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中的養生之道
(2009-04-01 08:19:49)
下一個
古代一些文人墨客,常把養生心得寓於詩句之中。這些詩句集知識性、科學性、實用性和趣味性於一體,如能常讀多記並身體力行,會很有益處。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自號“樂天”,然而生逢亂世,飽受折磨,病痛纏身。到了不惑之年,白居易方知“不得長歡樂”是“人生不滿百”的原因,終於感悟到:“始知年與貌,衰盛隨憂樂,不畏複不憂,是除老病藥”。現代醫學亦證明,病人的心情對治療疾病十分重要。如果心存憂鬱恐懼,再好的藥物的療效也要大打折扣。保持一個和順、舒暢、平靜的心情,不怕老、不憂病、保持年輕的心態,才是健康長壽的良方。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的“主人勸我洗足眠,倒床不複聞鍾鼓”。闡明了睡前足浴利於養生的道理。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人的衰老是從腳開始的,經常熱水足浴,不但能刺激神經末梢,有益於延緩大腦衰老,而且可促進體表血管擴張,消除疲勞。“無事此靜坐,一日是兩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蘇東坡認為,靜坐是陶情養性、消除疲勞的好方法。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靜坐時人的耗氧量顯著下降,心髒負荷減輕,腦血流量增加,人的身心得到充分休息,大腦功能得到積極調整,從而大大提高了人的身體素質,使人耳聰目明健康起來。
南宋著名詩人陸遊,壽至85歲高齡,他對延年益壽的學問相當關注,頗有心得。“覺來忽見天窗白,短發蕭蕭起自梳”。這兩句詩符合我國古代“ 發宜長梳”的健身之道。梳發對頭部能起到良好的按摩作用,不僅有助於牢固發根,防止脫發,而且對神經衰弱、神經性頭痛、腦動脈硬化、腦血栓等疾病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世人個個說長年,不悟長年在眼前。我得宛邱平易祛,隻將食粥致神仙”。陸遊對粥的稱讚是出於養生的經驗,並非文學的誇張。粥易消化,不傷腸胃,長期食粥可祛病延年,強身健體。“整書拂幾當閑嬉,時與兒孫竹馬騎。故而小勞君會否,戶樞流水即吾師。”陸遊的這首詩總結、提倡了遊戲健身法。他認為,每天和天真活潑的兒童在一起活動,既能放鬆精神,愉快心情,義能活動四肢,促進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
清代詩人袁枚被譽為“文星兼壽星”,他“生於康熙,長於雍正,仕於乾隆.老於嘉慶”,終年82歲。袁枚喜愛遠遊、登山等活動,從動中求得健康和歡樂。“我年六十四,今春猶聰強。上山不嫌高,坐夜不厭長。有時逸性發,跳躍如生獐”。“老行千裏全憑膽,吟向千峰屢掉頭”。現代醫學證實,優美的自然環境不僅能陶冶人的性情,還能對人的心理產生良好影響,使人身心舒暢;而旅遊時的適量運動,還能調節內髒功能的生理平衡,促進新陳代謝,並延緩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