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民國粵人赴澳留學檔案匯編(百九六):香山鄭金富

(2025-09-25 07:15:33) 下一個

民國粵人赴澳留學檔案匯編(百九六):香山鄭金富

香山隆都

香山縣隆都的鄭開記(Jang Hoy Kee)出生於一八六九年[1],早在一八八五年,便追隨鄉人淘金的步伐,從家鄉來到澳大利亞東北部的昆士蘭省(Queensland),尋找發展機會。他在湯士威爐埠(Townsville)登陸入境後,便在該省北部地區打工,最終北上到了重鎮堅時埠(Cairns)南麵約二十公裏左右的小鎮葛頓威爐(Gordonville)定居下來[2]。這是一個因甘蔗種植園集中而迅速發展起來的小鎮,早期來到昆士蘭北部的華人有很多在此種植蔗園甚至開設糖廠[3],鄭開記便在這個鎮子上開設了一間商鋪,就用他的名字作為店名,叫做“開記”(Hoy Kee & Co.)。鄭開記來澳較早,在其成年並站穩腳跟之後,也會跟當時大多數在澳發展的華人一樣,回國探親,娶妻生子。因可以查找到的與其相關的檔案資料不多,他何時首次回國探親,無法確定,現有檔案宗卷表明,在一九○八年,他得以回國探親,次年年底返回澳洲[4]。其子鄭金富(Jang Gum Foo)便是他此次探親的成果之一,據報出生日期為一九一○年十二月一日。

一九二一年底,鄭開記再次回國探親[5]。回到國內後,他看到因澳大利亞今年開始實施《中國留學生章程》而開放教育給中國學生,周圍親友已經有送孩子前往留學,比如,庫充村的鄭仕航(Jang Shee Hong)由伯父鄭泗全(Jan See Chin)申請去到堅時埠留學[6];石岐的劉初(Low Chaw)由表兄鄭泉(Jang Chin)申請,也是去到堅時埠留學[7]。由是,他自然也想將其年滿十一歲的兒子鄭金富辦去澳大利亞讀書。

一九二二年四月六日,鄭開記委托在澳朋友代為填表,遞交給中國駐澳大利亞總領事館,申領兒子鄭金富赴澳留學護照和簽證。他以自己的鄭開記商鋪作保,承諾每年供給膏火五十鎊,作為兒子在澳留學期間所需的開銷,要將兒子安排入讀他所居住地的葛頓威爐公立學校(Gordonville State School)。

在接到上述申請後,中國總領事館此時的審理較之去年要緩慢得多。直到半年之後,鄭開記的申請才有了結果。一九二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中國總領事魏子京給鄭金富簽發了一份中國學生護照,號碼203/S/22;但在第二天就很順當地從澳洲內務部拿到了留學簽證。隨後,中國領事館將上述護照寄送香港金山莊悅昌號,由其負責轉交給護照持有人並負責安排船票。

在國內探親的鄭開記獲知兒子的護照和簽證都已辦妥,便開始準備返回澳洲。半年之後,他帶著兒子去到香港,搭乘由中澳船行經營運行的“獲多利”(Victoria)號輪船,於一九二三年七月二十日抵達堅時埠。因有父親陪同,鄭金富的入關一切順利。隨後,便跟著父親返回他在葛頓威爐的小鎮。

七月二十七日,十二歲的鄭金富正式注冊入讀葛頓威爐公立學校。他給老師的印象是:衣冠整潔,按時到校上課,熱心學習,各方麵表現及學業皆令人滿意。就這樣,他在學校裏波瀾不驚地讀了三年,每年七月份中國總領事館按例為其申請展簽,都順利地獲得批複。

