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高升號事件:黃海上的三國演義(3)

(2007-04-08 22:28:40) 下一個

高升號事件:黃海上的三國演義(3

 

 

懸掛著大英帝國國旗的高升號(Kowshing),被日本驅逐艦浪速號(Naniwa)擊中後迅速下沉,高升號所運載的1116名中國官兵及74名國際船員中,不少人跳入大海求生。此時,這一著名國際事件中另一撲朔迷離的羅生門般的細節開始了:日本海軍是否對落水的中國官兵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屠殺?Shel JeAnns版權所有)

 

在中國最有權威的戚其章所著《甲午戰爭史》中,指出日艦為報複高升號官兵的寧死不降,而 用快炮來向水裏遊的人射擊,其後,在中國的絕大多數甲午戰爭文本中,都沿用了這個說法,並加了大量的諸如慘無人道等的修飾語。戚著中所引用的,是高升號上唯一的普通乘客、實際上是中國軍隊顧問的德國退役軍官漢納根Constantin Von Hanneken的證詞。Shel JeAnns版權所有)

 

那麽,其它幸存者的證詞是如何說的呢?高升號船長高惠悌Galsworthy說,當他跳入水中後,彈如雨下,因有高升號船身遮蔽著,浪速艦上所發的彈絕不能擊落到我的附近。我轉過身來,看見中國兵正從船的甲板上及兩甲板當中的縫裏對我開槍。我盡可能以救命圈保護我頭的後麵,並盡力在水下遊Knowing that shot from the Naniwa could not strike near me, owing to being sheltered by the hull of the Kowshing, I turned on my back, and saw the Chinese soldiers firing at me from the deck and the 'tween deck ports. As far as possible I protected the back of my head with the lifebelt, and swam as low in the water as I could. Shel JeAnns版權所有)

 

[版權聲明]本博客(包括但不限於中國之“和訊”及北美之“文學城”)所有原創文章,未經書麵許可不得轉載。已獲轉載許可者,需在轉載中附帶“禁止再轉載”之聲明。版權事宜歡迎在此博客中留言征詢或聯絡sheljeanns@sohu.com。文學城自2007411起與和訊同步於每周三、周日晚上(澳大利亞時間)更新。查看國內網友熱評,請訪問〈曆史戰爭私家收藏〉和訊版

 

而在我所收藏的日清戰爭實錄》第二編中,日本外務省法製局局長末鬆謙澄向外務大臣提交的調查報告中,幹脆根據他所收集的歐洲幸存者的證詞,一口咬定是中國兵自己射殺了落水者,如他所收集的大副證詞:我為了避開中國軍隊的暴舉Shel:即證詞中說的,中國將官把彈藥和步槍發給士兵,並命令士兵,若我們有跟著浪速艦走或棄船的征候,立即予以擊斃,於此時跳入水中。當我浮出水麵時,受到了中國兵的射擊從中國人對跳入水中的歐洲人開槍的次數來看,在歐洲人到達陸地以前,恐必定有人被射殺我在水中遊泳離開高升號時,船中的中國人向我開槍。這從浪速、高升二船對於我的相對位置來看,是顯然的。(從位置來看,浪速艦的子彈隻會從頭頂上掠過)而且我確實看到了中國人從上甲板或下甲板的舷窗開槍。船長陳述書:從浪速艦的位置,以及其艦上人員以步槍射擊不到我們的情況來看,在水中,雨點般射向我們周圍的彈丸是船中的中國人發射的。而且實際上我已經看到了中國兵對我們開槍。從對我們發射的彈丸數量來看,我不得不認為,我們的一部分駕駛人員、輪機人員、舵工,已經被中國兵發射的槍彈殺死了。這是極為接近事實的。舵工陳述書:我以為甲板上的消防水桶足能保住我的生命,我立即抱著水桶跳入水中。此時,中國人以五、六支步槍同時從舷窗對我射擊。我勉強地避開了可能的死亡。後來一發子彈擊穿了我的頸部,我立即昏迷過去。我一恢複知覺就大叫:我是西班牙人,我是西班牙人,救救我,救救我! Shel JeAnns版權所有)

 

