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47)
2009 (550)
2017 (1)
2018 (5)
2019 (4)
2020 (2)
2022 (60)
2023 (92)
2024 (64)
支持中國抗戰,斐濟華商傾囊捐贈飛機
太平洋戰爭之前,斐濟華人華商便已經開始援助中國的抗戰。1932年,蔣光鼐、蔡廷鍇領導的十九路軍在淞滬地區英勇抗戰,這一行動得到了全球華僑華人的廣泛支持。淞滬抗戰失敗後,蔡廷鍇為了宣傳抗戰事跡並答謝海外華僑華人的支持,於1935年3月初開始了跨越歐、美、亞、澳四洲的環球之旅。1935年2月19日上午9點,蔡廷鍇到達斐濟,進行了八小時的短暫訪問。盡管在此之前,國民政府外交部長汪精衛曾三次發電報給斐濟領事館,要求禁止蔡廷鍇登陸,但斐濟的華人社區卻堅決頂住了壓力,熱情地接待了他。在斐濟的短暫停留期間,蔡廷鍇發現,這裏的華商數量已逾千人,街頭巷尾遍布華人商鋪,且當地華人還積極組織各類社團,緊密關注著國內的局勢。蔡廷鍇受邀前往粵東俱樂部發表政治演講,向在場的百餘名華商詳細描述了淞滬會戰的經過和日本傀儡政權的賣國行徑。[1]這場演講極大激發了斐濟華商的愛國熱情,使斐濟成為後來支援國內抗戰的重要基地。
隨著1937年7月日本全麵侵華戰爭的爆發,國民政府在正麵戰場上的形勢日益嚴峻。1938年廣州失守,1941年底香港淪陷,華僑華人返回國內的道路被切斷,許多斐濟華人不得不提前將家眷接到斐濟,以躲避戰爭的侵害。在此背景下,許多華人華商積極投身抗戰支援行動,堅決抵製日貨,甚至將原本用於再生產的資金捐獻給國內。1938年,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國民政府失去了東部沿海和沿江大片富庶地區,財政收入銳減。1939年國民政府的財政收入僅為4.3億元,較1936年減少了72.6%。然而為了支持抗戰,其財政支出卻持續攀升,“從1937年7月到1938年12月,政府的財政總支出為3,030,180,000元,而其中軍費支出就有2,114,208,000元,占國民政府財政總支出的69.77%。”[2]為了彌補巨大的財政虧空,國民政府發起“節約建國儲蓄運動”,呼籲華商捐款協助祖籍國的經濟建設和抑製物價。該運動得到了華商的積極響應,他們紛紛購買“節約建國儲蓄劵”,僅斐濟華商購買了1,318,612元。[3]此外,斐濟華商還積極捐款,共捐贈了10萬英鎊資金。[4]
在抗戰期間,方作標等斐濟華商還為祖國捐贈了4架飛機,價值2萬英鎊。出生於1895年方作標(Fong Jock Biew)是廣東省香山縣敦頭村人,1916年來到斐濟,先在振興隆商行位於烏裏達瓦(Vunidawa)的香蕉種植園做工,然後在附近建了約十間售貨木屋積累資本,其商鋪就叫做方利(Fong Lee),當地人均稱他為方利。方作標雖目不識丁,卻獨具慧眼,力排眾議,全力支持一位白人朋友開采金礦,並提供後勤補給。後來這位朋友真的找到了金礦,作為報答,他將開礦的後勤供給專利權給了方利,方利號也因此生意興隆,很快發展成西區巴城(Ba)最大的華人商行方利行,並經營房地產生意。當時許多跟隨他的華人,後來自立門戶,成為大商家的也不少,如李華葉(Lee Wah Yip),創立了李氏企業(Lee’s Trading Company),專營食品加工、膠管、家具等生意[5];黃潤江(Eddi Yan Kong Wong)和楊軒(Young Hin)創立愛特軒公司(Eddi Hin Company),生產“六寶”(Lukbo)飲料。[6]方利生涯充滿傳奇性,且生意經營有方,多方麵發展。在抗日戰爭中,方作標不僅傾盡畢生積蓄購買了一架飛機,還將自己的房產抵押給銀行以籌集資金購買更多飛機。最終,在方作標和其他華商的共同努力下,斐濟華人得以購買其他3架飛機並捐贈給當時的國民政府。1943年,方作標冒著生命危險從澳大利亞悉尼啟程,最終將4架飛機送達重慶。旅程中,他飛越了被日軍占領的緬甸和印度,並穿越了危險的“駝峰航線”,最終成功將飛機交付給抗戰軍隊。[7]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為此曾代表國民政府題詞褒獎,並與其合影,贈中正劍。他當選過國大代表,在他病逝後,蔣介石也題了“貞固流芳”以示悼念,這幾個字被刻在了方作標的墓碑上。[8]
[1] 郭存孝:《中澳關係的流金歲月》,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6,第150頁。
[2] 方霞:《抗戰時期後方的節約建國儲蓄運動》,《抗日戰爭研究》2009年第3期,第111頁。
[3] 郭存孝:《中澳關係的真情歲月》,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8,第146頁。
[4] 司徒澤波、陳本健:《斐濟國、所羅門群島、西薩摩亞群島華僑概況》,正中書局,1991,第17頁。
[5] Robert Lee, “Lee Wah Yip,” in《斐濟華人The Chinese in Fiji: 1855 to 2015》, Suva: Chinese Association of Fiji, 2015, pp. 157-158.
[6] Jilyin Wong, “Eddi Yan Kong Wong, 1925-1992,” in《斐濟華人The Chinese in Fiji: 1855 to 2015》, Suva: Chinese Association of Fiji, 2015, pp. 208-209.
[7] 陳思科:《抗戰時期的斐濟僑領方作標:用盡積蓄捐機送重慶》,《歐洲時報》2014年9月4日。
[8] Michael Cheeman Fong, “Fong Wah Hoy Aka Fong Jock Biew – Commonly Known as Fong Lee,” in《斐濟華人The Chinese in Fiji: 1855 to 2015》, Suva: Chinese Association of Fiji, 2015, pp. 138-140. 方作標於1967年在斐濟吧城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