最後檢索日期:2017年11月27日)。
[3] Bessie Ng Kumlin Ali, Chinese in Fiji, pp.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