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小的時候,大多數時間都是快樂的。 長大以後很多人覺得自己不快樂,或者至少覺得自己沒有小時候快樂了,盡管小時候的物質生活條件遠遠沒有現在好。 那麽是什麽讓我們從一個快樂的小孩,變成了一個不太快樂的成人的呢?
答案是我們頭腦裏的一個完美的概念。 在我們小的時候頭腦還沒有形成一個完美的概念,我們不會去評判身邊發生的事情是好的還是不好的, 也不會去評判這樣做是對的還是不對的。既然我們不知道什麽是完美的,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一切都是正常的。
那個時候,不管你長的高還是矮,胖還是瘦,白還是黑,你都不會覺得自己有什麽缺陷,覺得這一切都是正常的。
長大以後, 我們學會了完美的概念,完美的生活,完美的工作, 完美的身材, 完美的婚姻,完美的孩子等等。這裏說的完美的概念,也包括平時我們常常說的事情應該是怎麽樣,他應該怎麽做, 這是正確的還是不正確的,這樣做是合適的還是不合適的等等。
一旦我們有了完美的概念, 我們就會無意識的去比較,我們現實的生活與完美生活的各個方麵。很自然, 我們的現實生活一定會比完美生活有一些差距,這樣我們就會感到不足。也許你覺得自己的性格不夠好,也許你覺得自己的工作不夠好,也許事情沒有按照你希望的那樣發生。這樣我們就會感到失望。
在你小的時候,住在一個小房子裏,你不會感到不快樂 。長大以後, 如果你還是住在一個小房子裏, 你不自覺的就會覺得住在小房子裏不好的,是自己沒用能力的表現。你會覺得住的房子不夠好, 說明了自己不夠好,於是就不快樂。因為居住的環境不夠好, 覺得沒麵子, 進而演變成了我這個人不夠好。 由於住在這個小房子沒麵子, 我們就會想換一個房子,讓自己快樂起來。
我們沒有想到, 其實我們隻不過是,想要通過改變我們的住房,來改變我們頭腦裏的一個想法。 也就是改變我們的頭腦裏的“我不夠好”變成“我夠好”這樣一個想法,讓我們快樂起來。
為了解釋不快樂是怎麽產生的,現在讓我們的看看 ,我們的想法是如何改變我們的情緒的。
小的時候,任何事情, 是怎麽樣,就是怎麽樣, 我們不會去評判它的好壞,對錯。 所以不太會有什麽不開心的想法, 當然也不會有太多不開心的情緒。長大以後,有了完美的概念, 我們就會去拿我們的現實生活與完美生活相比較,結果發現了距離。 如果你潛意識裏擔心別人覺得你不夠好,現在發現,現實與你心目中的完美,確實有一段距離,這樣我們就會感到失望,不開心了。如果這個不完美是由於其它人引起的,我們就會對那個人感到憤怒。
比如說,你參加工作一段時間,某一天大學同學聚會。 本來你覺得自己生活各方麵都挺好的, 工作順利,跟同事相處很愉快;家庭和睦,老公對自己也挺好的 。 但是聚會的時候發現,其他的幾個女同學現在住豪宅, 開名車,每年都可以全家去國外旅遊度假,而你卻還是住在現在這個小房子裏,沒有車,更沒有機會到國外旅遊。
回來以後,你覺得自己的婚姻很失敗。如果你覺得自己各方麵都很好, 你的不幸因為嫁了一個沒能賺大錢的老公,這個時候你可能會開始怨恨他了。
那麽是什麽原因,讓你的情緒,從快樂變得不快樂了呢? 參加了你的同學會以後 ,你的環境還是那個環境, 你的老公還是那個老公。讓你不快樂的原因,是你的想法改變了。 你新的想法是,你現在過的不夠好!你相信了這個想法,你的痛苦就產生了。
我們的情緒,很少是對客觀事實的反應,而是把事實放大了以後的感覺。 現在讓我們看看,情緒是如何被放大的。
情緒的放大,是由回憶以前許多不愉快的事情,或者擔心將來可能發生的事情來實現的。 比如說,今天你的老公吃完飯,沒有及時洗碗 ,你不會因為他今天沒有洗碗,覺得他今天有點偷懶。 你會把以前他吃完飯沒有洗碗的所有事情都回憶一遍。每一次沒洗碗的回憶,都增加了一份痛苦的感覺。所以你感受到的是,所有的不洗碗產生的情緒的匯總,這樣形成的怨恨痛苦的感覺。
如果你的孩子某次考試成績不好, 你想的不是他這次考試成績不好, 你擔心的是他以後考試不也好,考不上理想的大學,將來沒有出息這樣的結果。於是你感到很失望很著急。
我們就是這樣通過回憶以前不愉快的事情, 以及預設將來不好的事情,把痛苦的情緒放大,讓我們的痛苦的情緒,變得越來越強烈。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要學習小孩子活在當下的態度。小孩子肚子餓了就哭。 他不會把以前所有肚子餓的事情都回憶一遍。你隻要給他吃的, 他馬上就開心了。
為了進一步說明為什麽我們小的時候快樂, 長大以後不快樂問題 ,我再給大家介紹身份這個概念。
我們的身份是指的是自我形象,自我感覺。它是 我是誰, 我是怎麽樣一個人的描述的總和。 你的性別,年齡,職業,收入,身高, 工作,結婚還是單身等等,是組成你的的身份的客觀事實。 但是, 這些客觀事實並不決定你的身份。你的自我感覺, 自我形象由你自己,對這些客觀事實的看法決定的。
比如說有2個人, 他們的年齡, 長相,學曆,工作都一樣,其中有一個人會對自己狀態很滿意,很驕傲,但另外一個人對自己很不滿,很自卑。 這兩個人的客觀環境很接近,但他們的自我感覺卻完全不同。所以,我們的自我形象,不是由這些客觀事實決定的,而是由我們自己,對這些客觀事實的看法決定的。而對客觀事實的看法,則完全取決於我們以前的生活經曆。
如果你明白了這個道理, 也許你可以退一步想一下,到底是什麽想法,讓我們產生不快樂。 要改變自我形象,自我感覺,是否一定要通過改變環境來實現?
是什麽讓一個快樂的孩子,變成了一個不快樂的成人? 是我們頭腦中的完美的想法。 如果你想像小孩子一樣快樂, 隻要不去評判他人,不去評判自己,活在當下就可以了, 這樣你就可以活在快樂之中。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關我快樂人生的視頻,請訪問我要快樂-http://51happy.org網站,那裏有我快樂人生講堂的全部免費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