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3)
2007 (170)
2008 (398)
2009 (296)
2010 (464)
2011 (198)
2015 (450)
2016 (265)
2017 (205)
2018 (190)
2019 (130)
2020 (129)
2025 (9)
中評社台北4月10日電(評論員 林淑玲)美國對等關稅生效,台灣稅率高達32%,企業哀鴻遍野。民進黨政府長期以來的兩項政策讓台灣頓失抵禦能力,一是幾乎所有雞蛋都放在美國一個籃子裏,且不敢向美國說不;二是產業過度集中在高科技,也就是許多學者示警的荷蘭病。當美國關稅戰組合拳下來,台灣如同遭到血洗,核心產業被拔走,衝擊GDP、就業,這次沒死也半條命。
台灣從蔡英文執政後,即逐步切斷與大陸連結,阻止企業赴陸投資,全部資源押在美國,前幾年還沾沾自喜,從晶片、蘭花、水果到珍珠奶茶原料都可以大量輸美。2024年台灣為美國第7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總額達1586億美元,成長24.2%,順差739億美元,綠營強調這證明台灣不要兩岸經貿也活得好好的。
未料特朗普的對等關稅算的不是雙方的關稅稅率,而是雙方的貿易逆差,美對台貿易逆差為739億美元,算出對台灣所課征32%對等關稅稅率。台灣放完清明節連假後,台股3天已跌掉3900點,官方宣布國安基金進場護盤仍無法止血。
在特朗普宣布對等關稅前,台灣原本以為增加軍購,台積電赴美投資就能換來美國較好的待遇,結果完全沒有,32%對等關稅宣布後,台灣產業界如晴天霹靂,民進黨政府定調不反製,將加碼投資與采購,卻如同被美國軟土深掘,愈要愈多。
特朗普已威脅指出,若台積電不到美國設廠,將課100%關稅,接下來台灣整個半導體產業鏈可能被帶走一大半。還有傳出,台積電將與英特爾(Intel)成立一家合資企業,搶救積弱不振的英特爾;要求聯電與美國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合並,以確保美國成熟製程晶片供應。台灣前兩大晶圓代工企業,都被美國盯上,看來也要拔走了。
此外,特朗普要求台、日、韓,可以共同參與金額達440億美元的阿拉斯加天然氣管工程,以便將液化天然氣運往亞洲,台官方昨日也證實將會參與投資。這意味著,台灣不止將采購美國天然氣,石油,連天然氣管都要台灣埋單。
財經學者出身的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更示警,不要以為到此為止,接下來就是匯率戰,新台幣會被強迫升值,重創出口。台灣外匯存底5770億美元有92%是美債,占了5300億,接下來有多少還能成為我們的資產。
美國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米倫(Stephen Miran)日前向各國提出所謂5種方式協助美方分擔責任,其中第五點是向美國財政部直接捐款。
這種赤裸裸的說法等於是指,各國在美國獲得的順差要吐出來。更殘酷的是,台灣大量的對美軍購都不算在貿易帳裏,路透社今年2月引述台灣知情人士說法獨家報導,台灣正考慮向美國采購金額介於70億至100億美元,也未見台灣去交涉。近日還傳出美國要求台灣應將防務預算提高到GDP的5%(目前為2.45%)。美國的組合拳等於是一條牛要剝幾次皮。
台灣到目前為止,完全不敢向美國說不,民間關心是否要重啟兩岸經貿,不要單押美國?民進黨政府仍強調拒絕紅色產業鏈,賴清德昨日在民進黨中常會進一步喊出投資脫中入北成為全球台灣。盡管台灣遭到美國關稅戰風暴,民進黨還在用扣對手紅帽推大罷免。
這幾天,台灣企業界愁雲慘霧,因不知32%關稅誰要付,很多工廠無法出貨,勞工開始放無薪假。不論是官方提出的新台幣880億元紓困,還是朱立倫認為2千億才夠,或中國國民黨籍基北北基四位市長主張用去年超征稅收5283億元紓困,都是治標不治本。因為國民黨這些大咖也不敢挑戰民進黨政府的脫中入北路線,繼續單押美國就是等著被剝皮。
接下來,美國企業勢必要求台灣供應商要吸收32%關稅,台灣外銷不可能有這麽高的利潤,當訂單不見了,或企業搬到美國了,台灣勞工可能爆發前所未有的失業潮。台灣本來還可靠觀光產業創造工作機會與GDP,也因官方卡陸客衝不上去。這次台灣真的是慘兮兮,如果沒有處理好,很多家庭都會墜入下流社會,令人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