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

人生隨緣 看不慣別人是自尋煩惱 .可以不擁有任何東西,除了對生活的激情。好好生活,你的生命是一次性的。
個人資料
正文

中華名人飲食緣之十五

(2009-03-02 18:36:36) 下一個
328、吳昌碩繪桃大得出奇,且葉如枇杷葉,還題有“千年桃實大如汁”。有人指責所畫不真實。他說:“這是三千年開花,三千年結實的仙桃,不是尋常吃的水蜜桃、蟠桃。仙桃就是如此,並不悖理。
  329、毛澤東愛吃辣椒,在招待秘魯哲學家麥納爾卡時談及辣椒時說:“四川人吃辣椒,不怕辣;江西人吃辣椒,辣不怕;我們湖南人吃辣椒,怕不辣。”
  330、常熟蔣誌範善對,某日參加宴會,有演《秦香蓮》,陳世美命殺手害秦事,因擬一聯:“酒席筵前韓琪殺廟”,作後感此聯相後相迭,極為難對偶。多日不解,後偶爾見茶館有一人呆坐多時,即得“茶館店裏呆大做親”,後四字亦是一劇目折子。
  331、葉慕綽1948年在廣州賣字,時幣製貶值,每小件取值五鬥米。他戲稱是為五鬥米折腰。
  332、曹禺創作須觀察生活,某次他對一位老太太製作豆腐大有興趣,就她推磨、做漿、點鹵和壓豆腐,接連觀察了三天。
  333、王國維在北京時,晚上常赴宣外大街喝大酒缸(小酒店),以鹹水毛豆、煮花生佐酒;酒是白酒,一杯能醉。王說是以此尋覓高陽酒徒的風味。
  334、鄒韜奮與生活書店職工同餐時常說笑話。有次因吃白飯無菜肴佐餐,他模仿某人做了一個奇怪姿勢,引得大家發笑。他說:隻有這樣笑,大家才可能光白飯吞下肚子,也會覺得很舒服。
  335、許地山在燕京大學讀書時被同學稱為怪人,其怪有三:天天寫梵文;天天穿灰布大褂,不理發;吃窩窩頭時不吃菜而蘸糖。
  336、陳娟娟在20世紀40年代初,與龔秋霞、陳琦、張帆扮演《四姐妹》。在影片裏四人親如姐妹,後在上海又聯手以“四姐妹”為店招,開設了一家咖啡館。
  337、梁實秋30年代初在青島大學任教,常與同事楊振聲、聞一多等七人到順興樓和厚德福兩處輪流聚飲,每次要喝完一壇30斤重花雕,他們用大碗自行舀取;菜肴滿桌,由梁實秋作主時而變換擺設,有由4隻冷盆換成24個小盆,也有由4拚盤換為一大盤。並設計將冰箱冷藏的大烏參細絲,澆上芝麻醬和大量蒜泥;每逢吃鐵鍋蛋時,就按趙太侔意見,外加美國幹酪,切成碎末攪拌,結束前,人人都喝一大碗酸辣魚湯,以助消化。梁實秋說,好像宋江在潯陽樓上提反詩時想要喝的就是這一味湯。就此聚餐,如聞一多說:“我們是酒中八仙!”
  338、袁世凱食量被稱為“大如牛”。每天早晨要吃白饅頭一大盤、雞蛋一大盤,前者七八個,後者二三十,加起來起碼也要三四斤。
  339、白蕉嗜酒,家人常勸少飲,有次已微醉,子女又勸,即作打油一詩:“不許爺多飲,嬌女知愛爺。未諳飲中味,不獨吾兒差。”
  340、鄧散木與王二南常對酌。一日飲酒間,王以白居易《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為詩謎,令鄧以每句射一地名,在答了是“開封、赤壁、蒙陰、商”四地後,又以在四句詩前都添上“勿是”兩字,仍射四個地名為謎,即準確回答是“易水、大冶、朝陽、灌”。就此猜謎,兩人就連喝了五斤紹酒。
