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於鐵軍答中評:美承認一中,才有習特會

(2017-04-12 00:30:03) 下一個

      中評社北京4月12日電(記者 臧涵)備受世界矚目的“習特會”在美國佛州圓滿落幕,美中會後的談話與官媒新聞都未提及一中與台灣等議題。對此,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於鐵軍日前接受中評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台灣問題上,中美雙方經過長時間的磨合,比較清楚對方的底線。“在美國方麵承認‘一中’的基礎上,其他事情都可以談,但是如果美方不承認‘一中’政策,這次的會麵也不會有。”因此,未來在台灣問題上,中美可能會有一些摩擦,但是應該出不了大問題。

      於鐵軍對中評社表示,在中美關係之間,台灣是個老問題,美國對台軍售還會有有。據報道,現在相當熟悉台灣事務的前國務院官員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有很大可能性出任美國國防部政策副部長。“他跟台灣的關係非常好,原來就一直力推對台軍售,因此,今後,對台軍售仍將會是一個長期性的存在。”

      於鐵軍表示,最初,特朗普在對台灣問題情況並不是很了解的情況下,頻繁挑戰‘一中’政策,說的一些話以及采取的一些舉動中國比較擔心。但是,中國所采取的應對策略還是比較穩健的,從現在來看,應該說效果也不錯。

      於鐵軍認為,在“習特會”之前,中美雙方有個基本共識:“一中”政策。“這一重要基礎確定之後,這次會晤並沒有展開談論此事,中美雙方還是不想把根本性的、不具緊迫性的老問題在這個場合提出來。因為會麵時間很短,現在最緊迫的還是朝鮮、經貿等問題。台灣問題雙方暫時還不會談出什麽新的實質性的東西。”

      於鐵軍認為,此次“習特會”在雙方共同關心的問題上上,雙方摸了一下底。在中美之間原則性的問題上,雙方釋放善意,溝通了彼此之間想法,也增進了兩位領導人之間的個人友誼。

      於鐵軍表示,在注重行動和實效方麵,中美兩位領導人的風格還是有些像的,但因為之前特朗普對中國的不了解,出現了一些插曲,因此,中美之間通過首腦會晤這種形式增進相互了解,還是很有必要的。

      “在現在國際局勢複雜多變的情況下,中美雙方都很重視與對方的交流,這就夠了。”於鐵軍說,“特朗普曾表示,美中兩國作為世界大國責任重大,雙方應該就重要問題保持溝通和協調,可以共同辦一些大事。對於特朗普這一說法,習主席也表示讚同。”

      於鐵軍表示,在特朗普上台不到3個月的時間內中美之間能實現首腦會晤,雖然是非正式的會晤,這對兩個國家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對他們兩位領導人來說,不在於談成什麽具體成果,而是共同為中美關係定調,為未來的發展勾畫路線圖,具體成果還是要到會晤之後再在工作層麵上展開。

      他提到,這次會晤雙方在朝鮮問題上重申了各自的官方立場。上次國務卿蒂勒森訪華時即王毅外長提到過,現在朝鮮半島處於非常危險的局勢。從美國方麵來看,去年朝鮮進行了2次核試驗、20餘次導彈試驗,朝鮮核能力已達到危險階段。但在這次會晤中中國方麵似乎並沒有對朝鮮問題做出新的承諾,沒有超出我們以前的官方立場,雙方也沒有達成什麽協定或者發表什麽聲明。

      於鐵軍表示,不少美國專家認為,相比其他方麵,在朝核問題上,特朗普表現得還比較靠譜,在他還沒有上台之前,就非常關注朝鮮問題;上台以後也一直在聽取美國情報部門有關朝鮮核導能力的評估,密切關注朝核能力的發展情況。

      但對於中國而言,於鐵軍表示,主動能做的事確實也不多。中國所麵臨的一個根本性的問題是,如何在一個擁核的朝鮮與一個對中國國家安全構成最大潛在威脅的美國之間作出選擇,“中國國內在這個問題上很難達成共識,即使中國想采取行動,實際上也做不了什麽。。不過,雖然中國做不了什麽,但美國能做什麽,我們還是要密切關注的,因為從曆史上來看,朝鮮半島方麵對中國國家安全的威脅是最大的。”

      “現在朝鮮問題和平解決的窗口時間越來越少,除非朝鮮領導人華麗轉身,如果朝鮮按照現在的步伐繼續往下走的話,大家可以想象會是什麽後果。如果中國不能采取積極措施的話,在預防和應對方麵我們也應該做更加認真和切實的準備。”於鐵軍說。

      總的來說,於鐵軍認為,這次曆時7小時的習特會談取得的成果已足夠多,雖然雙方沒有發表聯合聲明之類的東西,雖然其在媒體上的曝光率因為美國對敘利亞實施導彈打擊而有所衝淡,但是從長遠來看,“習特會”的影響顯然要更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