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戰時日軍對新加坡華人的大屠殺

(2025-05-25 08:22:50) 下一個

戰時日軍對新加坡華人的大屠殺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很快便驅動強大兵力,從馬來半島一路勢如破竹地南下,迅速擊破英軍防守,於1942年2月16日占領新加坡(當時華人習慣稱稱之為“星洲”)。隨後,日軍在新加坡進行肅清行動,18至50歲的新加坡華人華僑被日軍以“檢證”(又稱肅清)為由,他們在判定出敵對分子後,當即處置(死刑)。

日軍予以肅清的對象,是以下華人:1、曾經在南洋華僑籌賑會中積極活動的人士,因為自1932年1月28日十九路軍在上海抗擊日軍開始,當地華僑便大舉捐輸,支持中國的抗戰;2、曾經最慷慨地捐輸給籌賑會的富裕人士,主要是華商巨賈;3、南洋華僑救國運動領袖陳嘉庚的追隨者;4、海南人,因在日本人眼中,海南人均屬共產黨分子;5、凡在中日戰爭以後來到馬來亞的中國出生華人,因為他們被認為或參加過抗戰、或厭惡日軍侵略及逃避日軍征用而離開中國的人;6、凡是紋身的男性,因在日本人看來,紋身的男子皆為私會黨徒,具抗日情緒;7、凡是以義勇軍之身份,幫助英軍抵抗日軍者,尤其是那些參與過星華義勇軍的人士;8、公務員以及可能親英之人士;9、凡是擁有武器,並嚐試擾亂治安之人士。由是,華人遭受有計劃的種族清冼,對新加坡華僑中的反日分子肆意殺害,這是太平洋戰爭期間日軍在南洋進行的規模巨大的屠殺,數以萬計的華人在這次名為“肅清”的大屠殺中喪命。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戰爭結束。對日軍在新加坡屠殺事件(尤其是“肅清”大屠殺)的軍事審判,由英國主導,新加坡臨時戰犯法庭正式開啟對“華僑檢證大屠殺”元凶的審判,於1947年3月10日至4月2日首次進行,審判了包括西村琢磨、河村參郎、大石正幸等七名日本軍官,並對其中兩人判處死刑。1948年3月8日至12日,第二次審判了一名日本軍官,最終判處終身監禁。日軍方麵承認殘殺當地華僑華人的人數是5,000人,戰後的審訊中的證據提出的數字是約25,000至50,000人左右。由於審判前偵查的時候沒有記錄的關係,沒有人知道真正的傷亡人數,但當地華人估計被屠殺的人數有10萬之多。

1947年2月,是日軍“檢證”行動殉難者五周年追悼紀念年,也是新加坡臨時戰犯法庭對日軍七名罪犯軍官開庭的日子。為此,星洲日報特編輯《星洲“檢證”行動殉難者五周年追悼特輯》,記錄對上述日本戰犯的開庭審判,以及對殉難者的悼念及幸存者的痛苦回憶。這也是新加坡華人對日軍屠殺華人暴行留下的珍貴記錄,是讓後人不能忘記的日軍反人類行為的證據。

下麵是戰犯審判的記錄:

檔案資料來源:《調查抗日殉難華僑》,國史館,典藏號:020-010199-0173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