  341、蔡元培通常每日早晚兩餐前先喝酒,在1935年大病前每餐以紹興老酒一斤為限;大病後因醫生勸告,每餐喝酒,最先規定為紹酒四兩為度,後增加到半斤;後在香港,購買紹酒不易,每餐喝一小杯白蘭地。
  342、章太炎最愛吃臭乳腐和臭鹹蛋等帶有臭氣食品,某次,畫家錢化佛為求寫多張“五族共和”,攜帶一包臭鹹蛋而至,章平時不易為人寫字,此際見之大喜,說:“你要什麽,隻管寫。”幾天後,錢又送上一罐莧菜梗,亦樂不可支說:“有紙隻管拿出來寫。”
  343、梁實秋留學時,時時想嚐家鄉菜爆肚兒。1934年他返北平,一下火車,就把行李寄存車站,步行到煤氣街致美齋獨自小酌,一口氣叫了三個爆肚兒,鹽爆油爆湯爆,吃得牙根清酸,然後一個清油餅一碗燴兩雞絲,酒足飯飽,大搖大擺回家。1985年他寫的《雅舍談吃》就記有此吃,說:“生平快意之餐,隔五十年猶不能忘”。
  344、鄧散木好酒。年輕時住上海浙江北路,與弄堂裏十幾個好事者賭酒,約定一天裏,不停頓地喝光50斤(一整壇)黃酒,便可得到一壇黃酒。他們從清晨始,到了中午隻剩了三人;下午,一個醉昏了,一個中止了,隻有他,直喝到夕陽西斜,將酒喝光,且麵色不改,神誌爽然。
  345、章太炎某日在杭州樓外樓請三個朋友小酌,隻點了三味菜:西湖醋魚;東坡肉;隨園方脯(蜜餞火腿),他是據古書上來的,別的就點不出了。
  346、齊如山因多年居住歐洲,十分注意營養,家廳牆上掛有大張食物與維他命分配圖,以便家中二三十口子開飯時注目;每餐副食多為蔬菜、胡蘿卜,主食亦多為雜糧;冬天還讓廚子買大量肉骨頭熬湯,湯裏輔以白菜、粉絲或海帶,湯都熬成奶白色。他說:“這樣吃,身體倒可以健康。”
  347、張伯苓1950年由周恩來自重慶接至北京,正逢其妻78歲生日,為免招搖,不通知周恩來和鄧穎超,隻命學生寧恩承到前門外一家麵鋪訂了壽麵、100個壽桃,開了一桌酒,席中除家人外,隻有幾個學生。
  348、王國維在北京時愛吃紅燒肉,但必須是妻子下廚的。
  349、陳獨秀和蔣夢麟參加筵席時,坐下即開始盡量地吃冷盤,等到主菜來時,都已吃飽了,席席如此,難以改正,所以友朋稱他倆,是兩個急性子,同病相憐。
  350、李叔同在杭州教書時,有一年假期赴虎跑寺斷食。他的斷食共三星期:第一星期逐漸減食至盡;第二星期除水以外完全不食;第三星期起由粥湯逐漸增加至常量。此斷食經過並無苦痛,因此他說:“身心反覺輕快,有飄飄欲仙之像”。
  351、於右任1963年夏某夜做有一夢,夢見當年曾在上海小有天飯店與同出生於已卯年(屬兔)的譚延、胡漢民、李根源三人合祝同庚筵事,今又恍若同餐。次日賦詩:“譚胡於李兔兒年,風起雲揚不共天。君等先行餘有待,再揮血淚洗山川。”
  352、丁文江15歲赴英國留學,受英國人生活習慣影響,在外麵飯館吃飯必須用開水洗杯筷;他不喝酒,常用酒來洗筷子;夏天家中吃無外皮的水果,必須在滾水裏浸20秒鍾。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