到一九二六年九月,鄭金富的留學讀書生涯有了改變。九月七日,中國總領事魏子京致函內務部秘書,為鄭金富申請臨時轉變身份,即暫時將其學生簽證轉為商務簽證。他在函中表示,鄭開記因身體長期透支,想近期回國探親,順便休養調整一下,而在其離開這段時期,希望能由兒子代為管理和經營其商鋪。魏總領事強調說,鄭金富來此留學已經三年,在校表現與學業一直都很出色,且即將屆滿十七歲,是完全可以擔起代父管理店鋪的責任,而且其父此番回國探親預期不長,將盡可能快地趕回,一旦他回來後,鄭金富就可以重返學校繼續念書。為此,他懇請內務部批複這一申請。內務部秘書經一番檔案查閱之後得知,鄭開記是獨資經營商鋪,隻有一個雇員,雖然鄭金富隻有十七歲,但學校的報告一直都對其能力多有褒揚,總是稱其聰穎好學。因此,內務部秘書並沒有對此申請予以留難,而是認為這位中國小年輕在其父親雇員的協助下,應該可以經營好這個商鋪,就於十月二十二日批準鄭金富停學六個月,代父經營商鋪。

鄭開記得知申請獲批,立即集中精力培訓兒子熟悉商鋪進貨出貨及銷售和記賬的各個環節。三個月之後,待兒子可以上手了,他便在一九二七年二月二十五日趕到堅時埠,登上駛往香港的“太平”(Taiping)號輪船,回國探親去了[8]。而由此開始,鄭金富正式代父經營起他的商鋪。

六個月時間很快就過去,而鄭開記也是剛剛離開不久,無法回來澳洲,於是,一九二七年五月,當中國總領事魏子京再為鄭金富申請簽證展簽時,內務部也毫不猶豫地再批複了六個月的展延,因為事先就已經預著鄭開記此番回去探親至少需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到了年底,鄭開記還是無法返回,內務部再給他續了半年的簽證;到一九二八年年中,因鄭開記身體仍然不太適合長途航行,內務部在衡量了諸方麵因素後,再次批複展簽六個月,並表示這是最後的展簽。但在一九二九年初時,中國駐澳大利亞總領事館代理總領事吳勤訓再次為鄭金富申請半年的展簽,理由是鄭開記腳裸受傷不良於行,一時間無法旅行。在這種情形下,內務部便再次核發六個月的簽證給鄭金富。好在鄭開記在五月底回到了澳大利亞,鄭金富將生意交還給父親,於六月中旬又重新回到學校去上學了。

就在鄭金富重返學校不到兩個月,新任中國駐澳大利亞總領事宋發祥於八月十二日致函內務部秘書,為這位中國青年申請十二個月內有效的再入境簽證。他在函中表示,因剛剛接到中國來信,得知母親病重,鄭金富急欲盡早回國探望,希望早日獲得內務部的批複。九月五日,內務部秘書複函,如其所請。而在八月二十三日還沒有拿到內務部的正式批複之時,正好有一艘駛往香港的輪船“山亞班士”(St Albans)號路經堅時埠,十九歲的鄭金富便趕去港口,登上該輪徑直回國探親去了。待到中國總領事館轉來內務部的批複,就隻能由其父親再寫信或捎信回中國告知。

可是,鄭金富回國後並沒有如期返澳。此後的五年間,也沒有他的消息。顯然,他回國後可能因母親的病使他無法遠行,而一年期過後,他也到了談婚論嫁之時,就此在國內開始了新的人生之旅。一九三五年一月二十五日,中國駐澳大利亞總領事陳維屏致函內務部秘書,為過去五年間無聲無息的鄭金富重返澳大利亞工作申請入境簽證。他在申請函中表示,因兄弟Ah Tung(阿堂,譯音)加盟,鄭開記的商鋪有所發展,現在也改名為“開記兄弟行”(Hoy Kee Brothers)了。因阿堂近期要回國探親,鄭開記希望能將二十四歲的兒子鄭金富再申請出來頂替其叔叔的工作,協助父親將生意做好。因此,他希望內務部能批準這位曾經在此讀了三年書並曾經代父經營商鋪兩年多的年輕人再次入境,希望能給予他一年簽證,待其叔叔結束從中國的探親回來後,他便返回家鄉。

