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一個讀者郵件, 談了她很為目前的戀愛的關係苦惱。 下麵摘抄部分郵件內容:
海明, 你好! 我現在有一個男朋友, 交往了一年多。 我們一直以來基本上都以誠相待,感覺還不錯。但是,我們有一個問題, 就是很容易吵起來。 特別是在講電話的時候。一吵以來, 他就想掛電話, 但是我很不喜歡這樣吵完就掛電話。 因為以這種方式結束,晚上我都會睡不好。我希望他能夠講幾句好聽的話, 再掛電話, 但他就是不願意。 他認為我的情緒應該自己把握。 我晚上睡覺是否睡的好這樣的事情,不能依賴於他。
說幾句好話這樣簡單的要求,他都肯做,我感到很傷心。我覺得他一點也不關心我,心裏完全沒有我。但他在其它方麵表現的也不是很壞。 為什麽會這樣?請指導。 謝謝!Anna
下麵是我的回信:
Anna, 你好
你們已經交往了一年多的時間, 應該互相之間已經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 他心裏是否有你,平時你們的交往的過程中,應該在很多事情上都會反應出來。 不能說晚上睡覺以前打電話生氣了,他不願意說好聽的話, 你就認為他不在乎你。
你男朋友說的“你晚上是否睡的好覺這事,不能依賴於他”,這是很有意思的一句話。 當然了, 如果你們睡覺前有一段親密的對話交流,然後上床睡覺是最好的結局。 但是, 如果有一方心情不好了,他不想說好聽的, 我們也不能強迫別人做他不喜歡的事情。 沒有人喜歡被別人強迫做一件他不想做的事情。
一個人開心不開心其實是自己內心的一個感受。這個感受,是由你自己內心產生的, 別人是不能夠給你的。 也許你會問,“平時有人做了一件事情, 我就會變的很開心。這個開心不是那個人給我的話?”嗯,表麵上看,在這種情況下,確實是那個人給了你一個愉快的心情,但事實上, 那個人所做的事,隻是觸發了你開心的感受而已,開心的感受其實還是你在產生的。
事實上,觸發這種開心的感覺有很多方法, 並不一定要求助於他人。 比如說,你可以做運動, 聽音樂,親近大自然,做冥想打坐等種種方法找到一種快樂愉悅,平靜安詳的心情的。平常我們看到有些人相對比較開朗快樂,隻是這些人比較容易觸發他們的快樂 感受而已。 也許快樂的事情發生在他們的身上的時候,並不比發生在那些悲觀的人的身上多多少!
那麽,為什麽有的人比較容易觸發他的快樂感受, 而有的人比較容易觸發他的悲傷感受呢? 我們剛出生的時候, 我們的大腦是空白的。 這個時候我們會大量接受外界的信息。 而這些信息決定了在外麵世界發生變化的時候,我們的情緒或者行為的反應。比如說,一個人小時候受到多驚嚇,長大以後他對這個世界的反應就是覺得缺乏安全 感。 這就是我們所經常說的性格。 人的性格基本上是7歲以前形成的。
一個人的性格,或者習慣性的行為反應,其實也是會變的。 有些人是主動求變的, 大部分的人是被動變化的。 主動求變的難度會比較大, 因為一個習慣的養成需要大量的重複行為才能定下來,但主動求變的結果一般都是比較好的。 那些大部分人的被動性格變化則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不太好的。
現在心理學有很多成熟的技術,可以調整我們的習慣性的心理反應,也就是改變性格。 這個改變是由專家通過與你的潛意識的對話,修改你的潛意識做出的。 如果你需要, 我們
快樂心理工作室也提供這方麵的谘詢和教練服務。
我認為, 你男朋友所說的, 你晚上睡覺是否好, 不是他的責任, 這個說法有一定的道理。 我們快樂的主動權應該是由我們自己掌握的, 而不是由別人的行為來掌握我們的情緒。 這對很多人來說是不太容易接受的。 因為如果我的情緒是我自己決定的, 而我又由於自己的性格問題沒有這個能力調整自己的情緒, 這會讓我們又一種更大的挫敗感,甚至絕望感。 如果我們能夠找到一個替罪羊來承擔我們的情緒的責任, 我們的心理就會舒服的多了。
希望這個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