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家的廚趣

喜歡嚐試新鮮的東西,雖不精湛,但願分享。
正文

人體十大健康要素之二

(2007-06-09 00:53:16) 下一個

人體十大健康要素之二

 

蛋白質

 蛋白質是肌肉組織和各個器官的必需成分,如果沒有蛋白質,細胞就沒辦法分裂,荷爾蒙(激素)也沒辦法產生。雖然蛋白質也可以提供身體能量,可是, 要短期取得能量,碳水化合物是比較有效的(不過,不能充當長期且穩定的能量供應),長期和穩定的能量供應 還得靠脂肪。

 人體把食物中的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目前所有發現的氨基酸有二十二種,其中,有八種是所謂的必需氨基酸,是人體沒法自行合成的,因此必須從食物中攝取。蛋,奶,魚, 雞肉和其他動物產品都含有這八種必需的氨基酸。素食方麵,除了黃豆產品和榖物如昆諾阿莧(quinoa),斯佩爾特小麥(spelt) 和黑小麥(triticale)之外,其他單一的植物產品都不含有這八種必需氨基酸。因此,素食者須配合不同蔬菜以取得均衡的氨基酸。比如榖類配豆類食物就能取得充足的必需氨基酸。 其他剩餘的氨基酸則可以在肝髒內由不同的氨基酸轉換而成的。 

 氨基酸是強身健體的必需營養素,所以必須充分補充。不過,剩餘的氨基酸也會轉換成脂肪。健康需要的是均衡的飲食和中庸的起居習慣,過多或過少都會削弱身體抗防病菌和疾病侵害的能力。

 

優質蛋白質的來源 

 

 蛋白質,顧名思義是來自蛋白?不一定。蛋白質來源有二:動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

 籠統來說, 動物性蛋白來自肉類和蛋類。 所有的動物性蛋白,不管是來自蛋類,魚,雞肉或牛羊肉,每盎司擁有的蛋白質都是七克。他們之間的唯一不同是,有些脂肪含量較高,當然卡路裏也較高,每克脂肪的熱能是九克;相比之下,每克蛋白的卡路裏隻有四克  為了心髒的健康和體重, 含脂肪較低的食物又比脂肪含量較高的肉類萊得健康。因此, 蛋類和乳品的蛋白要算是動物蛋白中較優質的了,其次是魚和海產,雞肉和瘦肉。 

         至於植物性蛋白中,要屬黃豆蛋白最好和最為普遍,因為市場上可以買到許多黃豆的製品:豆腐,豆漿,豆幹等。人體每天所需攝取的蛋白質大約是每公斤體重0.81克的蛋白質。

        過度攝取蛋白質,除了化成熱量和脂肪之外,同時也加重肝髒和腎髒的負擔,並且也造成維生素B6耗損和礦物質鋅和鈣的流失。在攝取動物蛋白質時, 還得避免經過加工處理過後的肉類,如熏肉,熱狗等,因為它們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質:亞硝酸鹽和氫化油(經過氫化處理後的不飽和植物油)。這些物質在消化過程中能產生致癌物質,可能導致胃癌和其他癌症的出現。 

           攝取動物性蛋白質的另一個憂慮是,肉類中的成長激素和抗生素的含量。這些化學物都能長時期地在在動物體內(特別是脂肪中)逗留,吃多了肯定對身體沒好處。當然,攝取植物蛋白也得擔心化學肥料,殺蟲劑和滅草劑的毒害。還有另一個引憂是,基因改良農作物對人體的影響。可是,在現階段,由於有機耕作和有機食物並不很普遍,因此,既使有這些隱憂,我們還是不能完全避免非有機食物。

 

攝取動物蛋白還是植物蛋白 

 

        早先提過人體的必需氨基酸有八種,缺乏任何一種都會導致人體沒法合成其餘大約十四種氨基酸。非但這樣,這八種氨基酸的量也必須要有一個特定的比例。如果缺乏其中一個氨基酸,其他七種氨基酸也會相對減少。因此,攝取各種食物以取得所有八種氨基酸是非常重要的。以這點為考量,肉類並不是唯一能夠提供八種氨基酸的食物,大豆和奶品也可以。而把幾種食物一起配搭食用所取得的蛋白質比單一食品來得優質得多:

· 奶品和米,麥,花生,芝麻,豆類或馬鈴薯。

· 豆類和米,麥,玉米,堅果或芝麻。

· 花生和麥,玉米或燕麥。

· 蔬菜和米或其他任何榖物或芝麻。

        營養學家的建議是,人體的熱能(卡路裏)來源30%應該來自蛋白質。在身體發育期間和大量運動期間,對蛋白質的攝取可以偏高,而一般成人還是要注意蛋白質的攝取量,以免過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