接到這樣的申請,內務部照例是通過海關核查鄭開記的經營狀況,作為是否批複的依據。從海關反饋回來的信息顯示,現在的開記商鋪雖然有了阿堂的加盟,但已經沒有了雇員,就是說,就他們哥倆經營。除了銷售一些日用雜貨,該商鋪也售賣蔬菜水果,但量都不大,去年的年營業額隻有一百六十鎊,淨利潤才六十鎊。之所以阿堂要回國,主要原因是去年底他趕馬車運貨時傷了大腿,需要回國找他熟悉的草醫治療,然後還需要一段時間康複,所以才申請其侄兒出來頂替他[9]。盡管上述情況值得同情,且當地警察派出所也都力證鄭開記和阿堂口碑好,為人和善,但上述商鋪經營狀況實在太微不足道,內務部長最終於四月四日拒絕了鄭金富的入境簽證申請。

兩個月後,堅時埠的一家律師行作為鄭開記的代理,致函內務部秘書,提出了同樣的申請。內務部秘書以此事已經決定不再受理為由,拒絕了其提出的要求。

鄭金富的留學檔案到此中止。

一九○八年,鄭開記申請的回頭紙。

一九二六年底,鄭開記申請的回頭紙。

一九二二年四月六日,在中國探親的鄭開記委托在澳朋友代為填表,遞交給中國駐澳大利亞總領事館,申領兒子鄭金富的赴澳留學護照和簽證。

一九二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中國駐澳大利亞總領事魏子京給鄭金富簽發的中國護照。

檔案出處(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檔案宗卷號):Janf Gum Foo – Student Passport, NAA: A1, 1935/1576


[1] Kee, Hoy - Nationality: Chinese [DOB: 1869, Occupation: Storekeeper] - Alien Registration Certificate No 15 issued 23 October 1916 at Gordonvale, NAA: BP4/3, CHINESE KEE HOY。

[2] Hoy Kee [Chinese - arrived Townsville per SS BOWEN, 1885. Box 27], NAA: SP11/2, CHINESE/KEE HOY。

[3] G. C. Bolton and Kathryn Cronin, “Leon, Andrew (1841–1920)”, Australian Dictionary of Biography, National Centre of Biography,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http://adb.anu.edu.au/biography/leon-andrew-4012/text6359, published first in hardcopy 1974, accessed online 31 May 2020。

[4] Certificate Exempting from Dictation Test (CEDT) - Name: Hoy Kee - Nationality: Chinese - Birthplace: Canton - departed for China per EASTERN on 24 December 1908, returned to Cairns per EASTERN on 27 October 1909, NAA: J2483, 2/11。據報其子鄭金富的出生日期為一九一○年十二月一日,恐為中國紀元或農曆換算為公元紀年出錯所致。合理的解釋應該是多算了一年。另外的一個可能是,鄭金富是在一九一○年出生,但是在早幾個月前,即上半年的某個月份出生,隻是後來鄭開記在為其辦理赴澳留學申請時,為使其入讀當地學校方便,故意將其年齡往後推了幾個月。事實上,這種做法在當時的居澳華人中相當普遍。

[5] Certificate Exempting from Dictation Test (CEDT) - Name: Hoy Kee - Nationality: Chinese - Birthplace: Canton China - departed for China per VICTORIA 13 December 1921 returned Cairns per VICTORIA 20 July 1923, NAA: J2483, 322/080。

[6] Jang Shu Hong - Student passport, NAA: A1, 1923/16780。

[7] Low Chaw - Student passport, NAA: A1, 1923/15629。

[8] Certificate Exempting from Dictation Test (CEDT) - Name: Hoy Kee - Nationality: Chinese - Birthplace: Canton - departed for Hong Kong per TAIPING 25 February 1927 returned Cairns per TAIPING 27 may 1929, NAA: J2483, 415/86。

[9] Certificate Exempting from Dictation Test (CEDT) - Name: Ah Fung [Tung] - Nationality: Chinese - Birthplace: Canton - departed for China per EASTERN on 16 April 1907, returned to Cairns per EASTERN on 28 November 1908, NAA: J3136, 1906/275。據檔案所載,阿堂大約出生於一八七○年。具體何時來到澳大利亞發展,年份不明。大體上他有可能是跟著兄長一起出來,或者是在兄長立足此地後,再將其召來,或回國探親後將其一並帶出來,而且可能都是在一九○一年澳大利亞聯邦成立之前便已到此發展。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