Fred T. Jane (全名John Fredrick Thomas Jane186586-191638著名的英國《簡氏防務周刊》Jane’s Defence Weekly創始人)1904年寫的《日本帝國海軍》The Imperial Japanese Navy一書中,這位嚴肅的軍事史家認為,中國人說的日本人射殺落水者的說法,基本都根基於漢納根的證詞,但當漢納根泅水逃生時,他的位置很難看清當時的情況。因此,Jane推測,中國人是向浪速號派出的小艇開槍,以阻止他們營救落水的歐洲人,而浪速號則繼續開槍壓製高升號的火力。The Chinese on board the sinking ship opened a heavy rifle-fire on everything and everybody. The story that the Japanese fired on the men in the water does not appear to have any foundation in fact. The statement that they did so rests on the authority of the German Von Hanneken, who was hardly in a position to observe the exact facts as he swam to safety. It is probable, and, indeed, to be presumed, that the men on the Naniwa's tops fired at the Kowshing, in order to keep down the fire which the Chinese soldiers directed at the Japanese boats sent to pick up the European survivors.基於Jane這樣的假設,得出的推論可能是:中日兩軍都沒有故意射擊落水者,而是相互戰鬥中殃及池魚。Shel JeAnns版權所有)

 

其實,在戚其章所引用的漢納根證詞中,還有很重要的另一段信息:事實是,遊水的人們不但被日軍艦、亦被垂沉的船上的人射擊。後者可能有一種野蠻的想法,即倘使他們一定要死,他們的兄弟們亦不許活著。令讀史者十分困惑的是,為什麽在我們的史著中,回避了這一段?為什麽沒有完整地引用漢納根證詞?

 

其實,正如我在上一篇中表明的觀點一樣,對於曆史的研究,固然要重視細節的考證,但如果過度地去依賴一些局部的細節,很有可能幹擾曆史線索的串聯。如果為了某種政治的需要——無論這種需要被認為如何高尚和重要——對於曆史細節進行選擇性的引用,再根據這一片麵的細節得出預設結論,這一結論的說服力可想而知。新聞界有所謂的客觀鏡頭、主觀剪輯,雖然每一個鏡頭都的確來自實況,但不同的剪裁和拚接卻能得出完全不同的導向。中國著名的對〈無極〉進行所謂解構而引發的饅頭事件,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如果對曆史進行饅頭式的解構,我們還會有準確(確切地說是盡可能準確)的曆史嗎?Shel JeAnns版權所有)

 

再具體到本文的主題上來,我認為考證日本人究竟是否向落水中國官兵射擊,如同考證甲午戰爭中誰開第一槍一樣是毫無意義的。比這個更有意義的,是為什麽對同一史料進行如此剪裁?在這場戰爭中,日本人的蓄謀已久和以殺立威(如同清兵進關後的嘉定三屠揚州十日的心理效果一樣),並不會因為是否向高升號的落水者開槍而加深或減少其罪孽。極端事件當然能十分典型地證明魔性,但過度拘泥於極端事件,卻有可能走入一個誤區:似乎隻有極端事件才能證明惡魔的魔性。設想一下,如果日本人占領南京,果然沒有進行大屠殺,而是安撫百姓,我們是否就會因此而減弱控訴的力度呢?!作為造成人類巨大悲劇的日本惡魔,它的魔性,貫穿在軍國戰略的實施全過程中,諸如旅順大屠殺、南京大屠殺等極端事件,當然是魔性的充分證明,但即使在台灣殖民中後期實行的所謂溫柔的皇民化運動,也還是惡魔的行為。魔性,既體現在帶血的刺刀上,也體現在甜蜜的糖果上。Shel JeAnns版權所有)

 

曆史的很多細節,是充滿了相互矛盾的表述,其中有故意為之的假象和篡改,也有無意為之的不同角度以及不同局部的不同闡述,這正是盲人摸象的著名寓言的基本意義。後人讀史,本已可能是盲人摸象了,而如果我們還要對自己好不容易摸到的局部再進行功利性的取舍,窺見全貌的可能性就更渺茫了。Shel JeAnns版權所有)

 

一個遭受了過度苦難的民族,如果把精力隻是放置在控訴上,而不是放在自省和自強上;如果把紀念隻是寄托在罹難者身上,而不是寄托在抗爭者身上,它在心理上還是一個弱者!猶太人從二戰的悲劇中,得出的結論是拿起槍杆,必要時可以與全世界對抗(看看以色列小巨人吧),對於雙手沾滿鮮血的屠殺者,猶太人沒有選擇單一的控訴,沒有選擇去顯示自己的所謂仁恕胸懷,而是選擇了追殺到底,一個都不寬恕。我們呢?Shel JeAnns版權所有)

 

200747@北石齋 南洲雪梨)

 

[請關注將於411周三晚上更新高升號事件:黃海上的三國演義》(4]

 

[版權聲明]本博客(包括但不限於中國之“和訊”及北美之“文學城”)所有原創文章,未經書麵許可不得轉載。已獲轉載許可者,需在轉載中附帶“禁止再轉載”之聲明。版權事宜歡迎在此博客中留言征詢或聯絡sheljeanns@sohu.com。文學城自2007411起與和訊同步於每周三、周日晚上(澳大利亞時間)更新。查看國內網友熱評,請訪問〈曆史戰爭私家收藏〉和訊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